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从解构、再造到抽象拼贴,宝龙美术馆展薛松疫期创作

澎湃新闻记者 陆林汉
2020-11-02 13:07
来源:澎湃新闻
艺术评论 >
字号
薛松谈个展“中国DNA”。(00:46)

11月1日,艺术家薛松个展“中国DNA:薛松2020”在上海宝龙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呈现了薛松在疫情期间的作品,包括由100幅作品拼成的《龙图腾》等“文字”、“山水”系列等。

此外,此次展览还展现了其最新的“法自然”系列。薛松表示,在自然中寻找灵感,这样的作品是抽象的,但也是有依据的,不是纯粹的那种抽象,“这也正应对着古人所说的‘师法自然’。”

薛松,1965年出生于安徽砀山,他善于以火焰和灰烬为媒介,通过拼贴手段,将形形色色的印刷品残片组合成全新的形象世界。以燃烧、解构、建构的方式赋予作品新的意义。 

薛松

展厅现场

1990年一场大火,烧毁了艺术家身边一切原有图像和形态,却推开了一扇全新的艺术大门。从毁灭到重生,就像一个轮回。他将现成的图片、文本烧烤后,解构、建构再重组于画布上,它从原有的意义中被释放出来,被赋予新的理解,将东方与西方、历史记忆与当下现实、传统文化与现代观点链接起来,形成独有的薛松式风格。如何实现西方波普艺术和超现实主义艺术的中国式转型,“解构”与“再造”是他的基本语法,通过剪切、烧灼和拼贴,他把巨量的图像和文字残片重新组合,造就了观看与思考的全新方式。

此前接受采访时,薛松谈及了这段经历:“1988年,我从上海戏剧学院毕业后分到上海歌剧院,当时国门打开、思潮活跃,能看到世界上各种新的艺术形式,我也尝试了很多方式,看什么都是新鲜的,感到很激动、很刺激,却也很迷茫。自己在哪儿?像被淹没一样,那段时间我也学习、模仿了几乎所有的形式,但看得越多,越觉得所有的路都被别人堵死了,找不到自己的语言。”

“刚分到上海歌剧院的时候,我在办公室开始艺术的探索,也没有多大的空间。有一次小剧场火灾,就在我工作室隔壁,当时我正在找个人语言,看到现场这些烧坏的残片,视觉上特别刺激,觉得冥冥之中找到了,就用这些材料做作品,进行实验。这些材料用完之后,我开始有意识地寻找,自己焚烧、拼贴,重建、破坏,并反复这样的过程。根据不同的系列有不同的针对性,基本上我的作品都是围绕这一主线。”

自此,他以这样的创作方式,焚烧、加以拼贴,并结合实地风景进行创作,一做就是30年。薛松热爱收集书籍和刊物,然后用火烧这些书籍刊物,将其变成艺术品的一部分,在他的作品背景中,可以看到敦煌壁画、月份牌、书法、海报、刊物文字等,应有尽有。

薛松作品《与蒙德里安对话》

薛松作品《致敬颜真卿》

2019年,上海龙美术馆曾经举办过薛松的回顾展,而这一次,宝龙美术馆呈现的是薛松在疫情期间的新作,除了延续“山水”“文字”等此前系列,还有新的“法自然”系列。薛松告诉记者,自己可能是最不受疫情影响的那批人,疫情给了他大量的时间潜心创作。

展览以“中国DNA”为主题,呈现他是如何溯源中华文明文脉,并将这些文化图腾与经典符号组合成全新的画面的。在展厅中,观众可以看见书法和瓷器相映成趣,山水与花鸟交相呼应,百家姓、四君子与十二生肖比肩并列,苦瓜和尚、八大山人和蒙德里安隔空攀谈。

薛松作品,“法自然”系列

展厅内,最引人瞩目的无疑是作品《龙图腾》,由100幅小幅拼贴作品组成,由象形文字勾勒出的中国姓氏。策展人梁勤也表示,希望在空间内以这样的组合为观众带来了新的观看体验。

展厅现场 《龙图腾》

《龙图腾》(局部)

一直以来,书法都是薛松作品延续的元素,这源于他自学生时代开始对书面文字形式的迷恋。尤其是1980年代他在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同时受到张培础和徐明德的教授,他们一位从事国画、一位从事油画,使得薛松在学生时代就对中西方绘画有所了解,这也对他日后的创作语言有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薛松告诉记者,“中国的DNA里,书法无疑是最深入人心的艺术形式,也是最独特的。从远古到现在,一直在延续着。”

展览中,除了百家姓和取自于颜真卿的书法作品外,也有薛松对过年时自家门口贴的春联的结构作品。“我觉得春联也是中国DNA的一部分,包括展厅另一面的生肖图案,以及作品《四君子》中的梅兰竹菊也是传统文人画的延续。”薛松这样说道。

薛松作品《四君子》

此外,此次展览也有薛松的新系列作品——“法自然”。例如,作品《泡沫》的灵感来源是擦玻璃时的泡沫。薛松表示,“这些泡沫也有着书法的笔触感觉,但它是自然形成的,不是画出来的。也有着书法的笔笔触的感觉,但它是自然形成的,不是画出来的。近期,我的创作方向就是这一系列,从自然中寻找灵感,这样的作品是抽象的,但也是有依据的,不是纯粹的那种抽象。这也正应对着古人所说的‘师法自然’。”

“法自然”系列作品(局部)

“法自然”系列作品(局部)

展览将展至12月4日。

    责任编辑:陆斯嘉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