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曾与张国荣争霸,纵横香港乐坛多年的谭咏麟,如今怎样了?

2020-10-31 13:4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周刊作者团 世界华人周刊 收录于话题#周刊人物志91个

这个纵贯乐坛5个时代的男人,是那个时代遗留下来的传奇。

作者:晨夕

近日,在《我们的歌》的舞台上,谭咏麟和李健合唱了一首《一生何求》,让粉丝激动不已。

更惊喜的是,被誉为“音乐才子”的李健,竟然是谭咏麟的忠实粉丝,他还借助节目向偶像深情表白:“谭咏麟是我小时候的偶像,至今也是我的偶像,陪伴了我很多寂寞的岁月。”

看到李健追星成功,网友感慨万千:“曾经的粉丝已经成长为有实力的歌手,曾经的偶像也已经告别了青葱岁月,变成了两鬓斑白的老人。”

这些年,乐坛人来人来,偶像换了一茬又一茬,但不管乐坛如何风起云涌,“谭咏麟”三个字始终没有被时代淘汰,他犹如一颗常青树,一直屹立其中。

上世纪八十年代,谭咏麟是香港公认的歌王,他那一首首情歌,唱尽了人生的悲欢离合,也因为歌曲传唱度高,他曾连续多次被评为香港最受欢迎的歌手,甚至一度掀起了“谭张争霸”的局面。

不过,没有人会随随便便成功,谭咏麟辉煌人生的背后,也有不为人知的辛酸。

▲ 谭咏麟年轻时

谭咏麟是土生土长的香港人,作为家中唯一的男孩,他自幼就很顽皮,父母一度担忧他会长成问题少年。

不过到了学生时代,谭咏麟的性格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这时候的他不但变得羞涩内敛,还非常勤奋刻苦,每次考试成绩都是前十名。

望子成龙的父母,原本希望他可以学经济学,但谭咏麟却对音乐格外痴迷,早在18岁的时候,他就和志同道合的好友陈伯祥、陈伯荣、陈友、彭健新等人组成了名为“失败者"的乐队。

▲ 失败者乐队

那会正值青春年少,他们和所有刚出道新人一样,有胆量、有魄力,乐队刚成立不久就到处参加歌唱比赛。

舞台上的几个人,唱着最流行的歌曲,跳着最劲爆的舞蹈,看得人热血沸腾,虽然没有经过专业训练,但这几个人竟然拿到了业余歌唱大赛冠军。

虽然乐队的起点颇为顺利,可没过两年,英语歌曲慢慢被本土的粤语歌曲所取代,“失败者乐队”跟不上时代潮流,成立三年后就宣布解散了。

乐队成员非常遗憾,喝了散伙酒后,他们开始各奔前程。

谭咏麟听从父母的建议远去新加坡读经济学,虽然成绩依然不错,可他心里依然放不下音乐,他怀念舞台,怀念那些疯狂的日子。

那段日子,谭咏麟总想:“难道就这样了吗?”可是他不甘心,最终他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在没有征得父母的同意下,退学回港。

重新回到香港后,谭咏麟找了一份邮递员的工作,那是一份苦差事,每天他都要拖着装满信件的麻袋,穿梭在香港的大街小巷,有时候肩膀都磨破了,他就拖着麻袋走。

几个月后,谭咏麟觉得这份工作没什么出息,他转身又去做推销员,那也是一段辛酸的经历,因为是上门推销,经常吃闭门羹,而且还会受到客户的冷言冷语。

其实,不管是做邮递员,还是做推销员,都是谋生的一种手段而已,谭咏麟心里最渴望的还是唱歌。

他白天工作,晚上就跑到夜总会去唱歌,经常回到家已经是凌晨两三点,休息三四个小时,他又要去上班。

虽然很苦,可谭咏麟毫无怨言,他经常说:“做人就是要奋斗啊,年轻人不要怕吃苦。”

正是因为肯吃苦,又坚持梦想,谭咏麟不甘于现状,他觉得自己需要更大的舞台,他要成为真正的“歌者”

1973年,为了进军歌坛,谭咏麟和陈友、彭健新、叶智强组成了温拿乐队,后来钟镇涛也加入其中,号称“温拿五虎”。

那会年轻做事情非常有拼劲,乐队成立不久,他们就拍摄了青春歌舞片《大家乐》,五个外形英俊,能唱会跳的青年非常抢眼,经过一段时间的宣传,便在乐坛小有名气。

▲ 温拿五虎

1974年,“温拿”正式签约宝多丽唱片公司,并相继出版了细碟SUN SHINER 和Sha-La-La-La-La,细碟一经推出反应热烈,“温拿五虎”瞬间拥有了庞大的粉丝团体。

此时的谭咏麟,刚满24岁,就已经尝到了走红的滋味,这也是他歌唱生涯的第一个小高潮。

经过几年的发展,“温拿乐队”不但在香港乐坛成功立足,甚至一度红遍东南亚,但正所谓盛世必衰,“温拿乐队”也没有逃开这个定律。

1978年,乐队已成立五个年头,巅峰过后大家突然觉得到了瓶颈期,而且队员的知名度也参差不齐,为了不彼此拖累,乐队决定解散。

此时,谭咏麟28岁,也是一个歌手的黄金时期。

离开乐队后,谭咏麟并没有活在过去的成绩里,面对独当一面的挑战,他努力寻求新的唱歌之道,争取有更大的突破。

其实,当时谭咏麟在唱歌方面是有缺陷的,他咬字不清,经常将毫无关系的字音混淆在一起,唱起歌来也不顺畅,观众一听就能感觉到有瑕疵。

力求完美的谭咏麟,也没日没夜地用心琢磨,除了纠正自己的发音,他还苦心学习作曲原理,尝试着创作了许多歌曲。

经过长年不懈的努力,谭咏麟在歌艺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他也一步步开启了自己的巅峰时代。

1979年,谭咏麟第一张个人大碟《反斗星》成功推出,并迅速打响知名度,成为让其他歌手羡慕的白金唱片。

这张唱片之后,谭咏麟发现原来情歌比那些热情奔放的歌曲还要受欢迎,于是她开始走情歌路线,接连出版了《爱到你发狂》和《忘不了您》两张情歌大碟。

此时,走在香港的大街小巷,都可以听谭咏麟的歌,他声色浑厚、圆润,加上歌词优美,旋律婉转,很快就登上了香港最受欢迎的歌星宝座。

1984年,34岁谭咏麟又一次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

那一年,在香港十大劲歌金曲颁奖典礼上,谭咏麟凭借《爱的根源》《幻影》《爱在深秋》三首歌曲入选十大劲歌金曲,并荣获最受欢迎男歌星奖以及金曲金奖。

而《爱的根源》和《雾之恋》两张专辑的成功,也奠定了谭咏麟在香港歌坛的巨星地位。

同年,他在能容纳12000名观众的红磡体育馆连续举办了6场个人演唱会,到了一票难求的地步,这次演唱会也成为当年歌坛的一大盛事。

虽然功成名就,但谭咏麟没有丝毫的松懈,每首歌曲、每张大碟都会精心录制,真正地做到了“出品必须精品”的境界。

那会只要谭咏麟出碟,都会成乐坛之冠,而他在唱歌之余,还会去夜校给歌迷们上课,自此“谭校长”的称号就传开了。

经过多年的奋战,谭咏麟开始了超级巨星的时代,成为两岸三地家喻户晓的乐坛明星。

在谭咏麟独霸乐坛的时候,刘德华还只是个配角,张学友也才刚出道,那会用“武林盟主”来形容谭咏麟也不为过。

谭咏麟的成功,不仅仅局限在歌坛,他在影坛依然成绩斐然。

在香港乐坛打开名气后,谭咏麟跑去台湾发展,开始进军台湾的影坛,有些歌手跨界只是为了玩票,或者为了宣传自己,但谭咏麟的跨界,却非常有高度。

凭借帅气的外表,和儒雅的形象,谭咏麟成为了许多爱情文艺片的男主角,他对待角色和对待唱歌并无差别,自我要求非常严格,要么不演,要演就要成功。

在这样信念的驱使下,谭咏麟佳绩连连。

1981年,凭借电影《假如我是真的》,谭咏麟拿到了第18届金马奖最佳男主角的,他也成为第一位夺得金马奖影帝的香港歌手,哪怕是后来的张学友,也没有这个成就。

拿到最佳男主的谭咏麟,并没有满足于眼前的成绩,他又转而回到了香港,并相继拍摄了《鬼怪喜剧》《小生怕怕》《八彩林亚珍》和《少爷威威》等影片,都取得不错的票房成绩。

整个八十年代,谭咏麟拍了许多卖座的影片,成为影视歌双栖巨星,此时放眼香港演艺圈,能和他平起平坐的人,真是寥寥无几,那会他最大的竞争对手就是张国荣。

1983年,张国荣因一首《风继续吹》而走红,可谭咏麟出道较早,所以这一时期,谭咏麟在乐坛的地位要高于张国荣,

不过仅仅两年时间,二人就到了势均力敌的地步,“谭张争霸”的局面也正式拉开序幕。

▲ 谭咏麟和张国荣

从1986年到1989年,二人的争斗一度到了白热化的地步,那会网络不发达,两边歌迷经常发生口水大战,非吵即骂,甚至发生了多次肢体冲突,

眼看歌迷到了失控的地步,作为前辈的谭咏麟率先宣布不再领取竞争性奖项,张国荣更绝,直接宣布退出乐坛

虽然“谭张争霸”让当事人都很苦恼,但其实“谭张”的逐鹿比赛也将香港流行乐坛推到了全盛时期,并在香港流行音乐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笔。

随着“谭张”的退出,香港乐坛一下子失去了灵魂,作为乐坛的领军人物,谭咏麟自然不会眼看着香港乐坛衰败,所以他一直在努力提携新人。

从某种意义上说,谭咏麟退出歌唱比赛,也是成全新人的一种方式,张学友、刘德华等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曾得到过谭咏麟莫大的帮助。

谭咏麟是香港乐坛的继承和发展者,从温拿乐队到单飞,再到后来奋斗到了“王中王”的位置上,他绝对是香港乐坛一个无人可超越的神话级人物。

如今的谭咏麟,已经到了古稀之年,虽然现在是小鲜肉纵横演艺圈的时代,但谭咏麟的江湖地位依然很稳固,无论什么场合,只要他站在舞台中央,依然会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

红一时容易,红一辈子却很难,但谭咏麟做到了。

其实,没有谁会随随便便就站在让人仰望的位置,若想到达一定的高度,除了努力和实力外,也离不开做人“品行”。

从出道到现在,谭咏麟不会用劣质作品去糊弄粉丝,不会对同行进行打压,更不会对后辈耍大牌,他永远都是一副谦逊、低调的姿态。

这样的人,哪怕不想备受关注,也注定光芒万丈。

◇ 参考资料:全明星直播20170622谭咏麟独家专访

原标题:《曾与张国荣争霸,纵横香港乐坛多年的谭咏麟,如今怎样了?》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