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不被10万+们忽悠,逃不过常识二字
不被10万+们忽悠,逃不过常识二字
来源:南方传媒书院
作者:文金月
一部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意义,是由它的中心思想的深度和社会意义所决定的。——齐斯
一个公众号的粉丝增长,可以通过一些外部营销技巧和短期重度宣传获得,但如果要取得持续成功,则取决于推送内容的质量。
一些十万加的稿子,阅读量数据看着是可观,但打铁还需自身硬,洋洋洒洒写下几段文字却经不起推敲,终是绣花枕头一个。
忽悠之
稿子形式重于内容
文章的字数
文章总共也就一千多中文字符,从文章的字数上,是非常适合用户阅读体验的。整体读下来,也就几分钟。不会花费太长时间,也不会使人感觉到眼睛疲劳。
今天是一个知识爆炸的社会。有很多人是今天看这个,明天看那个,但最后其实都没有沉淀下来的东西。
在现在的这种状态下,大部分人的心里都是非常浮躁的,愿意花时间读三四千文字的人,真的非常少了。大部分对长篇文章都是跳读的。
所以,很多十万加的稿子只是短短描述,并没有能去深切的分析问题,去剖析事件,也没有什么深刻内涵,甚至有时犯常识错误。
标题
一篇文章点击率内容是其次,标题才是关键,一篇阅读量高的文章,标题都是很吸引人的。
从而衍生出一些标题党,标题雷人,浮夸风。
用标题党的文风命名的话
比如:
3个女人和105个男人的故事——《水浒传》
骚娘们整容三次均失败,最后被乱棍打——《三打白骨精》
两少年人穷志不短,仅着内裤环游世界——《海尔兄弟》
女孩昏迷后,竟被7个侏儒拖入森林……——《白雪功夫》
车展——《是车展还是肉展!》
航母——《战时若是看到航母这个样子,就是出了大事!》
人民网曾重磅推出“三评浮夸自大文风”系列评论,指出“‘跪求体’、‘哭晕体’、‘吓尿体’等浮夸自大文风频现,消解媒体公信力,污染舆论生态,扭曲国民心态,不利于成风化人、凝聚人心、构建清朗网络空间。”
传播角度
内容可以简单地分成两种:有趣的,有用的。
有趣的就是你在阅读这类东西时,感觉到的是一种精神愉悦,用来打发时间,用来娱乐。
有用的内容则与你的现实问题紧密相连。
一些人对养生类文章关注本身就很高;平时使用手机支付比较多的人,看到一篇防止手机诈骗的科普,自然会重视;喜欢财经的人,对炒股类的文章格外上心。
在这种一切向功能性倾斜的大环境下,用户慢慢地被培养出“功能性使用”的习惯,所以在公众号上看文章,会不自觉地就会把这个习惯倾向带出来。
你的亲戚们给你转发的微信文章,如鸡汤,养生谣言类,在中老年读者里就非常有市场,转发率还很高,这也造成那些稿子阅读量蹭蹭往上涨。
另外,沉默的螺旋中人们在表达自己想法和观点的时候,如果看到自己赞同的观点受到广泛欢迎,就会积极参与进来,这类观点就会越发大胆地发表和扩散;而发觉某一观点无人或很少有人理会,即使自己赞同它,也会保持沉默。
当人人都在相互转发,人云亦云,看着阅读量不断往上涨,人们都会觉得这稿子好,会觉得稿子更加有质量,更加相信它,被带偏思路。
忽悠之
蹭热点话题加以评说
其中一些适用于实时热点,容易成为爆文。例如虐待儿童事件,每个父母都关心他们的孩子在幼儿园的状况,因此他们更愿意向所有人传播这种信息,在这样的大众心理下,文章更有可能爆发。
如生存压力、生活质量、社会不公等等,这些都是我们惯用的焦点。就像女士朋友们经常会关注减肥塑身、美容时尚、两性关系等方面的事物,一旦网上出现污蔑女生的文章就会引发很多的关注与讨论。
什么是传播因子:干货、共鸣、冲突。
公众号的类型众多,吸粉的方式都是可以共通的,但流量号永远不缺流量,一天几千几万的粉丝流量是再正常不过,但是在内容质量确实是有待商榷。
凡十万加的文章,看完后,都会让人产生某种情绪,情绪的种类包含多种多样的,不管是无奈消极,还是积极爱国的,总之刺激用户情绪了,就会产生二次传播。
大家看到有代入感的字眼时,往往会想到自己曾经亲身经历过,这样的心理会驱使自己去点击它,分享它,起到一些指引作用。还有的文章会直接带你身临其境,比如我们谈高考,大部分人都有高考的经历,你就会去看文中所提到的情境对比自己是否符合。这也是很多十万加文章形成的敲门砖。
咪蒙它的公众号文章其实看多了就会发现套路都是一样的,你要说质量真正有多么的好也未必,但却非常受一部分用户欢迎,粉丝粘合度更是极强。这就是因为它抓住了用户心理,公众号有非常准备的定位,目标用户也很明晰,哪些主题能够打动他们。
忽悠之
洗稿
胡师姐新传考研公众号上致歉肖一凉介”公众号,表示确实存在抄袭洗稿行为。作为一家较大的考研辅导机构,堂而皇之的进行洗稿行为,即使赢得了阅读量,却不是优质的原创内容,终将让人嗤之以鼻,沦为笑话。
我们可以将洗稿理解为:对原创作品进行形式上的改头换面处理、但中心思想不变或最有价值部分还是抄袭的作品。
一个叫周冲的影像声色的公众号也洗了很多稿,发布在自己的公众号上。通过这种方式运营起了自己的公众号。但不巧的是,他剽窃了一个大号的文章而被曝光。同时,一场大号之间的撕逼大战呈现在我们面前。
洗稿然后获得超高阅读量的形式是一种不正确的价值观,别人的劳动成果转为己有甚至去获得利益,本身就是对原创作者和自己读者的很不负责。
忽悠之
刷单
央视新闻频道曾爆出深度调查报告《刷单产业链的生意经》揭秘部分微信公众号刷阅读量造假现象。这则重磅新闻在央视新闻频道早间节目《朝闻天下》再次播出,引起普遍关注。
曝光出来之后,微信第一时间发表声明,对涉嫌造假的公众号降权或者除名,或者警告,并专门设置举报通道,网民一旦监督举报,核实有效的话,会第一时间受理。
所以,我们有些看到的10万+,可能真的不是10万+,可能就是1万+或者是1千+。我们看到的未必都是真的,有些假的我们未必也都能看到。
“怎样让一头猪推的文有十万加的阅读?”
“把文发到一千万的号上。”
粉丝基数在那里,你无论发什么,阅读都不会低。
粉丝是可以买,可以引流的。但买粉,引流,都要成本。内容如果一直烂,粉丝流失的也会非常快。
从用户角度来说,人们的文化需求上升,专业度也在提升,他们不再满足于肤浅的东西,而是追求更深度的内容,内容的价值自然也要水涨船高。
有过十万加稿子的公众号,内容升级是一种必然,“内容会越来越好,图片会越来越重要。”
我们要保持对事物的好奇心。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是学习得来的,还有一部分知识是通过思考得来的。我们在阅读时的时候,需要考虑清楚一点,不要被作者牵着鼻子走。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写任何东西决定于认识和经验,有什么样的认识和经验,才能写出什么样的东西来。反之,没有表达认识的能力,同样也写不出好作文”。
有什么样的人生沉淀才能有什么样的写作水平。学习本身是不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只有在学习之后通过你的思考。所谓的爆文,关键就在对用户情绪把握的恰到好处。
阅读量和推文质量没有多大关系,公众号是个闭环,而且订阅公众号都是折叠的,几乎都是靠朋友圈才能看到,而且前提还是你认识的人多,传播的出去。
不像短视频流量爆炸,只要创作内容就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平台会通过智能算法推送给更多的人;而公众号文章不同,内容是次要,推送给更多的人有高阅读量才是关键。
反复琢磨是保证
李小龙曾说过,他不怕会一万种腿法的人,但是他怕一种腿法练一万遍的人。
文章不厌百回改,反复推敲佳句来。
何其芳也曾说,古往今来,凡是文章写得好的人,大概都在修改上用过功夫。
阅读量多的文章不一定优秀,阅读量少的不一定差。
创作者应该写出具有传播性质量性的文章,而不只是追求阅读量的十万加;读者们带着份思考去阅读爆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