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夜读|盲人想考研究生,绝非索取“特权”

敬一山
2020-10-30 21:12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评论 >
字号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鲁迅先生的这句话,真是有常用常新的感觉。

这两天看到一则新闻,陕西一位视障女生三年前使用盲文试卷参加了高考,考取了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心理学专业。现在她准备进修读研,但报名时却被心仪的陕西师范大学拒绝,理由是“没有能力进行培养教育”。

需要了解的一个背景是,2015年以来,国家开始允许视障学子通过盲文试卷参加高考,去面向普通人的大学就读,而不是只能去一些特殊学校选择按摩等专业。这个进步,是无数视障学子一步步争取到的,来之不易。

在这个背景下看,高校以没有能力培养教育为借口拒绝报考的视障学子,至少是理念上的倒退。可是看看相关新闻下的跟帖,却会让人觉得异常悲哀。压倒性的网友声音,不是去声援受挫的学生,倒是特别“体谅”学校的立场,甚至指责学生是搞道德绑架,认为学生这不是在争取平等待遇,而是在索取“特权”,认为支持学生就是支持“谁弱谁有理”。

这种腔调,真是毫无道理可言。一个公共教育机构,不是想办法为弱势人群提供便利,而是固化旧有不合理壁垒,竟然还能在舆论场占据道德制高点,是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我们想象一下,按照这个逻辑,视障群体在这个社会只能陷入寸步难行的境地。学校可以这么说,公园、博物馆、公共交通甚至商场超市,是不是都能以“没有能力”为由拒绝提供服务?

当然,我们不是完全不理解学校的担忧。从过去一些进入普通大学的视障学子的求学经历看,学校是需要在教材、教育方式、住宿等方面,多提供一些便利。高校需要投入更多的物质和人力成本,但这不也是公共机构的本分吗?

退一步说,即便某个高校某个专业,目前确实不太适合视障学子选择,那舆论该关注的重点,也是去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案,应该是如何拓宽这些群体的就学和上升通道,而不是苛责追求更好未来的学生,让他们只能退回到特殊教育学校学按摩。

在讨论视障群体生存空间的时候,专业人士经常会举一些发达国家的例子。比如美国有专门法律,保障视障学生有和普通人一样的竞争入学机会,他们可以选择的专业很多。相比来看,国内视障学子能选择的空间非常有限,这不仅是高校能力的问题,还有观念和制度的落后。

我们承认国内大学的“能力”和经验可能都不够,但进步总是从一个个案例开始推动的。如果我们面对争取权利的学生,不去想象更合理的可能,而是基于落后的现实把看似超前的需求看做是要“特权”,那大学的“能力”就永远得不到提升。

很多人曾经感慨过,为什么中国的大街上很少看到残疾群体,不就是因为公共空间都没有接纳他们的“能力”吗?不反思提升能力,反而苛责争取正当权利的弱势群体,这才是另一种“视障”。

    责任编辑:程仕才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