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人堂 | 是什么让从未上过学的卢梭名垂千古?
图 | 维基百科
“要是没有他,法国文学就会朝另一个方向发展。”
在启蒙哲人中, 没有谁像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一样,其思想和一生境遇关系如此紧密。要了解卢梭的思想,一定要了解他的生平经历。让我们沿着这位伟人一生留下的痕迹,探寻他的故事,究竟是什么成就了他,又是什么令他如此备受争议?
1
出生 · 故居
1712年的夏天,卢梭在日内瓦一家位于老城主街 Grand Rue 40号的钟表店诞生。母亲在他出生后九天就因为产褥热而过世,尚在襁褓中的卢梭由他的父亲和姑妈带大。卢梭之后将母亲的离世描述为:“我的第一个不幸”,这种“不幸感”几乎笼罩了他的一生。他的父亲是三代相传的表匠,母亲虽然过世但出身于上流社会,他的家庭在当时是有投票权的中产阶级,卢梭十分以他的家庭和身份为傲。在他的《忏悔录》中,他开头就点明:“我1712年出生于日内瓦,父亲是伊萨克·卢梭男公民,母亲是苏珊娜·贝尔纳女公民“。
日内瓦公民
这有投票权的公民地位,还得从卢梭的祖上迪迪埃·卢梭说起。卢梭的祖上本是法国人,他们一宗是信奉加尔文教的新教徒,为了躲避亨利二世对新教徒的迫害,迪迪埃·卢梭逃到了日内瓦。当时的日内瓦是一个共和国,真正能有日内瓦公民身份的人也不过千人而已。日内瓦公民必须生在日内瓦,并拥有一定财产。只有这些人才拥有选举权。后来日内瓦共和国的民主范围稍稍扩大了一点,可以通过缴纳一笔捐税而获取公民权。于是迪迪埃·卢梭交了二十埃居(écu:当时的货币单位),获得了公民权。不仅如此,赋有经商才能的他,开了一间名叫“带王冠人的剑”的旅馆,生意经营得很不错,成了殷实的日内瓦公民。
于是卢梭出生时便也是日内瓦公民,这个出身对他的平民意识和民主思想有关键性的影响,他的一生,通常以以下的方式签名“让·雅克·卢梭,日内瓦公民”(Jean Jacques Rousseau, Citizen of Geneva)。直到他晚年放弃一切国家的公民权,才停止了这一署名。
卢梭出生的老房子离圣彼得大教堂不远,周遭的石灰岩老建筑带着斑驳的米色,都挂着神圣罗马帝国和瑞士的旗帜。老房子的窗户很低,阳光勉强可以照亮前面的钟表作坊,年幼的卢梭便时常在里面趴着观察在桌台上工作的父亲。如今,这间钟表店已经改造成了一间小小的博物馆,一座文学之屋。门牌号上镶嵌着一块大理石牌子,上写:“1712年6月28日让-雅克·卢梭诞生于此”。馆内有关于卢梭生平的详细介绍,影像、声音、光效的立体搭配,呈现了卢梭童年的景象。卢梭一直将他的手稿与注解保留下来,博物馆也因此可以向公众展示他早期发表的诗歌、小说、笔记以及手稿。游客还可以在博物馆中找到他与伏尔泰的通信和法国封禁卢梭的禁止令公函。这里还会定期举行一些圆桌会议、讲座,成为了思想交流、辩论的圣地。
在卢梭5岁时,父亲将妻子的遗产——这幢位于老城中心的房子卖掉,与儿子离开上流社会的居住地,搬到了位于圣葛文区(St. Gervais)的平民聚集区。这里生活着许多手工艺人,有铁匠、首饰雕刻工和其它钟表匠。卢梭的父亲是个没有什么功名心的人,但是酷爱读书,他利用卢梭母亲遗留下来的那些有趣的小说让卢梭练习阅读。每天晚饭后,父子俩人一起阅读,一本书到手,不一口气读完决不罢休。这样日复一日地阅读,不仅使卢梭迅速提高了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还使他获得了在他这样年龄的人中极少有的关于男女情感的意识。而后卢梭开始读一些大书,包括《威尼斯史》《关于宇宙多元性的谈话》《世界史讲义》。给他印象最深,并影响了他一生的书,是普鲁塔克的《希腊罗马英雄传》。他最崇拜那些为自由而奉献生命的英雄,佩服他们的崇高品行。而养育卢梭长大的姑妈是一位禁欲的清教徒,有着娇柔婉转的歌声,十分动听,卢梭日后对音乐的爱好,也是受到姑姑的影响。这样的背景使得卢梭产生了对工匠和手艺人们的亲近、对侃侃而谈的知识分子和艺术家的反感。
2
变故 · 漂泊
在卢梭10岁时,父亲陷入纠纷被人诬陷,不得不离开日内瓦,遗他于舅舅篱下。舅舅送他与表兄前往包塞,寄宿在郎拜尔西埃牧师家,学习古典语文、绘图、数学,卢梭与表兄最初在那里度过了快乐美好的时光。但好景不长,有一次他被郎拜尔西埃牧师冤枉,一向腼腆、温顺、甚至有点怯懦的卢梭始终坚决否认,就算受到极其严厉的惩罚也不屈服。由此可见他天性中感情激烈、强硬的一面,这一面在他后来的生活和斗争中表现得更加充分。自此,欢乐的日子结束了,不公正的待遇令他失去了对牧师的尊敬,卢梭“变坏了”。
后来,家里人送卢梭去雕刻匠杜康曼处当学徒,杜康曼脾气暴躁、蛮横无礼,对卢梭处处打压。师傅的暴虐专横,使卢梭苦不堪言,原本喜爱绘画的他对这份工作充满期待,现在也变得索然无味,卢梭为了报复染上了各种恶习,诸如撒谎、怠惰、偷窃等。卢梭被奴役的情绪无处发泄,他便重拾读书的习惯,阅读了大量杂乱的书籍,并沉迷于幻想书中的情景,这也奠定了他日后孤僻的性格。15岁时,卢梭第三次因为赶不上日内瓦市的宵禁时间而被锁在城外过夜,之前两次都遭受到了师傅的严厉处罚,并警告他下次再犯处罚加倍。万分悲痛的卢梭想起过去被欺凌的日子,干脆下定决心,再也不回日内瓦,从此开始了历时13年的流浪生活。
漫游数日后,在一位天主教神父的引荐下,卢梭在小城安纳西的一个花园里和美丽的华伦夫人相遇。在华伦夫人的帮助下,卢梭旅行至都灵改教天主教,并为了生计在不同人家当奴仆。期间他偷了一条丝带,并诬陷给一个女仆,导致两人都被辞退。这件事使卢梭背负着难以磨灭的罪恶感和难以忍受的良心谴责。但也使得卢梭在后来即使遭受不幸也能始终保持正直和诚实。直到晚年写《忏悔录》时,卢梭才和盘托出实情,以求稍稍摆脱这种良心上的重负。
1732年,21岁的卢梭几经辗转,又回来了华伦夫人身边。他成为这位夫人的情人,学会了上流社会的礼仪。在华伦夫人的培养下卢梭的才华与学识增长不少,又自学了音乐、植物学、哲学与作诗。华伦夫人一直与自己的管家有亲密关系,年少的卢梭对这段三角关系感到迷惑和不安,但自小母爱的缺失,仍令他对华伦夫人异常着迷,三人一直相处和谐。然而在华伦夫人晚年穷困潦倒时,卢梭自身难保,也无力帮助。
3
一举成名 · 反目
1742年,卢梭离开华伦夫人搬到巴黎,在巴黎这个开放、崇尚自由的大都市里,卢梭结识了狄德罗及孔狄亚克等许多著名思想家、学者,他们对卢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应狄德罗之邀,卢梭为《百科全书》撰写音乐方面的内容。在狄德罗的鼓励下,1749年10月卢梭以论文《论科学和艺术》参加第戎学院征文,该论文抨击学术和艺术是对人性的荼毒,腐化了人类道德。却出人意料得以论点新奇、论证有力、文笔优美而获得名次。这使卢梭在法国名声大振,成为法国文坛上风靡一时的著名人物,成为了他一生中的重大转折。他感到自己童年时代被灌输的那种英雄主义与道德观念的原始酵母开始起作用了:他要做一个自由的有道德的人,无视财富与物欲而傲然自得,才是最伟大、最美好的。因此,他决定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放弃对财富和荣誉的追求,而献身于思想的自由创造。
但同时卢梭也因这篇论文的论题与众多文人笔战。卢梭已认定了自己未来的道路,他决心勇敢地做那些他认为是善的一切,而不必顾忌别人的诋毁。对那些毫无道理的攻击,他也毫不客气地给予回击。伏尔泰因而与他决裂,甚至成为终身敌人,长年以笔名发表文章嘲讽和攻击卢梭的著作和人格。
1753年,卢梭为应征第戎学院征文而写《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虽未入选,但更加确立了他的名声。1755年,该征文在荷兰出版,这个构成了卢梭整个思想理论体系的核心和全部世界观的基础的名著,一下子震动了整个欧洲,其影响远远超过第一篇获奖征文,而他的“论战敌人”因此也就更多了。
4
著作 · 逃亡
1754年,42岁的卢梭身心疲惫,决定包车前往日内瓦,对于这个生他养他的城市,他总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虽然他因另奉了一种宗教,在这里失去了公民权,但故乡的人们早已得知他在巴黎的响亮名声,各界人士都盛情接待了他。卢梭因此深感惭愧,决心重奉他祖先的宗教,做新教徒,于是重新拥有了日内瓦公民权。卢梭在日内瓦住了4个月后回到巴黎,本想在次年重返日内瓦,在那里安享晚年,但是他听说他的“死对头”伏尔泰去了日内瓦附近定居,为了免去唇枪舌战,再加上巴黎好友为他建造的“退隐庐”的诱惑,他决意在巴黎隐居。
儿时与表兄在乡间的美好记忆,使他十分向往亲近自然的生活。在退隐期间,卢梭完成了两部他最重要的著作,《社会契约论》与《爱弥儿》。这两部著作在政治上动摇王权的稳定性,在宗教上公然不承认原罪说和基督教的崇高地位,同时激怒了教廷和法国议会,双方都对他提出起诉和追捕。之后长达八年的时间,卢梭一直在逃难。在各种迫害、谴责甚至是密探的监视下生活,本就多疑的卢梭,后来不断怀疑身边的人要谋害他。卢梭只身从巴黎逃至日内瓦,而日内瓦当局焚烧《爱弥儿》和《社会契约论》,并下令追捕他。
无可奈何的卢梭依靠卢森堡公爵及狄康德亲王的协助,又逃到了受普鲁士保护的纳沙泰尔,而后又使用假名先后潜入英国和法国避难。直到1770年,卢梭才被允许进入法国,但仍然不允许出版著作。这时,卢梭的心理健康已让他无法享受他的名望了,他变得非常孤僻,疑心重重,不相信任何人,不让别人进他的书房,也很少和过去的熟人联系。1778年,卢梭移居巴黎附近的埃尔默农维尔庄园。病逝于爱隆美尔镇,葬于爱隆美尔镇,享年66岁。
图 | 安吉丽克·阿莱(Angelique Allais)1791年用于日内瓦图书馆
5
后人纪念
卢梭出身平民,一生历尽坎坷。早年间的四处流浪,没有正式职业,依靠贵族庇护,以仆人、随从、秘书、家庭教师、大使秘书、作家的身份,出入于上流社会,亲眼目睹了贵族们的穷奢极欲、倚势欺人和官场的腐败、专横,扼杀了生来自由平等的人们的天性,从内心里憎恨不合理的封建社会制度。所以‘人民主权’和‘私有财产不可侵犯’的思想是他思想的精华和基本原则。
卢梭在世的时候无疑是孤独的,但在他去世后却获得了极大的荣誉,受到后人的推崇与尊敬。在法国大革命时期,卢梭是雅各宾俱乐部中最受欢迎的哲学家,他在死后十六年(1794年)以国家英雄身份葬于巴黎先贤祠。先贤祠里,卢梭的邻居就是他敬仰过、恨过的大文学家伏尔泰。卢梭去世50年后,日内瓦为他塑立了纪念雕像,安置在日内瓦罗纳河上的中心小岛,并将此岛更名为卢梭岛。
而今的卢梭岛成为了满眼葱翠的休闲之岛,这个岛心花园可供来往游人们休憩。微风吹拂杨树的枝叶,阳光从叶缝中钻出,斑斑驳驳的洒在地上。卢梭的雕像静静的坐落在侧,人们可以在伟人旁边安心放空,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宁静。
本文除特殊标注外,其他图片均来自日内瓦旅游局
原标题:《名人堂 | 是什么让从未上过学的卢梭名垂千古?》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