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智库动态|陆铭、徐远:如何解决城市化率低、服务业滞后问题

澎湃新闻记者  王琳杰
2020-10-30 13:54
来源:澎湃新闻
全球智库 >
字号

双循环格局下,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新动能何在?10月22日晚,复旦金融公开课“城市发展:中国之路”在线上举行。围绕这一议题,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中国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陆铭与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金融学教授徐远分别展开演说。 

澎湃新闻整理精要,以飨读者。 

陆铭:城市化率偏低,大城市规模还不够大 

与同属东亚文化圈、经济重建背景相似的日韩相比,我国的城市化率是偏低的。目前中国有三分之一城市的常住人口没有本地户籍。由于一些大城市实施了比较严格的户籍制度,落户门槛非常高。城市中有大量的流动人口是没有所在地户籍的,不仅农民工等低技能群体,很多高技能人才、企业家等都未取得大城市户籍。中国今天正在明确加快特大和超大城市户籍制度改革,未来人口流动的障碍会大幅度缩小。 

北京常住人口2100万,上海常住人口2400万。北上广的人口太多了吗?陆铭表示,中国前30位都市圈的规模实际上还不够大,可以进一步和周边重要城市进行都市圈范围内的发展,扩张规模。中国的人口需要进一步集聚,大城市规模可以进一步扩张。中国的城市定义和世界上其他国家并不一样。国际上的地级市和直辖市概念与国内的市、县定义并不一样。上海的区甚至镇,放到国外都有可能是独立的市,所以并不可比。 

很多人认为,中国地区之间的差距是由于经济集聚导致。陆铭表示,这种看法并不准确。中国的GDP集中在沿海地区(尤其是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的核心地带等地区)和中西部省会城市及周围。然而,与GDP空间分布相比,我国的人口空间分布相对分散。GDP在少数优势地区集中是全世界的普遍规律,但是我国GDP的集中程度甚至低于很多发展中国家。中国真正的问题是人口集中程度太分散。随着户籍制度进一步放开,人口向GDP和就业比较充分的地方流动,人口空间分布与GDP空间分布更加一致。随之而来的地区间差距,在人均意义上也会缩小。 

综上,城乡和区域发展结构有巨大的调整空间。第一,人口集聚可加强;第二,土地和住房空间的错配可校正;第三,低密度的城市建设模式和户籍制度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有待改善。 

此外,陆铭表示,低密度的城市发展模式带来的结果之一是服务业发展滞后。由于服务业是高度依赖于人口密度的,结果导致中国服务业的发展滞后。越富有的国家,服务业占比越高。接下来要发展制造业不错,但是更要发展服务业。 

徐远:工业化超前,城市化滞后,服务业滞后 

过去三四十年中国经济发展不错,当然也面临很多问题,这和中国的经济结构特征有关系。

中国经济分为上半场和下半场,上半场是工业化主导,下半场是城市化主导。但是,西方国家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同步进行的。与之相比,中国总体上是“工业化超前、城市化滞后”。据统计,2015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只有55%,工业占GDP比重达到40%,城市化率和工业化的比率是1.4。而当时世界平均水平是2.0,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比率是3.4。 

经济发展上半场,利用国际资金、技术和国内劳动力优势,中国成为一个“世界工厂”,开发区、工业园、产业园等都是这一阶段的产物。但城市需要生长时间,所以这一阶段我国城市化发展相对滞后,是“工棚城市化”,城市的工作条件、接纳程度以及公共产品服务水平都比较低。未来要实现“市民城市化”,把农民工等外来打工者吸纳到城市里面来,积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人力资本。

上下半场有一个明显的分界,是2013年。很多结构性的变化都发生在2013年左右。2013年,从三大类型城市经济发展的增速,我们发现一线城市发展增速悄悄超过了二三线城市。工业快速发展阶段,经济主要依靠生产、制造、投资、出口,二三线城市特别是依靠工厂生产驱动经济发展的小城市,发展速度很快。但到了2013年,随着经济发展减速,一线城市发展更稳定。这是由于一线城市经济体量大、人口规模大、经济分工密,具有内生的市场力量,经济发展速度下降更慢。同时,从2013年开始,无论是GDP增速还是吸引的人口数量,服务业主导的城市明显反超工业主导的城市。 

服务业发展滞后是中国经济的另一个结构特征。全球范围内经济体发展都有一个规律:高端、密集、低成本的服务一般都在大城市里发生,在小城市很难发展起来。过去中国城市发展滞后也制约了中国服务业的发展。一个工业化发展快而城市化滞后的国家,内部市场必然是小的,供大于求,偏重出口。过去一个阶段中国经济发展依赖出口,工业化进步很快,但短期内市场和国内需求没有跟上,收入水平、人们的消费需求以及很多服务业的发展有一定滞后。未来随着城市化发展加快,服务业也会有更多空间。

此外,徐远也表示,城市化率特别是大城市率依然偏低,依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根据中国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少的情况,未来中国的城市化率应该是到80%、90%,所以中国进步空间非常大。过去三十年中国工业化的成就和收入水平可以支撑未来城市的发展,而且在城市中会有更多创新产生,只要政策允许这种市场力量自发生长,技术创新和进步也会发生。

    责任编辑:田春玲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