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真的捡到便宜了?牛仔裤的脏,洗不干净

2020-10-30 07:2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毒Sir Sir电影

双11,双11。

为什么才十月份,Sir的手机里就全是双11信息?

以前,双11拼的是手速。

现在,双11拼的是奥数——

定金100抵300,高至3倍膨胀,跨店满300减30……

掰断手指,按碎计算器,也要算出那个最划算的方案。

当然了,对于本来就需要的东西,能省下的钱,为什么不省?

但Sir想要说的是。

哪怕算得再仔细,你也可能漏算了一题。

是什么?

就先从一件很普通的商品说起——

牛仔裤。

01

脏,洗不干净

1849年,美国人李维·斯特劳斯为方便西部劳工淘金,发明了第一条牛仔裤。

没想到,这种实用耐穿的裤子,却成为了一百多年来最畅销的时尚单品。

上世纪50年代,好莱坞盛产的西部片,将牛仔裤变成时尚,推向世界。

△ 1953年电影《飞车党》中的马龙·白兰度

如今,不管是叱咤街头的时尚弄潮儿,还是广场蹦迪的大爷大妈,甚至幼儿园小朋友。

谁还没条牛仔裤呢。

百搭不说,价格还亲民。

国际快时尚品牌促销,不到百元的牛仔裤比比皆是,更不要说网上二三十的白菜价。

一看标价——

便宜!

但所有的价格,都写在了标价里吗?

这些,你恐怕看不到——

出自2012年的德国纪录片,《牛仔裤的代价》。

纪录片始于一个问题:

为什么我们花那么少的钱,就能买到牛仔裤?

在德国商场里,牛仔裤的价格低至9.9欧,对于当地人来说是真·白菜价。

他们发现,这些对德国人民白菜价的牛仔裤,基本都来自中国。

而在中国,究竟如何生产,才能保证如此之低的价格?

问品牌方,不是无可奉告,就是自己也不清楚。

终于,经过多方打听,他们找到了这些裤子被生产出的地方,广东新塘镇。

很多人可能不了解,中国是最大的牛仔裤生产国,每年向世界各地供应牛仔裤达6亿条。

几年前,全球每三条牛仔裤里,就有一条出自新塘。

“世界牛仔看中国,中国牛仔看新塘”,曾是这个小镇依靠牛仔产业,迅速成为广东工商业重镇的骄傲口号。
那时的新塘,有大大小小四千多家牛仔相关企业,却并非什么光鲜亮丽的时尚宝地。

新塘的牛仔加工厂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触目惊心的脏。

通风扇上,沾着厚厚的粉尘,废气不过滤直接排放;窗外的水沟,流淌着污秽和恶臭。

化学污水显出让人不适的蓝黑色,而工厂的污水处理系统,显然只是个摆设。
牛仔裤的脏,来自于它的美学风格——

做旧水洗。

看了纪录片才知道,对这种风格的追求,是一种多么大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做出牛仔裤的水洗风格,需要经过二十多次的洗涤、打磨、上色,浪费多少水可想而知。

光靠水洗还达不到效果,得另外使用非常多种化学制剂,其中有的危害严重。
那如此高的化学含量,要怎样达到发达国家的海关检测标准呢?

还是洗!

为了最大程度降低裤子上残留的化学物质含量,比如致癌的偶氮,只能反复洗涤。

生产差不多三条牛仔裤,就要用掉二百升水。

这些充斥着化学药品的洗涤污水,就这样毁掉了周边的小河,再流入珠江。
据当地的农民回忆,在这些牛仔厂建起来之前,河水是很清澈的。

而如今呢,也不过十年时间,它们被高锰酸钾等物质染成深紫色、灰黑色,臭气熏天。

孩子们,就在这样的水边上嬉戏。
遭殃的不只是水源。

曾经肥沃的土地,现在也已经什么都种不出了。

根据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2010年发布的一份土壤检测报告,新塘的3个底泥样本中,重金属铅、铜和镉的含量均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甚至有的样本中,镉超标达128倍。

央视也曾对新塘的牛仔产业污染情况做过报道,谈到重金属时专家说,放任如此,也许我们的子子孙孙,都会饱受水源土壤里重金属的困扰。

这里你也许想问,污水不能按标准处理了再排放?

可以是可以,但一个合格的污水净化设备所需要的资金投入,必然使得牛仔裤造价提高。

监管缺失的情况下,没谁愿意主动承担这个成本。

哪有什么平白无故的廉价。

只不过是有人替你默默埋单。

售价9.9欧的牛仔裤,第一个代价,是环境。

我们平时察觉不到的一个事实——

时尚业是世界上第二大的污染源

唯一更糟的是石油业

《牛仔裤的代价》说的是8、9年前的情况了,值得欣慰的是,我们总算走上了先污染后治理的路。

2017年,在产业转型升级的大潮下,广州政府宣布对新塘的牛仔产业进行环保治理。

76家水洗漂染企业被责令关停搬迁。

如今的新塘,在严苛的环保政策下,经历了产值缩水的阵痛,大大改善了污染情况。

但,牛仔裤的代价自此就消失了吗?

02

走,换一批打工人

拿出一条在国际快时尚品牌买入的廉价牛仔裤,你会发现,Made in China越来越少见。

随着中国制造的各项成本提升,这显然不再是一笔划算买卖。

它们如今的产地,变成了越南、柬埔寨、孟加拉这些国家,新塘治理了,但总有下一个新塘不断出现。

在当年的纪录片中。

服装制造厂老板李先生抱怨着国外品牌方给出的价格。

当时我想

这个价钱我实在太难接受了

对方让他们三欧多元(合人民币二十多)的价格生产出一条裤子。

为了在这三欧多的价格里挤出利润,李老板只能在各个环节节省成本。

于是,工人每天八小时伏案辛劳,报酬刚刚够达到最低月工资标准,2000元。

而越往后看,你会发现,李老板这里的待遇和工作环境,已经算不错。

在唐老板的工厂里,工人陈林说,他每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每月只有一天休息。

在适应了这种难以想象的辛苦后,自己仿佛变成了机器。

而如此工作强度,他和妻子加起来,月入不过两三千元。

更讽刺的是,在发达国家,手工制作往往意味着精致和昂贵。

但在新塘,没有什么机器比人工更便宜,手工制作的不精准,反倒成为了品牌的压价利器。

和工作强度配套的,是工作环境的恶劣和危险。

闷热且通风不良的工作间,弥漫着蓝色的絮状粉尘,它们粘在工人们的脖子上、脸上、头发里,再被吸入体内。

这些粉尘中掺杂着酚类和偶碳化合物,其中多数致癌。

用高压气枪处理牛仔裤时,噪音大到难以忍受。

这位德国商人抱怨说,一个年轻人在这种环境下工作一年,他将会成为聋子。

化工部门,则仿佛一个慢性毒气室。

漂白牛仔裤时,刺鼻的喷雾满天飞,工人没有任何防护措施,这些钾金属具有腐蚀性,艳丽的紫色,彰示着它的危险。

被全世界禁止使用的喷砂法,这里依旧在使用,也许工人们不甚清楚,喷砂时的细小微粒,长期下来会让他们患上硅肺病。
当被问起所使用的化学品,工人石峰笑着表示自己并不懂,都是工头配好了拿给他,这些物质中,包括对人极其危险的次氯酸盐。
一天的工作下来,他甚至不是很在乎身上的化学残留。
是无知者无畏吗?

更多的,是工人间心照不宣的铤而走险吧。

石峰也许能料到,自己的未来,就是工厂里上一个从事这项工作的胡兴磊。

如今,胡兴磊在洗涤部门工作,换岗的原因,是那些化学制剂让他疾病缠身。

你猜猜他多少岁?

六十?其实他只有四十岁而已。

这些触目惊心的例子,无一不在向我们控诉着。

售价9.9欧元的牛仔裤,第二个代价,是工人。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到了现代的版本是——

承受着时尚业代价的,不会是享受时尚的那批人。

过去,中国工人是那个代价。

现在,代价找到了更便宜的人。

纪录片《真正的成本》里,孟加拉的工人们同样遭受着生吞活剥。

这里的工资水平比中国更低,每个工人的日报酬只有两美元,也就是十几块人民币。

2013年4月24日,一栋位于孟加拉首都达卡的八层服装厂轰然坍塌,死亡工人达到931人,成为服装史上最惨烈的事故。

但这绝非一起单纯的意外。

惨无人道之处在于,工人们明明已经向工厂主报告了安全隐患了,还是被强制回去生产。

无视工人生命安全,成了这个行业中的默认规则。

同一时期,服装生产大国孟加拉,接连发生了四起服装厂事故。而与庞大的死亡数据对应的,是飞速增加的时尚行业利润。

整个时尚业,形成了一个残忍的剥削链条。

站在顶端的发达国家品牌,可以任意选择在哪里生产,并掌握定价的权力,赚取最大块的利润。

生产方觉得价格太低不想做?那抱歉,有的是人愿意做。

被挤压利润的工厂主,只能再向下压榨工人。

正如唐老板所言,棉花的价格飞涨,品牌方疯狂压价,如今开牛仔厂只能糊口还贷,因此,他一点也不喜欢看到自己的工人休息。

但这个问题也相当复杂。

《真正的成本》里,一位受访的从业者说,如果孟加拉的工人不进入服装厂工作,那么他们可能饭都吃不饱,可能要选择更糟糕的维生方法。

被牛仔厂蚕食得遍体鳞伤的胡兴磊也说,他并不会辞职,因为除了这些,自己还会干什么呢?
无解的症结正在于。

这些发展中国家的血汗工厂,的确能在初期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解决很大一部分就业问题,新塘,乃至整个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都走过这条路。

所以,柬埔寨服装工人抗议要求提高工资时,当地政府不惜暴力镇压,甚至发生流血事件。。

提高工人的工资,改善工作环境,结果必然是品牌抛弃这里,去往更便宜的国度,因为资本永远在寻求利益的最大化。

对于柬埔寨政府来说,他们太需要这些跨国订单了。

即使只能分到残羹冷炙,即使要为此付出巨大代价。

03

真的捡到便宜了?

让我们把目光移回光鲜世界,再来重新审视这一系统。

《真正的成本》里,谈到了一个现象。

近二十年来,虽然服装成本一直在增加,但价格越来越低,一种新的买卖方式——快时尚遍地开花。

遍布商场和街头的服装专卖店,每周更新,打折时可以卖到收破烂般的价格。

琳琅满目的上新、促销广告,催生着大家的购买欲望,也改变着大家的购买观念。

还是拿牛仔裤来说。

以前的牛仔裤追求结实耐磨,但如今,一条牛仔裤根本没有机会被穿到破。

大家痴迷于什么?

衣服?

其实更多是买来新鲜感和拥有感。

甚至有人最享受的,不是穿上衣服的一刻,而是拆快递的一刻。

便宜的价格,各种名目的打折促销,更让人一直买一直爽,沉浸在一种“赚到了”的喜(错)悦(觉)中。

既成了消费陷阱的受害者。

也成了系统的屠刀。

9.9欧元的牛仔裤,在发达国家人们可能一买就是好几条,穿完了甚至都懒得洗,直接丢掉再去买新的。

牛仔裤的破旧水洗风格,源自最初人们对它的物尽其用。

如今大家追寻这种复古潮流,却没人愿意亲自把它穿旧,而是用极其消耗资源的方式水洗做旧。

这就是讽刺的地方——

一方面一条裤子不乐意穿很多次。

一方面又很乐意它看起来像穿过很多次的样子。

据统计,一个正常美国人每年平均扔掉82磅衣物,光是美国一个国家产生的布类垃圾就高达1.1亿吨之多。

然而,要靠自然自己分解这些人造物,要花上200年之久。

在社交平台上,你经常会看到各种博主,在品牌打折时买一堆廉价东西回来晒,就像是去捡破烂,但之后根本不会使用。

商场有了促销活动涌入疯抢,挑都不挑,这种消费的意义又在哪里?

有人本想图个便宜,但白菜价格的快时尚衣物,买回去往往穿不了两次就坏掉,只能继续买新的。

我们真的捡到便宜了吗?

消费时代,买买买买买,买的越多,仿佛越能缓解没钱的焦虑。

但人们真正需要的东西,比如住房、教育、生命保险,却越来越买不起了。

廉价的买买买,成为了对待社会蛋糕分配不公的麻醉剂。

如片中所说:服装公司希望我们相信自己有钱,所以我们能买很多的东西,但实际上他们把我们变得更穷。唯一会变富的,就是便宜时尚业的老板们。

一次次漂亮惊人的交易数据背后,有太多是浪费,是空虚无意义,是贫富差距的不断拉大。

纪录片也引用了美国主持人史蒂芬·科拜尔在《深夜秀》上,对黑色星期五的吐槽。

我们又一次地在花我们没有的钱

去买了我们不需要的东西

送给我们不喜欢的人

9.9欧的牛仔裤。

只是这整个不公平交易中的冰山一角。

过去,我们或许是生产者,是代价的承受一方;

渐渐地,我们也成为了痛快花钱,享受便利时尚的“遍身罗绮者”。

盯着着手中的价码——

哇,才9块9。

但我们真的支付了全部的价格吗?

那些无法补偿的环境与健康,就应该这么便宜地被人买走吗?

当然,Sir不是说要从今天开始停止剁手。

追求物美价廉也无可厚非。

但至少在计算优惠的时候,记得多算一题——

我们是真的赚到了。

还是仅仅在透支着“远方的哭声”?

消费,是我们身在这个社会中,必须参与的一环。

不必抗拒它,但亦不可使它陷入疯狂。

不如就从一点点观念开始改变——

避免因为不切实际的需求,把东西买回来堆灰;

不需要了的东西,可以二手转卖,或者旧物回收;

不必永远追求最新款,长情和熟悉也是一种时尚;

尽量选择轻加工的款式,如果喜欢做旧牛仔裤,不妨试试自己穿旧,保证每一条水洗纹路都是你独一无二的……

潮流和时尚,或许会变到我们目不暇接。

但穿衣服,终究是个古老的话题,自从文明诞生开始,人类就学会用衣服蔽体和装饰自己。

什么是美?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

但Sir始终相信一点——

真正体面的打扮。

是不会把血汗穿在身上的。

一件最好的衣服就是。

你穿上后,便忘了衣服的存在,只感觉到身体舒适,内心敞亮。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颐和园的马达

原标题:《它越火我越觉得脏》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