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爆了三年的深夜国综终于见光:只需早起,你就能找到故乡

2020-10-30 07:2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毒Sir Sir电影

Sir要失眠了。

没心事,就是睡前不小心在公司群里点开一个小视频。

各种大尺度特写。

看得Sir脸红心跳。

整个群炸了,同事纷纷刷起奇怪的表情。

还有一些奇怪的形容词。

什么,好嫩,好多汁,好想要……

你也想看?

行,安排——

手贱了吧。

没关系,跟Sir一起。

把此刻咽的口水,转化成明早起床的食欲。

早餐中国 第三季

老味道回归,还是陈晓卿监制,开分无意外9分+。

每季必写。

毕竟作为一个广东人,一个非专业老饕。

早餐多紧要,Sir能不清楚么(就是起不来)。

一天精不精神,就看这口肠粉地不地道。

日子滋不滋润,得看这碗老火粥热不热乎了。

大伙嘛,粉,面,点心,豆腐脑……各有各的心头好。

可小嘴一馋,哪还分天南地北。

配首歌,听Sir讲完。

明早就大开杀戒!

01

家门口的味

还是招牌路子:每集打卡一个当地美味,不到10分钟一集,轻快下饭。

可本季有点新花样——

南北大杂烩。

从山西荫城,到浙江舟山,再走向河间,亳州,渭南……

不学《舌尖》的精致大气,贵在朴实随性。

如早餐之于中国人。

糙不糙不打紧,管饱就行,热闹就对。

恰好是这点糙,护住餐饮界一方净土。

先看老板们的一天吧。

马路边不起眼的小铺,不到20平米店面。

店主杨飞珠用二十年,养刁了当地人的嘴。

靠一绝活——

海鲜面。

别小瞧它,这可是平民巷里的满汉全席。

数数,俩拳头大的碗里都放了啥?

——鱼、虾、蟹小山似的堆着,下衬嫩白的面条,透亮的汤头散着一股海水的鲜,在你鼻尖挠痒痒。

做海鲜,选料不得不讲究。

梭子蟹要挑8月的,懂行一眼就瞧明白。

蟹膏挤到头,白壳泛黄,肥美流油。

皮皮虾也有小秘密。

屁股后边藏着宝贝。

过了5月1号,这精华的膏就没了。

点睛之笔是舟山名产,马鲛鱼。

鱼身切薄片,在油锅里炸麻团似的翻滚几遍,裹层酥。

酥皮浸过一斤糖,三袋米醋比例制成的酱汁,一入口,酸甜就刺激味蕾每个角落,随之而来的是鱼肉的鲜嫩。

这就齐了?

别小看最后一道灵魂工序。

汤头。

各类骨架撒入大锅里,熬上3小时,先大火煮,再小火煨。

骨头的精华牢牢锁进汤底,滤掉渣,就是通透的秘诀。

早餐铺子,没品牌,不营销,靠的是十年如一日的街坊默契。

口味变口碑,全看手艺到不到家。

一碗平平无奇的猪杂汤。

切、砍、削、剁,刀工练成肌肉记忆。

少不得一点马虎,才让整个荫城叫好。

看大伙馋的,吸溜一口猪杂,再呼啦一口热汤。

小孩吃完还砸吧两下嘴。

要吃爽?

啧,至少三碗吧。

手艺,也得落到每一个细节。

河北名点,驴肉火烧。

出名就靠一个字——薄。

驴肉要片得薄如蝉翼,肉的纹理间透着光。

不仅是肉。

擀面,烘烤,拿捏好每一份力。

饼皮也要薄得像纸,你瞧,还能点着。

皮薄,馅厚,拌着啫喱状的“焖子”。

又酥,又多汁,食客一口一个,根本停不下来。

好手艺不做推广,照样有顾客上门。

偌大个河北,做好了驴肉火烧,一大早就有人排门口等。

再问问他们从哪儿来。

一早,大老远开车来的。

吃上这口味,二十年都是这家店的客。

店主们或许不知道什么叫“匠人”,他们念头却一样——

做好自家一亩三分地。

几十年守着一口老味道。

不开连锁店,门面也不修边幅。

但对中国人来说,老味道就是最好的招牌,苍蝇馆子街边摊也一样。

02

家长里短的爱

刷完6集,弹幕一句话让Sir特别留心。

“随处可见的狗粮”。

狗粮?

这不是人类美食节目么……

一看还真是。

每集的故事,讲食物,还讲店老板们的爱情。

小小一家店里,一餐饭,就凑成了一家人。

导演王圣志说过,《早餐中国》有三条“圣经”:

不要网红店,最好经营两代人以上;

早餐品类凸显当地日常;

还有一条最要紧的,做早餐的人能苦中作乐。

苦是真苦。

凌晨黑灯瞎火就要切食材,熬汤头,准备摆摊……

乐也是真乐。

做了几十年,店老板们的唠嗑,拌嘴,就是乐趣之源。

感情,都在细微之处。

瞧,这对在哈尔滨做豆腐脑的夫妇。

阿姨一个吆喝:再做一锅,没了!

哪还用特地说,大叔早都动起手了。

默契,都在不经意间。

表面嫌弃,打心底却依赖。

起早贪黑经营出的情感,也传递给了更多的人。

最难得的,是儿女。

子承父业,往往不是当代年轻人的第一选择。

但餐饮师傅最遗憾的,莫过于手艺到自己这代就断了。

第三集《驴肉火烧》,给了我们一个例外。

老板的儿子,上市里第一的高中,却没继续读大学,跟着父亲一起干。

问到他理由时,小伙子笑着回答了两句:

大学很好啊

如果没有驴肉火烧,应该去读了吧

家业还得有人继承

网友说,孩子活得通透。

嗐。

他哪懂啊,只是和所有年轻人一样,做了选择,就一边走一边自我怀疑着。

但你看,他的脚下——

六平米地板,磨出各种划痕。

所谓“通透”,不就是这样一寸一寸磨出来的吗。

这个镜头,是早餐店里的励志鸡汤,比狗粮都鲜甜。

是的。

食物的烟火气,源于人情味。

再糙的一碗早餐,都因人变得温暖。

把美食纪录片的镜头对准人,是导演王圣志一开始的定调:

好吃的是人,不是早餐。每个开早餐店的人,如果是用一个抽象的概念去拍,说他们传承祖上的早餐事业,具备工匠精神、勤劳勇敢、永不放弃,如果用这三个概念去套,那100集不就是一个故事吗?有什么了不起?要把100集做成100个不同的故事,那才了不起。你只有到现场去才能发现他家的孩子脾气好不好,他们夫妻俩碰到什么麻烦了。这就是我说的“扎实”所在。

有时候。

不是我们馋那一口,而是我们放不下那份眷念。

喜欢一道菜,常来一家店。

或是像阿姨这样,看一个人做菜,爱上一个人。

03

消失的早餐

纪录片并不是完全一片祥和。

隐隐留下“隐患”。

——年轻人的缺席。

仔细瞧你就发现,好多都是四五十岁的人愿意去等一口早餐。

年轻人嘛,咳咳……

忙起来基本都是早午餐一起解决。

Sir特意找了找数据。

好家伙,全国超过60%的人一周只吃2-3次早餐。

剩下那几天,估计也是便利店解决了。

好像没毛病哦。

与其等一份早餐,不如多睡半小时,各位是不是这么想的。

非要选,Sir也会选择在凌晨去喝酒撸串。

也没什么错。

但Sir觉得,有时候不吃早餐,是因为找不到那口家乡味。

记得《早餐中国3》一句文案写到:

“只需早起,你就能找到故乡。”

仔细一想,你就发现,早餐往往是地域文化的凝结。

肠粉茶点,是广东人的恬淡。

豆皮热干面,是武汉人热闹的“过早”。

嗦一碗米粉,湖南人的快乐就回来了。

……

烟火背后,是市井味,也是你对家乡的眷恋。

选择便利店,或许是漂泊在外的人,对陌生味道的抗拒。

最好的证明就是,回家那天,很多人兴冲冲地跑去熟悉的早点铺。

就为一口熟悉的味。

为早餐铺子点赞,坦白说,也是不想那抹家乡味被冲刷殆尽。

所以。

Sir还是像往常一样,整理了一份《早餐中国》寻味地址。

有时间的话。

回家起个早,慢悠悠过去,坐在熟悉的街边,尝一口吧。

01

李春生猪汤

山西省长治市荫城镇荫城村复兴西街42号

营业时间:05:00-10:00

02

飞珠面店

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海莲路230号

营业时间:06:00-02:30

03

老韩驴肉火烧

河北省沧州市河间市瀛洲镇城垣中路

河间汽车站东北50米

营业时间:07:00-22:00

04

滨哥滨嫂豆腐脑专卖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大成南岗区第二幼儿园

三姓街早市河间汽车站东北50米

营业时间:05:00-08:00

05

袁氏寨原凉粉石子馍

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市涧东区新灵桥东房管所楼下

营业时间:

夏季:06:00-15:00

冬季:07:00-16:30

06

李氏祖传牛肉馍

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花戏楼办事处

和平西路317号河间汽车站东北50米

营业时间:05:00-10:30

07

娟娟豆腐泡

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东风大街加油站

西向南100米路东

营业时间:05:30-10:30

08

小饭奶奶牛肉小饭

甘肃省张掖市祁连路清真寺往南200米

营业时间:

夏季 06:00-20:00

冬季 06:00-14:00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贫民窟的百万雪糕

原标题:《爆了三年的深夜国综终于见光》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