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德国大师给电影编剧的三个建议:你要学会在变化中找到你的路

2020-10-28 23:1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原创 上海文联 上海文联

10月24日,由长三角电影发展联盟与上海戏剧学院电影电视学院、研究生部共同主办的首届长三角电影编剧高级研修班在沪举行了开班仪式。中国电影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张宏,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电影家协会主席任仲伦,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唐立兔出席并致辞,上海电影家协会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赵芸担任主持。

为推动长三角地区电影事业的发展,苏浙皖三地影视家协会在2009年发起苏浙皖电影编剧研修班,为三省青年电影人搭建交流共进的平台。2019年,为积极响应长三角一体化的发展战略,沪苏浙皖四地影协在长三角文艺发展的基础上成立了电影联盟,形成资源互补、协同创新的合作机制。首届长三角电影编剧高级研修班在此基础上正式成立,研修班采用大师讲坛与导师工作坊相结合的形式,导师按照擅长的创作类型分班带教,与学员“点对点”“本对本”交流,推动优秀作品的孵化和完成。

入选的46位学员中,有专业从事剧本创作的编剧、作家,也有大学教师、在校学生和电影爱好者,作品涵盖科幻、战争、家庭、喜剧、神话、悬疑等众多类型。在为期一周的学习时间里,他们在“小班制”的导师工作坊中,和导演梁山、李睿珺,编剧张琪、冯华、袁媛、潘雨等导师交流、打磨剧本,聆听任仲伦、黄丹、Jan Scheütte等国内外专家学者分享行业干货。

10月28日上午

德国著名导演、编剧、制片人

Jan Scheütte

现身2020首届长三角电影编剧高级研究班

大师讲坛现场

分享自己多年来从事电影行业的经历

以及对电影编剧工作的思考

Q:

你如何看待编剧这个职业?

编剧是一个很奇怪的艺术,你写剧本最终是为了和观众交流互动的,但是写作过程当中,实际上是跟导演、制片人,制作这个片子的人去交流的,经过这层层交流,最终才能抵达观众。

根据我的经验,好的电影编剧不是学出来的。但是和电影编剧聊天,了解他的工作方式,他怎样进入到剧本当中,会是学习编剧的一个很有效的方法。其实在电影学院学习电影,主要也不是靠老师——电影学院有教得很好的老师,也有很好教学的内容,这是肯定的,但更重要的是,它提供给你这样的空间,你可以碰到和你有趣的灵魂相似的有趣的灵魂,你和这些人一起,碰撞、讨论、实践,一起犯错,这样的交流非常重要。

艺术需要训练,艺术也需要实践,艺术更需要一遍一遍反复推倒再重来。我想,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学习方式,就是反复、仔细地去观摩经典影片,一遍又一遍地去念剧本,在这样的过程中,你自然会有所感悟。

我给大家两个建议。

一是备个笔记本,每天早上花一个小时去写电影故事。想成为好的电影编剧,你必须天天去写,就像你想成为钢琴演奏家,每天至少要弹四五个小时的琴。持续做了一个月之后,你再回头去看你每天写下的故事。这时候,你就会分辨出,这一天写的是好故事,另一天就不尽如人意。这是编剧要学习的最重要的技巧:如何艺术地把故事讲出来。

Jan Scheütte电影作品《礼物》

Jan Scheütte电影作品

《费特·韦尔德》

有一个办法非常行之有效:一旦想到一个故事,我就会跟我的同事去聊——这是我的第二个建议。把你的故事告诉朋友,告诉任何一个想听故事的人,讲着讲着你就能看出效果来。如果故事吸引不了听众的注意力,看起来有些无聊,那就说明这不是一个很好的故事。

Q:

你如何确立每次创作的原点?

脑海里最初浮现的图景,知道自己写的作品可能会是什么样的,这可能就是编剧的起点。而编剧的过程,则像在美国西部坐马车,开始的时候你期待能够有一个非常开心、享受的旅程,而旅程结束的时候,你很庆幸自己还活着。

我写过一个故事,讲的是两个移民的故事,他们从波兰到美国,再从美国再回到波兰。一开始的设想里,两个主角是朋友的关系,以其中一个为主,另一个是二号角色。到了筹拍的阶段,我们找演员、找外景地,实际可操作的因素开始偏离这个剧本。我们在波兰选的外景地其实并不符合剧本,但从实际效果来说会更好。演配角的二号人物,也反而比主角更有意思。于是又回美国之后,我们又重新拍了开头。

Jan Scheütte电影作品《布莱希特的最后夏天》

我的意思是,对于写作动机,一开始我并没有做很大的预期,只是每部戏和上一部戏之间做一个比较,必须要有新的东西。有的时候也是来自外部的刺激。比如《布莱希特的最后夏天》这个电影,是我的朋友一直在准备的剧本,他们已经写了好几稿,但不知道怎么继续进行下去。我提出的建议是,影片只描写布莱希特生命中有代表性的三天,这个建议被朋友采纳了,他们一下子就把剧本改好了。不同的影片有不同的动机。有时候,你可能同时有10到20个项目在进行当中,其中生命力最强的那个项目最终被拍了出来。也有时候,可能一个题你思考了五到八年之久,突然有一天,你觉得时候到了,就把它写了出来,这也是一种动机。

经验告诉我,做电影要有所谓的弹性、适应的能力。你要学会在变化中找到你的路,而不是困在一个方向上横冲直撞,你需要一种来回穿梭、左右游动的感觉。就比如那两个波兰移民的故事,我们在拍人物过程当中,发现这个电影存在的问题,意识到问题其实出在开头上,而最后解决方案就是必须重拍开头。这个过程我们用了半年的时间。

由此我想到第三条建议——

对电影导演和编剧来讲,每天就是在解决问题,接续不断地解决问题。所以你的问题就是你的朋友,因为你每天要和它打交道。请拥抱你的问题,让问题成为你的朋友。

Jan Scheütte电影作品《天堂里的一小时》

Q:

优秀的编剧要具备哪几方面素质?

要有强烈的好奇心,然后对写作本身非常有热情。写作是一条孤独的旅程,你要很努力,吃得起苦,能够爬山。

我注意到很多学生在来学校的路上都会戴着耳机听音乐。我的建议是把耳机摘掉。你可以在家里听音乐,但你一旦出了门,就要努力感受周围的世界。我就非常沉醉于观察别人都在干什么事情。经过公园的时候,我会去观察别人都在干什么,彼此之间都在聊些什么。

Jan Scheütte

德国导演、编剧、制片人

上海戏剧学院驻校艺术家

哈佛大学教授

美国电影学院前任院长

德国柏林电影学院前任院长

1987年,凭电影《礼物》获第44届威尼斯电影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奖。1998年,凭电影《费特·韦尔德》获第51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金豹奖提名。2000年,凭电影《布莱希特的最后夏天》获第53届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一种关注大奖提名。2003年,凭电影《天堂里的一小时》获第51届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金贝壳奖提名。

文编 | 秦 岭

美编 | 何亦平

摄影 | 蔡晴等

原标题:《德国大师给电影编剧的三个建议:你要学会在变化中找到你的路》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