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走进西畴 | 弘扬新时代“西畴精神”:“实践”花开写人生
“搬家不如搬石头、苦熬不如苦干;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西畴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西畴人。步入新时代,“西畴精神”以另外的方式在全县遍地开花。弘扬新时代“西畴精神”,西畴县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中开办了“农民黄埔军校”,让“西畴精神”在广大农民群众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军校”炸开了我们思想“第一炮”
这两天,西畴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农民黄埔军校”迎来了开班以来第21期学员,这70多人都来自全县各乡镇,他们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这是他们步入社会几十年后再次回到学校,谁也不曾想到,到了这样的年纪还能重返校园学习充电。在10天的学习中,他们将在军事化管理中学习电焊、文明礼仪、消防知识、应急救护等技能。
“通过实际操作,觉得不可能会的技能都学会了。”正在进行电路连接操作的学员祝大荣深有感触地说。“思想被打开了,也是打开新生活的第一炮。”祝大荣现在独自带着两个小孩生活,老大已经走入社会能够自理,老二刚刚上高一,肩上的担子不算轻,由于家庭各种原因,几年前,他结束了原本完好的婚姻后一度沉沦,感觉生活没有多大希望。在弘扬新时代“西畴精神”传遍各寨时,“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这股劲再次唤醒祝大荣。记得在他10多岁的时候,就跟随大人在石旮旯地里搬过石头,在那个各村都“搬石头”的年代,谁也没想到那就是现在所说的“西畴精神”,令祝大荣想不到的是,“西畴精神”炸石造地“第一炮”就在隔壁木者村的摸石谷点燃,“西畴精神”伴随着他们这一代人成长,他们早就做着向大山宣战、与石漠化抗争的事迹。
现在,祝大荣不仅掌握了电工、焊接等技能,精神面貌、生活纪律等也有了改变。之前,家中种植了8亩甘蔗,还饲养了100多只鸡,在学习后,祝大荣与其他学员一样,对未来充满了期望,他说,“熬着熬着就把日子熬过了,只有苦干实干,就会有新的希望和改变”。
身残志坚,荒坡上重凿生活新天地
“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我们是农民,别样没有,有的是力气,只要自己苦干实干,就不给社会拖后腿。”个头不高的何保牌信心满满地说。在西畴县西洒镇英代行政村,没谁不认识何保牌。
何保牌是听力残疾,丈夫是肢体残疾,这个家庭除了要照顾常年卧床养病的老人,还要供养3个小孩上学,家庭开销全靠打工。“打工不可能一辈子”,何保牌萌发了创业念头。说来容易做着难,一没钱,二没技术,怎么创业?念头就这样被浇灭。
2019年6月,听说县里有个“农民黄埔军校”可以免费学习技术,何保牌报了名,并进行了10多天的学习。回来后,何保牌觉得“苦熬不如苦干”,抱着家中仅有的6000元钱积蓄,夫妇俩开始了原木加工创业之路。钱不够,夫妇俩向亲朋好友东拼西凑借了12万,为了省钱,夫妇俩租了村旁一片2亩坡地,两个铁皮工棚,一台加工机器,夫妇俩的木材家具加工厂建成了。
虽然前些年接触过原木加工,但那时候都是做着搬木头的苦力,没有真正接触到机械操作,这给他们创业之初带来了很大的难题。买来了木材,有时候常常因为机械调试不合标准,加上两人身体残疾,木材被锯废了很多。为了掌握技术,夫妇俩起早贪黑,自己摸索,弄不懂就出去学习。为了省工钱,他们没请一个工人,所有活全由两个人完成。就这样,他们的原木加工厂逐步走上正轨,逐步有了收益。2020年,夫妇俩通过创业贷款贷了15万元,准备增加机械,提高原木加工产量。未来,他们还打算再规划厂区,做到原木加工和家具生产一条龙。
“去‘黄埔军校’学习回来之后不敢想的都敢了,像人家说的,人家都能苦得出来,自己为什么干不出来,要学习人家实干的精神,干出自己想要的生活。”何保牌说。
游走死亡线,草莓花开写人生
尽管阴雨绵绵有几分寒意,但草莓园里却暖意融融,再过两三个星期,草莓就可以上市了,张贵相笑容也露出来了。
炸石造地、劈山开路......这些“当代愚公”的感人故事深深地影响着很多人。在困境中,张贵相和他们一样,用比石头还硬的意志从死亡线上挣脱出来,在苦干中活出精彩。
2010年8月,张贵相的女儿降临。本应是喜事,却因女儿查出脑瘫击碎所有喜悦。不放弃!张贵相夫妇变卖家中值钱的东西,辗转各地四处寻医。2013年,在一次外出寻医的路上,一场车祸让本是焦头烂额的家庭雪上加霜,颈椎重创的张贵相经过几次手术后被告知无法医治,可能瘫痪,所有重担都落到了丈夫肩上。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丈夫用民间药方为她不断地熏蒸、擦洗、按摩,张贵相竟奇迹般地站了起来。
“我感觉我真的太幸运了,既然还能够站起来,就想办法尽快还钱。”张贵相说。
看到周边有群众种植草莓有效益,张贵相也萌生种草莓的念头。她租了5亩地,从银行贷了5万元钱,没想到这一尝试后,她再也没离开这项活计。
由于没有经验,张贵相从网上订购的第一批苗损坏严重,供货方却不承担损失,好不容易借来的钱就这样打了水漂。惨痛的教训让张贵相明白,要想种好草莓,选好苗和学习技术是关键。2016年,她再次向银行借了10万元残疾人创业贷款,并外出实地考察学习,带回优质草莓苗。拿不出钱请工人,张贵相就自己干。当时她的身体没有完全康复,她就跪地挪动着除草。信念,让张贵相宁愿跪着劳动,也要站着做人。通过精心栽培管理,当年草莓大丰收。
有了经验和技术之后,张贵相逐年扩大种植规模。然而,连续3年的水灾造成草莓园直接经济损失20多万元。接二连三的挫折并没有打倒张贵相,她说,“死都死过一回了,我还怕什么!”
想要产业长久,还要不断地学习。张贵相报名去了“农民黄埔军校”。2019年,张贵相把草莓园换成无土栽培,规模扩大到30亩,当年就创下40多万元收益。现如今,张贵相夫妇成立了西畴县贵相维草莓种植专业合作社,吸纳了50余人作为社员,每年支付工人工资10多万元。
“就像我们西畴精神说的,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必须要苦干实干,自己去实践。下一步,我想把草莓种植扩大到文山、砚山,然后销售草莓苗。”张贵相信心满满。
“我们的‘农民黄埔军校’就是要做到扶志和扶智并行,同时把我们农村群众培训成新时代的新型农民。”西畴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主任鲜光茂表示。
被地质专家称为“一个人类基本丧失生存条件的地方”的西畴,人们面对石漠化的吞噬和生存困境的考验,自强不息,意志如磐,用“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艰苦奋斗点燃了希望之光,“西畴精神”应运而生。重读、重解、重用“西畴精神”,西畴县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为主要抓手,一批又一批农民学员从这个“农民的黄埔军校”中走出去,在新时代继续谱写着“当代愚公”新篇章。
(来源:文山新闻网 马关县融媒体中心)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原标题:《走进西畴 | 弘扬新时代“西畴精神”:“实践”花开写人生》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