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应用型高校的实践路径丨中国匠心文化赋能新时代应用型人才培养②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中国匠心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核,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新时代应用型高校的创新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奠定文化底色。作为弘扬匠心文化的主阵地,应用型高校应该守正创新,立足地方历史文化基础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积极构建中国匠心文化与新时代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融通机制,在人才培养体系中厚植中国匠心文化,为培养富有工匠精神的专业技能人才履职担责,走出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之路。
以思政教育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精神
新时代人才培养工作,要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匠心文化的内涵与高校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高度关联。以家国情怀、责任意识、担当精神为主要内容的敬业精神既是匠心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组成部分,更是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重中之重。应用型人才培养应坚持培根铸魂,紧密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和中心工作,以课程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等为依托,构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体系,使匠心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把敬业精神内化为学生的职业自觉,外化为学生的职业实践;着力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和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通过爱心支教等多种具有实操性的形式,以实际行动弘扬爱国奉献精神,谱写爱国敬业的新时代篇章。
以双创教育培育学生创新创造能力
工匠精神是缔造伟大传奇的重要力量。追求卓越创新是匠心文化的核心之一,双创教育与匠心文化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新时代,高校双创教育应以创造性、创新性、开创性为内涵,以知识技能教育和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为主体。应用型高校在人才培养中,应把匠心文化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基础,把工匠精神养成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内容,建立完善的校、政、行、企多元参与,共建共享的协同机制,共同培养具有工匠精神、创新素养的新型劳动者。在产教融合基础之上,积极探索实施分层次培养的“创新创业教学实践”模式,依托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立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搭建创客空间等创新创业平台,参与“互联网+”、挑战杯等创新创业竞赛与训练,构建“课堂+网络+讲座+实践”相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以劳育美育提高学生劳动品质和审美素养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必须依靠新时代劳动教育。劳动之美与实用之德的和谐统一是匠心文化的本质所在,也是职业劳动的本质所在。劳动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品质和娴熟的劳动技能,与匠心文化在人才培养上的价值取向是一致的。应用型高校以落实《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为目标,注重发挥学生在劳动教育中的主体作用,依托专业理论与实践课程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通过劳动实践周、勤工助学落实课外劳动实践时间,通过社团活动、顶岗实习、社会调查、志愿服务、技能竞赛等内容,形成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相结合的劳动教育体系,培养学生自律和吃苦耐劳的品格、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责任感。就中国匠心文化的内核而言,一个伟大的工匠,除了具有高超的技艺,还应具有完善的人格和较高的审美素养。因此,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和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还须重视和加强美育元素建设,建设匠心文化展馆景观、职业体验馆,开设美育通识课程,开展高雅文化进校园、非遗文化进课堂等,注重将美育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和劳育相结合,贯彻到物质、文化、制度及培养体系的各个环节。通过对学生实施以匠心文化为价值指引的劳动教育、美育教育,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具备技术变革劳动能力,又具有审美情趣、完善人格的新时代大国工匠。
以训练体系培养学生精益求精
匠心文化不是乌托邦文化,必然要以生产实践为最终落脚点。以匠心文化引领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必须将匠心文化教育贯穿到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提高学生知行合一能力。精益求精是匠心文化最核心的价值理念之一,一名出色的工匠必然秉持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价值取向。应用型高校应借助国家和省、市提供的资源平台,主动对接,打造应用型专业集群;引企入教,搭建校企合作共建共享平台;协同育人,校企开展全过程深度合作。通过建立科学的人才训练培养体系,有针对性地开设科学训练课程,改革考试内容方式,增加实践考核比重,引导学生形成严谨、求实、细致、耐心的作风,不断提高创新素养、实践能力,进而培育精益求精的价值追求。
总之,中国匠心文化作为精湛技艺、审美志趣、实践品格与人文关怀的有机统一,闪现着工匠人性的光辉、文化的理想和审美的诉求。弘扬匠心文化是时代发展赋予我们的伟大使命,培养具有匠心精神的大国工匠更是新时代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地方应用型高校通过积极探索和实践,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应大力弘扬爱岗敬业、专注坚守、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以中国匠心文化引领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赋能新时代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助力大国工匠培育,为“人人出彩”提供更多可能。
(来源:《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作者:枣庄学院党委书记曹胜强。原文有删节。)
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原标题:《应用型高校的实践路径丨中国匠心文化赋能新时代应用型人才培养②》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