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15年免费教育背景下,澳门劳校中学如何从电脑课到STEAM

2020-10-28 17:4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FERC胡可欣 芥末堆看教育 收录于话题#百所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实践9个

♪ 作者|华南师范大学 FERC胡可欣

♪ 编辑|芥末堆看教育

“澳门统筹用好内地和本地两种资源,调动政府、学校、社团、家庭等各方面力量,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化的青少年教育培养网络。”这是在澳门回归20周年之际,澳门教育暨青年局局长老柏生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的话。

与内地教育有所不同,老柏生介绍,从2007年开始,澳门全面实施15年免费教育,涵盖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和高中教育各个阶段。

据2019年统计,澳门市民从3岁至18岁均享有免费教育福利,高中学生升读大学率已经接近95%。正因如此,在升学压力较小的环境下,澳门资讯科技教育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

劳校中学(以下简称劳校)成立于1950年,是由工会组织为其工人子女教育谋福利而倡议筹办的一所劳工子弟学校。目前,劳校有中学、小学及幼稚园,共3个校部、3500多名师生。

早在2017年,劳校制定了STEM教育规划,借助“粤港澳STEM教育联盟”成员身份的优势,发展极具本澳及本校特色的STEM教育课程。

从1980年代的“电脑课”,到资讯科技教育

“我们跟着科技发展而不断提升和修正我们的软硬件,目的只为创造一个相对良好的教与学环境条件,让学生更愉快的学习,老师更有效率的教学。” 澳门劳校中学校长郑杰钊说道。

劳校是在澳门教育中较早开展电化教育的学校。郑杰钊校长,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时,劳校就已开始将计算机带入校园。1981年,劳校自编并出版澳门最早的电脑教材,当时是全澳门地区第一本电脑课的教材。从此,开始有了“电脑课”。

90年代末,劳校建立了全澳第一间多媒体辅助教学中心。一开始是在小学部投入使用,配备投影仪、录像带等设备,然后播放到每个课室。在此基础上,研发校园电子系统,对课堂教学与校园管理都提供数字支撑。

时至今日,劳校每个教学室都配置了计算机和投影机,一台可无线连接IPAD的APPLE TV 和一个接收由学校统一直播的视频系统。学生的设备方面,是配置3批IPAD,每批40台左右,如果课程有需要的话,可以用充电车推去教室。

郑杰钊认为,得先有一个环境,也就是在技术和设备支撑的基础上构建的智慧校园环境。但其核心是智慧教学,如何用技术辅助课堂教学,比如课堂分析等等。

但由于办学宗旨、培养目标、校长观念等不同,“智慧教育”在两地的落实不尽相同。区别于内地的教育信息化概念,澳门提出的是“资讯科技教育”,也就是既包含了教育信息化,也有智慧教育、科技教育的意思。

谈到资讯科技教育未来发展趋势,郑杰钊认为,运用科技管理和帮助学生学习的这个方面需要继续加强。构建完善的学生管理与评价系统,追踪学生的成绩和学习过程,发现学生在学习和生活里的异常表现,及时干预和帮助。当然,这就意味着需要收集学生行为数据,如课堂表现、作业反馈、各科成绩、奖惩记录等等。还需要挖掘出更多的教育大数据分析工具和方法,使传统的学生档案、学习评价,变得更加智能。

郑杰钊表示,不主张“为科技而科技”,因为最终目的是教育。科技是一种方法,一种手段去配合教育。

图1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人工智能》课程实践(图由受访者提供)

在智慧环境建设上,他希望能加入更多智能的元素,比如语音识别、影像识别等,使教学环境更加“智慧”。

从电脑课到澳门STEAM教育

郑杰钊表示,因劳校的育人目标是学生能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与国际视野,成为竞争能力强、对社会有贡献的青少年。

正因如此,劳校确立的STEAM教育理念是立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致力于提升学生的协作、创新和动手实践能力。希望每位学生都体验到获得成功的感受,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最早出现的是“科技教学”,是组织学生成立电脑小组,并由专门的社团教师指导。大概2012年,慢慢向STEAM教育的转变。

图2 劳校小学部STEAM课堂(图由受访者提供)

据了解,目前劳校低小阶段引进比巧创意空间课程,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过程中发挥创意想象,将审美、立体纸艺等综合素养于一体,拓展到高年级阶段将比巧创意空间加入LED元素,将整合创意进一步提升;全校的数学科组进一步将数学学科与信息、科技类整合拓展,在不同年级类开展数独、桌游、套环、人机魔方赛等多种形式整合的数学学习内容;常识科学组依托已有的常识科学动手实验及自然环境教育,再进一步完善工程、数学领域的思想,预将统计学融入课程来丰富学生学习的经历。

除此之外,劳校还正在发展成熟课程,在四~六年级课堂教学中每周设置1~2节课时,每个年级设一个主题项目学习,每个项目学习分若干个学习课时,将STEM教育精髓融入其中。

图3 劳校小学部人机魔方赛(图由受访者提供)

郑杰钊表示,劳校还组织一线教师与内地的教师、学者,共同进行一些系列的课题研究和实践经验积累,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一套STEAM的教材,共12册。由浅入深,以不同的兴业为引入点,借助小学生各自的社会生活背景,从理论到实践。

目前,《生活中的STEAM系列丛书》小学阶段课程与材料已经完善,项目组教师正在进行统筹,向2.0迭代,预计在未来2年内开始向澳门的其他学校和内地等地区推广。

图4 《生活中的STEAM系列丛书》(图由受访者提供)

除此之外,在澳门政府与各大学的主办下,澳门有很多创新类、科技类比赛,劳校也会积极组织师生参与,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及教育暨青年局主办的2019全澳青少年创新挑战赛、生产力暨科技转移中心主办的“第二届全澳中学生STEAM及IoT创意解难赛”等。

图5 劳校学生参与相关比赛(图由受访者提供)

图6 未来生活英语日活动(图由受访者提供)

郑杰钊表示,所有教育的起点都是学会学习,这点不仅对学生很重要,对教师也很重要。比如正在高速发展的人工智能。其次是良好的信息素养要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技术,用技术促进教师的自我成长。要紧跟社会潮流,适应社会的发展。

原标题:《15年免费教育背景下,澳门劳校中学如何从电脑课到STEAM | 专访》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