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90后第一书记·故事|陈郝杰:基层的工作在于理解“群众”

澎湃新闻记者 张成杰  实习生 来瑛
2020-10-26 06:57
来源:澎湃新闻
中国政库 >
字号

【人物档案】

姓名:陈郝杰

出生年月:1992年9月

驻村前职务: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二研究部三级主任科员

驻村职务:甘肃省镇原县郭原乡毛庄村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

出任第一书记时间:2019年9月2日

金秋九月,甘肃省镇原县郭原乡毛庄村异常繁忙,辣椒、玉米喜获丰收,家家户户的牛、羊、猪膘肥体壮,处处洋溢着收获的喜悦。驻村扶贫第一书记陈郝杰忙得不亦乐乎。

陈郝杰在查看贫困户家肉牛养殖情况   本文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自从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对口帮扶我们这,村里变化特别大,谁都没想到辣椒还能发展成产业,现在在家门口就可以脱贫致富!”村民杨显岳由衷地说道。 

毛庄村自然条件较差,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地带,平均海拔高度1500米,有耕地10977亩(其中塬地4059亩、山地6918亩),常年干旱少雨,农业基本靠天吃饭;贫困程度深,全村人口共558户2143人,2013年建档立卡贫困户297户1231人,贫困发生率达到58.8%;致贫原因复杂,有的缺技术、有的缺资金、有的缺劳动力、有的缺土地、有的是因病因学因残;村情复杂,村内上访户多,历史遗留问题多。

2019年9月,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二研究部三级主任科员陈郝杰告别了熟悉的北京,来到毛庄村任第一书记,陈郝杰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坦言,“我来的时候还有65户家庭没有脱贫,身上肩负着那么多人的幸福生活还有期待,压力很大,感觉必须得啃下这块硬骨头。”

基层情结

陈郝杰是四川绵阳人,父亲在当地社区工作,从小对于中国乡村社会的风俗人情就耳濡目染,这也对他以后的选择产生影响。

2016年陈郝杰从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毕业,进入原中央党史研究室工作,毛庄村所在的镇原县正是原中央党史研究室的定点扶贫县,按照规定定点扶贫县必须要有挂职的县级领导,同时还需派一名驻村第一书记,经过自主报名和组织考核环节,陈郝杰就这样来到了毛庄村。

“单位领导非常重视扶贫工作,院领导每年都会到定点扶贫县调研,在同年轻干部座谈时,经常要求大家要到基层一线去摔打磨练。而且我自己本来就是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所以对群众实践这一块很向往,我觉得我们真正要了解基层、了解农村还是要下基层去,所以看到有机会第一时间就报了名。”陈郝杰坦言。

回忆起自己刚到毛庄村的情形,陈郝杰仍然历历在目,“千沟万壑,一抬头就瞧见阡陌纵横和镶嵌在山沟的窑洞,真真切切是到了黄土高原上。”贫瘠,荒凉,却又带着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是这片黄土地给陈郝杰的第一印象。

陈郝杰所在的毛庄村正属于陇东黄土高原沟壑区。镇原县是我国52个挂牌督战的未脱贫县之一,也是甘肃省的深度贫困地区。在一些山沟里,“通信靠喊、交通靠走、治安靠狗”,食宿环境也较差。

陈郝杰回忆到,报到当天,乡长和村干部一行人带着他到乡政府吃饭,简单拍个黄瓜四五菜一桌人围着,每人两个馒头,而这简单的饭菜也成为了他的日常,直到现在。

报到后,在村干部的引领下陈郝杰走访了村里65户还没有脱贫的家庭。

陈郝杰走访长期瘫痪在床的贫困户贾琼

作为一名实干家,在初步摸底和走访结束后,陈郝杰和当地干部就行动起来。现在,村里统一为特困供养对象采购了电冰箱、床头柜、柜子等日用品,并为他们新建住房,“地方政府现在每月安排人给他们打扫卫生,还会定期给他们体检,看着他们的日子好起来,我们都挺欣慰的。”

留下产业

陈郝杰在前往毛庄村就任第一书记前,他所属的单位,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已经派出过两任驻村书记。生活条件的艰苦,初到当地语言不通,以及地方村落积习已久的治理难题,都成为陈郝杰面对的问题。“其实我当时来的时候面临最棘手的问题,是我们的合作社经济效益不佳。”陈郝杰说。

第二任第一书记张卓然和第三任第一书记陈郝杰交接工作

在陈郝杰来到毛庄村前,村子里的药材合作社已经经营了三年。而在2019年陈郝杰就任之际,合作社仍然处于亏损状态。

对此,陈郝杰积极推行“村社合一”改革,即村委和合作社人员合一办公,实现村两委班子和合作社理事交叉任职,减少了合作社的管理层级。这项改革工作一方面减少了地方管理的层级,提高了合作社和村委的办事效率,另一方面也节省了相应的人员劳务支出,并且提高了负责人的积极性。

就任第一书记后,他一方面积极整顿合作社,提高合作社的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也注重变革当地合作社产业的发展思路。

以往毛庄村的经济收入主要依靠药材产业,而伴随着药材产业成本投入的增高和市场风险加大,当地开始转向辣椒产业,将辣椒作为主导产业。

“朝天椒易栽植、高辣、高抗病,还可以提炼辣椒油,我们算了下一亩能产2860斤,一斤算一块钱,也有近3000元,而玉米一亩地最多只有1000多元。”陈郝杰坦言,种植传统种玉米确实稳赚不赔,但衍生的农活少,带贫效益不明显,种辣椒要栽植、打药、锄草、采摘,能“生”很多活儿给老百姓干。

去年,陈郝杰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的支持下,利用村办合作社向农民流转土地,建了600亩辣椒种植基地。并且与贵州的辣椒加工企业进行合作,签下风险共担的合作模式,先给公司一半的种苗钱,确保种出来的辣椒,公司一定要收购,谈判后定下红辣椒每斤1.4元,青椒0.95元/斤的收购价。

此外,种植业处于市场上游,抗风险能力弱,市场定价权小。为了改变这一状况,陈郝杰积极同单位对接,又争取到产业扶持资金110万元,在毛庄村兴建辣椒烘干车间一座。辣椒烘干车间建成后,每年可烘干鲜辣椒200万斤以上,成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的又一稳定来源。

陈郝杰带动村民发展辣椒产业也是一步步稳扎稳打,“因为今年毕竟是第一年,我们不能贸然让老百姓都参与,今年是希望起到示范带动作用,明年我们还会采取给老百姓进行奖励补偿的措施,把辣椒种植做上规模,未来甚至能够发展成交易中心,那样的话,即使我们走了,产业永久地留在村里了,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脱贫。”陈郝杰告诉记者。

目前,合作社前期栽植辣椒和除草已经向农户支出劳务费约12万元,下半年还将预计向农户支付摘辣椒务工费35万元,按照2020年4000元的脱贫标准,仅辣椒种植业这一块就可使毛庄村118人实现稳定脱贫。

理解“群众”

从2019年9月份就任第一书记以来,陈郝杰在脱贫攻坚工作方面,不仅在经济上实现了“村社合一”、变革产业,不断挖掘当地的种植业潜力,努力改善当地村民的收入和生活状况。同时,陈郝杰还在当地积极推进党建工作,加强村子凝聚力,让老百姓信服。

陈郝杰带领党员到陕西延安梁家河追寻领袖初心并重温入党誓词

毛庄村村情复杂,历史遗留问题多。陈郝杰记得,历史上村里因治理不善,班子内部有隔阂,个别党员长期不在组织、不起作用,村民常上访,曾有两任村班子被“一锅端”。2018年,贾璧任毛庄村第十五任村支书,主持工作,才有了些改变,贾璧在几个村当过村支书,深受当地老百姓信任。

去年陈郝杰刚到任,为了熟悉老百姓的情况,他主动提出和现任村支书贾璧一起办公。

陈郝杰坦言,想在基层做好工作,一定要和村支书密切配合,村支书熟悉各个自然村,在百姓之间有威信,在农村被视作“大家长”,许多政策到了基层,就由他们沟通协调。而第一书记是外来者,做工作必须要有村支书的支持才行。

随着和村支书的关系走近,陈郝杰越来越了解村庄生态,工作也越加容易开展。

陈郝杰说,以前会背概念,但当了驻村第一书记才知道什么叫“群众”。在毛庄村村民们家里有白事,陈郝杰都会去慰问村民,“老百姓会觉得,陈书记是中央来的人,是共产党的干部,来家里了,就觉得高兴,有面子。群众工作并不是我把中央文件一翻,照着念第一书记的职责,给别人派任务。你过生日,我来参加,给你敬杯茶,肯定比你在工作上给他安排一百件事让他对你更上心。”

回忆起近一年来的“第一书记”工作体验,给陈郝杰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不仅是生活上的艰苦,扶贫工作带来的挑战,更多的是对中国基层治理生态的感悟。

陈郝杰感叹中国基层的工作确实非常不容易,“人们常说中国的基层工作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但现实情况是上面的有些政策来回往复,朝令夕改,打了死结,让基层的‘针’有些时候会失灵。有时候基层仅仅模式貌似是正确的,但实际上基层社会本身很容易不堪重负。所以我来了以后,时刻警惕形式主义,不断改进我们的工作。”

“千百年来,中国人很多都是在农村社会长大的,你要有同理心,要跟群众在一起,要知道他对于很多事情的理解方式是什么样的,在此基础上我们按政策办事,做群众工作,这也是我现在最大的收获!”谈及感受,陈郝杰感慨道。

    责任编辑:蒋子文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