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从“首提地”到“示范区”,快来解锁公园城市建设重磅成果!

2020-10-24 21:0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今天

第二届公园城市论坛开幕

本次论坛在公园城市首提地

成都天府新区举办

主题聚焦“公园城市·未来之城

——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

▲成都天府新区 图片来源:天府发布

本次论坛国内国际大咖云集,复旦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张人禾,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贺克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张顺茂,株式会社⽇建设计常务执⾏董事、⽇建设计(成都)都市设计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大松敦,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会长潘家华分别作主题演讲,畅谈公园城市。

论坛上

23个项目签约

计划投资总额约1141.86亿元

这23个签约项目涵盖智慧城市、生态环保、科技创新、文化旅游等多个公园城市建设重点领域,计划投资总额约1141.86亿元,其中百亿级项目8个、50亿级项目2个、30亿级项目4个、20亿级项目1个、10亿级项目5个、5亿级项目3个。

现场,龙泉山生态世界公园及生态康养人居示范区项目、四川省水利发展集团总部项目、中国铁建昆仑投资集团智慧轨道交通项目、香港银丰国际绿色智慧城市有机更新项目、中日城市设计产业中心人南城市更新项目、成都白莲池国际文化商娱HUB乐园项目、蜜雪冰城亚洲总部及研发生产中心项目、区块链产业园项目、中建科工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和“一带一路”总部项目、Discovery华人国际探索世界主题乐园项目等10个项目进行集中签约。

近三年来

从公园城市“首提地”到“示范区”

成都不断锻造新动能、迸发新活力

论坛上,多项重磅成果发布

公园城市理论探索更进一步

01

闭幕大会上,基于成都近年来对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探索和实践,成都发布《公园城市·成都实践》和《公园城市发展报告(2020)》。

《公园城市·成都实践》系统梳理总结了成都近三年来的公园城市建设成效和系列典型案例,包括实践综述、专家论述和案例阐述三大篇章,并联合清华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等研究机构,开展公园城市“两山”发展指数、公园城市与成都生态环境建设、公园城市与人居环境高质量发展等系列公园城市实践研究,为公园城市理论体系的丰富完善提供支撑,为成都加快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提供指导,为公园城市理念在全国的推广提供参考。

《公园城市发展报告(2020)》是公园城市年度发展报告(蓝皮书)的首本书,由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潘家华研究员领衔,联合中科院、中国社科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大学、厦门大学等国内著名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成都市相关部门和区(市)县共同编写。该书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生态价值转化、公园城市规划建设、城镇化效率评估、绿色发展等视角对公园城市建设中涉及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丰富和深化了公园城市理论体系,为公园城市建设提供指导和参考。

未来人居示范研究

02

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与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发展研究院合作完成的《公园城市·未来人居示范研究》,以成都为样本提出了未来城市场景的新构想,并在闭幕大会上发布。

该研究课题以无人驾驶为主线,以智慧平台为载体,提出未来城市场景的规划、设计和应用构想,以期融合公园城市新形态、新空间、新场景,通过无人驾驶、智慧信息技术等新技术,打破居住、工作、交通、游憩四大传统功能的界限,营建工作与生活相融合、出行与休闲相融合的未来宜居家园。

负责发布这一研究成果的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赵亮副教授表示,选择成都作为未来人居示范研究对象,是因为未来人居与公园城市理念高度契合,可充分彰显成都休闲特质和生活城市特征,创新探索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

鹿溪智谷公园社区的“天府经验”

03

闭幕大会上,由四川天府新区成都党工委管委会编撰的《鹿溪智谷公园社区规划建设——公园城市首提地·天府新区实践探索》一书正式发布。

该书以鹿溪智谷公园社区为样本,聚焦规划和建设两个重要维度,围绕“生态、空间、公共”三大属性,按照“物理层、智慧层、价值层”递进思路,对公园社区生态塑造、产业布局、场景营造、价值转化等进行了全面的技术解析和系统的路径建构,致力于为公园城市建设提供可资借鉴的“天府经验”。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著名建筑学家、城乡规划学家、人居环境科学创建者、建筑学与城市规划学的学术泰斗吴良镛还为该书作序。

全国首个公园城市指数(框架体系)

04

闭幕大会上,由天府新区联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编制的全国首个公园城市指数(框架体系)发布。《公园城市指数(框架体系)》植根于天府新区近三年来公园城市建设的生动实践,聚焦和谐共生、品质生活、绿色发展、文化传扬、现代治理等5大维度,从15个方面为公园城市建设提供了目标导航和度量标尺。

向上滑动阅览

一个目标

“和谐美丽、充满活力的永续城市”

五大领域、十五个指数

❶ 和谐共生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让城市整体成为一个安全、自然、健康的美好家园。

1.安全永续:坚持大生态与大安全的统一。坚守底线约束,留下更多生态空间与良田;尊重自然规律,维护原生地理,合理利用资源。

2.自然共生:城市也是本地动植物的美好家园。从生物视角,降低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干扰,尊重自然环境网络,提升生物多样性水平。

3.环境健康:坚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从宜居角度,改善空气质量常现蓝天白云,改善水质让市民亲水乐水,加强防控以杜绝土壤污染。

❷ 品质生活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市民在生态中享受生活、在公园中享有服务,提高市民的幸福度和满意度。

4.城园融合:将城市全域建成一个大公园。以组团嵌套、蓝绿渗透、无边界融合的方式,将城市融入大自然、实现无处不公园。

5.田园生活:引领以公园为中心的生活方式。以功能导向的绿道系统,承载游憩休闲、绿色通勤和公共服务,让市民出门即公园,园中享生活。

6.人气活力:焕发精彩、融洽的生活氛围。从市民多元需求出发,提升城市活力,鼓励邻里交往,促进商业繁荣。

❸ 绿色发展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突出生态价值导向,探索绿色引领、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新模式。

7.生态增值:坚持生态环境就是生产力。推动生态资源价值核算,建立运营反哺维护机制,促进生态资产持续增值。

8.生态赋能:依托环境品质构筑核心竞争力。围绕优质生态资源,集聚创新要素、吸附高能级功能、撬动产业投资。

9.绿色低碳: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推进清洁能源、绿色生产,依托科技创新和智力人才,发展新经济为引领的环境友好产业。

❹ 文化传扬

坚定文化自信,坚持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让城市成为新时代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窗口。

10.文化传承:重视地方文化传承与彰显。尊重历史源脉以巩固群体认同,强调城市美学以刻画特色印记,注重场景营造以呈现民俗风情。

11.文化驱动:以文化培育城市长远发展动力。创造性转化历史遗产,创新性发展文化品牌,提升城市软实力,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12.开放包容:秉承美美与共、兼容并蓄的态度。积极推动城市与世界的广泛链接,提升城市的国际美誉度和文化影响力。

❺ 现代治理

坚持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城市治理新范式。

13.依法治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城市治理难题。加强法治化建设,营造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让法治成为社会共识和基本准则。

14.基层治理: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探索同心同向的共建机制,完善多元参与的共治体系,构建普惠公平的共享格局。

15.智慧治理:运用信息技术让城市更聪明、更智慧。发挥数据要素的能力,提高城市管理的效能,让市民享受更加公平、便捷和精细化的服务。

综合红星新闻

原标题:《从“首提地”到“示范区”,快来解锁公园城市建设重磅成果!》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