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抗美援朝战场上,它击落10架敌机!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
来源丨解放军报
击毁击落10架敌机的37毫米高射炮。图片来源: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官网
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展区内,有一件展品总能吸引众多观众驻足观看。这是一门苏制M1939式37毫米高射炮,炮管依旧保持着当年守望天空的姿态。而它的防盾板上,10颗红星在军绿色油漆的映衬下熠熠夺目,记载着击落10架敌机的赫赫功勋……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工业基础极其薄弱,军队武器装备落后。在我国防空武器极其匮乏的那个年代,37毫米高射炮是我军对空火网的主力。虽然它口径较小、火力有限,但在指战员们的灵活运用下,硬是在敌军咄咄逼人的空中攻势下打出了一片天地。
志愿军进入朝鲜后,高射炮兵某部伪装兵器,高度警惕守卫着大宁江桥。资料图
1949年9月,苏联援助我军组建了10个高射炮兵团,M1939式37毫米高射炮就是在这一时期进入了我军序列,很快成为我军防空作战的主力兵器。
1951年3月,刚组建不到一年的炮兵第六十三师挥师入朝,是首批成建制参加抗美援朝作战的高炮部队之一。刚刚列装的32门苏制M1939式37毫米高射炮,也随部队一起奔赴抗美援朝战场。
1951年,保卫朝鲜某军事要地的志愿军高射炮部队向美机猛烈开火。资料图
进入朝鲜不到3个月,志愿军的高炮部队就迎来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恶战。
1951年6月,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发动“绞杀战”攻势,企图通过强大的空中优势,对志愿军阵地、交通枢纽、道路桥梁进行狂轰滥炸,反“绞杀战”的重任落在了高炮部队肩上。
黄江桥是志愿军兵力输送和后勤补给的必经之地。在担负护桥任务的部队中,独立高炮31营的阵地距桥最近,全营12门37高炮是黄江桥的“最后一道防线”。
当时,志愿军面临的空中威胁主要有F-84、F-86、B-26等敌机。以F-86喷气式战斗机为例,这种战斗机升限高达15000米,最大飞行速度超过260米/秒,俯冲攻击时可以突破音速,是美国空军的“撒手锏”。
反观37高炮,它的最大有效抗击距离是4000米,最大有效射高是3000米,射击时目标速度最大装定到250米/秒,还赶不上F-86的最大平飞速度。
1951年6月9日上午,空中浓云密布,防空警报骤然响起,由南方飞来的6架敌机借着浓云掩护突然出现,径直冲向高炮31营的阵地。全营集火射击,阵地上炮声连天。
在第一波次空袭中,敌机投下了不少凝固汽油弹,高炮31营官兵伤亡较大。该营三连三班的炮位瞬间被蹿起的火焰吞没,炮上的伪装全部被烧毁,有五六名炮手受伤,只剩下一炮手刘四还在炮上。
那时的37高炮需要8名炮手才能操作,按照常理,三班那门炮已经失去了战斗力。
敌机看到首轮攻击就压制住了高炮阵地,气焰更加嚣张,盘旋半圈后调头又扑了过来。这时,三班这门高炮的防盾板、炮盘等多处受损,距离分划盘也被炸坏,但是火炮发射机构由于结构简单且结实耐用,并未受到多大影响,仍能正常击发。敌机此时正对着阵地飞来,并不需要实时调整目标航路,俯冲速度在上一轮射击时也已装定了。
于是,刘四先把方向转轮摇到提前位置,只操控高低转轮概略瞄准敌机。当敌机俯冲至1000米距离时,他准确把握时机,一个长点射打过去,一发炮弹正中敌机腹部。敌机还没来得及抬头,就摇摆着坠落到附近的山坡上了。
战后,刘四荣立一等功,获“二级对空射击英雄”称号,他“单人单炮击落敌机”的壮举在高炮部队广为传颂,激励着一批批活跃在防空作战一线的志愿军官兵。37高炮作为主要防空兵器,又一次在大战中打出了自己的威名。
资料图
自1951年8月至1952年6月的整个反“绞杀战”斗争中,志愿军高炮部队共击落敌机260余架、击伤1070余架,对粉碎敌人“绞杀战”攻势发挥了重要作用。军博馆藏的这门37高炮单炮累计击毁击落敌机10架,防盾板上喷绘的10颗红五星,就是其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的专属印记。
随着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37高炮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它的战斗精神,在历史长河中沉淀,永远铭记于后人心中。
更多推荐
微 信 号 | 人民前线(ID:njjqrmqxb)
监 制 | 戴 强
编 审 | 张丙才 李庆金
责 编 | 王军华
编 辑 | 吴荣鑫 吴雪阳
刊 期 | 3712期
原标题:《抗美援朝战场上,它击落10架敌机!》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