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润泽山水亚运形 淡妆浓抹江南色:国美设计团队领衔亚运会图形和色彩系统设计

2020-10-23 23:0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2020年10月21日,杭州2022年第19届亚运会核心图形和色彩系统揭晓,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成朝晖、郭锦涌老师团队领衔设计!

杭州2022年第19届亚运

核心图形和色彩系统设计释义

杭州亚运会核心图形和色彩系统是亚运视觉形象体系的基础性、辅助性元素,其设计融竞技体育精神、中国文化元素、杭州城市特质、国际化审美风格于一体,根植于杭州的历史人文、自然生态和创新基因,与会徽、吉祥物、主题口号、体育图标等视觉标志相互呼应,共同塑造了杭州亚运会的整体氛围和美学基调。

2022杭州亚运会核心图形

润泽,一卷东方诗意的“新富春山居图”

古琴弹拨、水滴、鼓声等特效,古韵与现代结合的原创音乐,鼓点与形色动态契合,从静到动的律动,逐渐把声音推向高潮。

杭州亚运会核心图形主题为“润泽”,设计者是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副院长成朝晖。她表示,其灵感源于杭州极具代表性的本土文化元素——丝绸,展现了丝绸飘逸舒展、温润细腻、挥洒灵动的特性,体现了“温润万方、泽被天下”的气韵与胸襟,寓意亚奥理事会大家庭在杭州欢聚,亚洲多彩体育文化通过杭州亚运会的舞台交流互鉴。同时,丝绸徐徐展开一卷富有江南韵味和东方诗意的“新富春山居图”,交错呈现山水彩墨、智能网云等元素,给人以绵延的视觉美感和无穷的想象空间。

成朝晖介绍杭州亚运会核心图形

成朝晖说:“核心图形作为承载亚运精神和文化基因的视觉形象,是亚运体育与杭州的自然、人文、生态、科技、艺术与美学的展现与传播,以及人类对美好未来的共同愿望,也正是核心图形的主题“润泽”的至高境界。”

“创意灵感依照这一内涵思想,将提炼的灵感线条叠合形成意象的丝绸、网云、山水等,这些元素组构幻化成一卷东方诗意的“新富春山居图”。她犹如一条源起于遥远过去又奔向未来的生命长河,亦如从“幽”到“放”的丝绸带着轻舞飞扬,温柔拂面,滋润万芳。核心图形的形、色、意相融,洋溢活力拼搏的美学精神,清澈柔美地呈现出来,温润万物,泽被天下,希望核心图形为亚运会形象景观的阐述和传播提供有力的注脚!”成朝晖谈到。

杭州自古以来有“人间天堂、丝绸之府”之美誉,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镇。

五线飞扬

勾勒西湖灵秀、钱塘澎湃、运河绵长

线之叠合形成“丝语雅韵”

仔细看,不难发现“润泽”其实是一个复合图形。图形中有手绘的勾勒,也有电脑的设计,元素表达采取了多种方式,有点、有线、也有面。

“最初的灵感是五根线条,起草的时候也是以线为主。”成朝晖说。

核心图形创意的草图绘制

这五条线看似随意,其实大有讲究——由设计师心中代表杭州的五个部分提取而来,分别是:丝蕴之线,东方人文;水意之线,自然灵韵;生态之线,品质生活;科技之线,智慧网云;运动之线,亚运力量。

五条线叠合,勾勒出丝带飞扬的动态,而线的交织形成了面。整个图形从左到右呈现“由收至放”的状态。根据高低起伏,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代表了杭州的“水意”。

最左边平缓部分,是柔美的西湖之水;中间张力最大的地方,则代表了澎湃的钱塘之水,右边的结尾处,则是绵长的运河之水。整个图形的张合,正好勾勒出了一幅新富春山居图。

成朝晖介绍核心图形设计过程

成朝晖说,她希望她的设计拥有“属于杭州亚运的特质与表情”,“设计师在创意作品的时候,总是在考虑与之前的突破在哪里。但我觉得杭州亚运会的设计,需要站在‘适合杭州亚运’的角度去思考与创作。”

水彩元素

丹青彩墨的不懈求索

“最困难的就是时间问题,给我的时间特别紧,然而,好的设计是需要时间历练的。”

初稿设计只有两天半的时间,成朝晖不眠不休,熬了三晚,牺牲了休息时间,拉长了可用的工作时间,出了三个概念方案,其中两个方案被专家建议可以结合,进行深化。

核心图形水彩绘制尝试

对核心图形的水彩绘制稿

“设计创作是需要反复推敲的。图形中的水彩元素,创意时就用了两周时间,反复尝试,最后提炼出来了四笔作为核心图形中的局部。”

成朝晖坦言,为了核心图形,设计过程可谓“昏天黑地”,那段时间埋头苦干。为了提炼出想要的水彩笔触,干画法、湿画法,水意控制等,反复绘制。埋头奋战的状态,一度被同事们打趣,说又回到“学霸”时期的学生阶段。

“我从一开始就在尝试水彩的表现。我觉得水彩比较符合杭州丹青彩墨的感觉,也符合水意杭州的概念。”水彩是一种在纸张上变化性很高的媒介,即使天天画,也不一定能达到你想要的效果。

有一天画至凌晨,同事告诉她休息一下再画,她却不肯停歇:“我心里已经知道要画什么了,只是纸面上还没有表达出来想要的效果,就算住在工作室,今天也一定要把它画出来。”

终于,水彩的表达,或水意,或层叠,丰富的视觉肌理与透明酣畅、淋漓清新的质感,跃然于纸张上,呈现自然和谐的灵动之美,表现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神韵。

会唱歌的“点彩”设计

暗藏网云“彩蛋”

会唱歌的“点彩”效果表达

“润泽”的核心图形中,成朝晖特别设计了核心图形呈现的“点彩”效果,让无数彩色像素点在视觉中跳脱形色相融。相较于往届亚运会核心图形,这是第一次融入特殊表现的“点彩”设计。

核心图形形色校对

核心图形全彩与双色系、单色系校样

“杭州是互联网之都,我们在设计中也想表达这一点,而点元素正好可以体现网云的效果。”

往届亚运会的核心图形,大多以一个主图形进行切割使用,单个图形往往只有一种颜色。点彩的新颖之处在于,颜色可以进行叠加。尤其在环境空间的设计运用中,从不同角度观看,根据圆点的大小,色彩会呈现叠合效果,从而产生“新的生命力”。

“这个灵感,来自杭州亚运会视觉形象设计总监宋建明教授的一句话。”成朝晖说,在方案沟通深化中,宋建明教授提了一条建议:“让色彩能够唱歌。”

为了这一句话,她不断深化,反复试验,甚至反复抠每一个圆点的大小:“又忙了两周,终于达到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但是在具体的应用中,对点彩效果的使用是有取舍、主次和比例的,主要是建议在城市端的空间场域、公共艺术以及亚运产品、出版物中使用,营造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灵动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整个核心图形还藏了个“彩蛋”,中间第二块网云形式的点,其实是一份用点表现的杭州网络分布意象图。你发现了吗?

成朝晖老师团队和郭锦涌老师团队进行核心图形形色应用讨论

作为杭州亚运会的“面子”,“润泽”之后将作为亚运视觉形象体系的基础性、辅助性元素,在城市端、赛场端、产品端等电视转播、庆典仪式、文化活动、城市景观、交通工具、制服、门票、特许商品等各个领域进行广泛应用。即将到来的第14届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10月29日至11月1日),就将设置杭州亚运会主题馆(位置定在滨江区白马湖国际会展中心A馆1楼)。展馆的布展设计,就使用了核心图形“润泽”和色彩系统“淡妆浓抹”作为主要视觉元素进行演绎。

“核心图形不是独立存在的,它起的是一个链接的作用。”成朝晖表示:“它可以将会徽、吉祥物、主题口号、体育图标等视觉标志在设计中串联起来,同时,这个图形也可以进行分割,以不同的形式运用到设计中去。”

设计团队进行核心图形视频制作讨论

团队进行核心图形规范设计讨论

目前,成朝晖正在带领设计团队制定关于核心图形使用规范导则。相信不久,大家就能在各种场合见到“润泽”的身影啦!

2022杭州亚运会色彩系统

一色一诗,灵感来源于杭州山水和古诗词

杭州亚运会色彩系统主题为“淡妆浓抹”。

虹韵紫、映日红、水墨白、月桂黄、水光蓝、湖山绿,六个色彩拥有非常诗意的名字,一经发布就受到了极大的好评。

不过,千千万万种颜色里,为什么是这6种颜色?极富江南色彩的名字又有什么来源?

设计者、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综合设计系副主任郭锦涌表示,其灵感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诗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通过对中国色彩文化和杭州城市特质的提炼与浓缩,设计出以“虹韵紫”为主,以“映日红、水墨白、月桂黄、水光蓝、湖山绿”为辅的色彩系统,挥洒出既有葱郁湖山自然生态,又富创新活力运动激情的新时代杭城华彩画卷。

郭锦涌介绍杭州亚运会色彩系统

“虹韵紫”源自杭州亚运会会徽“潮涌”的主色,既是欢聚和交融之色,也是活力与创新之色,象征“日月交辉、时代风采”,传递幸福吉祥、昂扬奋发的美好寓意,是塑造杭州亚运会独特视觉形象的重要基础。

作为辅助色,“映日红”取霞光、气韵之色、“水墨白”取淡墨、包容之色、“月桂黄”取桂花、芬芳之色、“水光蓝”取晴空、水波之色,“湖山绿”取青山、生态之色。不同色系之间通过形的组构与叠会方式形成组合应用,与“虹韵紫”交相辉映。

灵感来自杭州山水和文化,每一个颜色都对应了一首诗。

虹韵紫、映日红、月桂黄、湖山绿、水光蓝、水墨白六种颇具江南色彩的颜色,既包含了葱郁湖山的自然生态,也融汇了创新活力的运动激情。

郭锦涌表示,色彩是非常独特的视觉表现语言,她是感性的、可以讲故事,就如同诗词一般。整套色彩的的设计灵感,来自杭州的自然山水和典型的文化。主题名“淡妆浓抹”,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诗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每一个颜色,也都分别对应了一首描写杭州的诗词。“杭州是诗画浙江的省会,也是唐诗文化脉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所以诗词也成为我们创作的灵感的来源。”

与杭州亚运会会徽“潮涌(Tides Surging)”颜色一脉相承的主色“虹韵紫”,灵感就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江南忆》:“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我们说‘日出江花’,红和蓝交融,创造出了紫色,象征着欢聚与交融,也象征着新生的活力。同时,与会徽同色,也统一了杭州亚运会的色彩个性。”

除主色外,另外五个颜色均为辅助色。

“映日红”,取霞光、气韵之色,出自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在赛事应用中,对应颇具激情的对抗类比赛项目。

“月桂黄”取桂花、芬芳之色,出自《忆江南》中的“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赛事应用中,对应比较经典的竞技类比赛项目。

“湖山绿”取青山、生态之色,出自清朝龚自珍《湘月·天风吹我》:“天风吹我,堕湖山一角,果然清丽”,赛事应用中,对应球类比赛项目;

“水光蓝”,取晴空、水波之色,出自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赛事应用中,对应水上比赛项目;

最后一个“水墨白”,作为间色,可以起到在几个颜色中调节的作用,出自北宋诗人柳永的《望海潮·东南形胜》:““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万里挑一

最大的困难即不断自我完善和否定

早在去年冬天,郭锦涌和他的团队就开始着手准备色彩系统的设计了。前后一共经历了十多轮大的修改。正式发布的这个版本,在他们的电脑中标注着“12.0版本”。

色彩系统迭代优化过程

色彩设计系统信息图表创作

郭锦涌坦言,设计过程中最大的困难来自“团队的自我完善和否定”。

郭锦涌和团队成员进行色彩系统规范设计讨论

从颜色本身角度来讲,版本跟版本之间的差别可能非常细微,但他们要从几千个颜色里面挑出一种颜色,然后反复验证。郭锦涌说,“色彩没有非常具体的形式,但可以被人非常直观地感受到。这点和文字、诗歌、音乐非常相似。”

亚组委宣传部领导指导色彩系统发布工作

每一种颜色,他们都需要在不同的媒介上一点一点试验,纸张、面料、喷涂效果、电子屏幕等等,直到找出一种在各种媒介上都拥有良好表现力的颜色,并且这个颜色在与其他色彩进行组合时也非常协调。

色彩系统前期调研分析

色彩系统前期搭配推导过程

而整体的色彩系统,要与杭州亚运会所有的视觉元素“平衡”。

“色彩可以在各种地方应用,大到场景,小到logo。”郭锦涌说,色彩系统在设计的过程中,除了团队自身在不断追寻“极致”,与其他设计团队的协作沟通,也是改稿的一个因素。“比如袁由敏教授团队的会徽、体育图标、成朝晖教授的核心图形,以及总体的景观设计等,都需要定期进行沟通。工作量其实蛮大的。”

团队中,光前期收集资料的研究生和博士生就有十多人,核心团队还有十几个人。

亚运设计总监宋建明教授指导色彩系统创作

光色融合

渐变色取代固定色

较以往亚运会色彩系统不同的是,这次“淡妆浓抹”中发布的颜色,都是渐变色。

“这次我们发布的颜色并不是某个固定的颜色,而是一个区间。这样做的好处,把能在不同的条件下,对于色彩的感受,尽量让颜色达到一种和谐舒适的状态。”郭锦涌表示,色彩是相对的,同样的色彩在不同光照下,表现出来的效果其实是不一样的。比起单一的颜色,渐变色拥有更多的灵活度和适应性。

郭锦涌介绍色彩系统规范设计

“未来色彩应用的趋势,应该是未来的媒体端。”郭锦涌说,1990年北京亚运会呈现的视觉系统,多应用于电视、报纸、杂志等媒介上,比较传统。随着现代社会电子产品的普及,2022年杭州亚运会的视觉系统,将更多地在电子屏幕上呈现。而渐变色,可以让色彩在相对完整的体系下有更好的应用。

“我们创作的理念,是光色融合。所选出来的颜色,更适合色光(屏幕上)的呈现。”

色彩系统布样校色实验

色彩系统纸媒呈现实验

比如在传统的印刷技术中,紫色其实是一个非常难以表现的颜色,印刷上很容易造成偏色或沉闷。选“虹韵紫”作为杭州亚运会色彩系统的主色,从传统媒介的角度来说,稍有冒险,但“紫色在屏幕上,就有很好的表现力”。

成朝晖和郭锦涌与亚组委领导和工作团队合影

亚运设计总监宋建明教授与设计团队集体合影

杭州亚运会核心图形和色彩系统发布后,“润泽”之美与“淡妆浓抹”之韵将广泛应用和呈现于场馆布置、电视转播、庆典仪式、文化活动、城市景观、交通工具、制服、门票、特许商品等各场景、领域,以精美的视觉形象、鲜明的辨识度和深厚的人文历史内涵,提升亚运城市氛围,传播亚运美学文化,浸润每一位杭州亚运会参与者、见证者、搏击者、奋进者的心灵。

来源 |设计艺术学院

编辑 |胡心云 刘子杰

审核 |丁剑锋 成朝晖 郭锦涌

出品:中国美术学院党委宣传部

中国美术学院新闻中心

CAA全媒体工作室

原标题:《润泽山水亚运形 淡妆浓抹江南色:国美设计团队领衔亚运会图形和色彩系统设计》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