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分析|中国经济起底回升,银行业资产质量的拐点到了吗?
10月9日以来,银行股持续拉升,两周的时间银行板块的股价上涨了约5.85%,强于大盘。
伴随着银行股上涨而来的是经济复苏。经济复苏之下,银行资产质量的拐点将在何时出现?
经济复苏,不良生成压力有望缓解
10月21日,平安银行(000001.SZ)发布了上市银行第一份三季度报。平安银行发布的三季报显示,2020年1-9月,平安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165.64亿元,同比增长13.2%,其中,第三季度同比增长8.8%;实现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223.98亿元,同比下降5.2%,其中,第三季度同比增长6.1%。
截至9月30日,平安银行不良贷款率1.32%,较6月末和去年末均下降0.33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218.29%,较6月末和上年末分别上升3.36个百分点和35.17个百分点。
天风证券廖志明团队认为,随着个贷延期还本政策到期,三季度个贷不良生成增加,疫情影响基本体现,个贷不良生成高峰或已过。从平安银行发布的三季报来看,为应对个贷不良的集中确认,平安银行前三季度核销贷款达404亿元,其中,三季度单季度核销不良贷款210亿元。三季度不良贷款率环比明显下降,也使得拨贷比环比大降。后疫情时代,随着经济稳步复苏,不良生成压力有望缓解,资产质量有望明显改善。
零售不良次高点或在3季度,对公不良高点或在明年1季度
中泰证券戴志锋团队对银行三季度资产质量预测:稳健性依旧好于预期,零售不良率的次高点或在3季度,对公不良在缓慢释放,不良率高点或在明年1季度。
中泰证券戴志锋团队认为,从零售业务来看,金融机构响应监管要求,在二季度开始收紧信用卡逾期政策,后续信用卡不良净生成大概率重回高位。但从影响信用卡的整体风险看两个因素,居民收入和就业率的持续改善情况来看,零售风险的高点已经过去。从高频消费贷ABS数据逾期情况来看,逾期30天在好转,显示未来逾期总体进入平稳改善期。从对公业务来看,对公不良在缓慢释放。《延期还本付息通知》要求,对于2020年年底前到期的普惠小微贷款本金、2020年年底前存续的普惠小微贷款应付利息,银行业金融机构应根据企业申请,给予一定期限的延期还本付息安排,最长可延至2021年3月31日,并免收罚息。期间银行也将加大对存量历史不良的认定和处置,总体不良在逐渐释放。
应对资产质量的结构性差异,强化资产风险分类有现实必要性
8月11日,银保监会发布2020年二季度银行业保险业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情况。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2.74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1243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94%,较上季末增加0.03个百分点。
兴业银行首席策略分析师乔永远及其团队指出,新冠疫情之后约两个季度左右时间,是商业银行资产质量逐步暴露的过程。随着经济的复苏,商业银行不良生成水平将逐步见顶,三季度和四季度保持稳定后,2021年一季度后基本恢复到疫情之前的水平。
乔永远团队认为,应对资产质量的结构性差异,强化资产风险分类有现实必要性。对于表内资产,除了传统信贷资产外,考虑到房地产企业分化和城投公司转型的现实,机构应尤其重视对投资类资产穿透;对于表外资产,打破刚兑之后,承担风险是获取系统性收益的来源。在“经济逐步恢复,流动性维持紧平衡”的组合环境中,权益资产表现将优于债券,应基于配置视角构建产品和资产组合;同时,判断四季度以来流动性“紧平衡”会加大机构的分层分化,部分城商行和非银资管机构流动性将受到考验,这应关注金融同业机构的交易对手风险。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