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金刚川》:守住这座桥!
【上海文艺评论专项基金特约刊登】
“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但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经历,这就是: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相信很多人对这段文字并不陌生,它出自魏巍创作的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并曾入选中学语文课本。10月23日起全国公映的《金刚川》,也是以抗美援朝战争为背景,讲述的正是这一群最可爱的人的故事。
《金刚川》海报
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作为一部重大题材电影,《金刚川》的整个创作过程非常紧迫。好在《金刚川》虽然仓促,但质感并不潦草。
电影的主体故事,预告片中的一段画外音就有提示,“那一年,俺们都才十七八岁,唯一想的事,就是通过那座桥。”
过的是哪座桥?为什么要过桥?
那是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进入夏季反击战役的第三阶段,金城战役是该阶段的最后一场战役。只要金城战役胜利了,就意味着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了。
过桥,为的是保障向金城前线输送战力和补给。片名的“金刚川”,指的是金城前线的一条大河,河面最宽处可达60米,得借助桥梁运输,才能确保部队和后勤补给顺利送达前线。
“金刚川”的历史信息
《金刚川》聚焦的是半天时间发生的事,从1953年7月12日下午,到7月13日凌晨六点。志愿军工兵连必须确保金刚川上有一座可通行的桥梁,让大部队在第二日凌晨抵达前线。
虽然金刚川自然条件恶劣,敌人的战机也不时过来轰炸,志愿军还是使命必达,搭建好了一座桥。
每一次桥搭好后,都很快被敌军侦察机发现,之后就是一轮新的轰炸。
但敌军炸毁一次,志愿军就抢修一次,修了炸,炸了修,修了再炸,炸了再修……
桥梁被炸毁
资料上记载,美军前后投下了炸弹1000余枚,炮弹2500余枚,而志愿军则先后7次在金刚川上修复这座长37米长的桥。
这座桥是用志愿军的血肉之躯铸成的。
《金刚川》首先满足了我们对一部战争大片的期待。它体现的是中国电影不断提升的工业化水平:有宏大惨烈的战争场面,有复杂的特效呈现,有震撼人心的视听语言。哪怕是三个风格完全不同的导演共同合作,也看不太出割裂的痕迹。
电影中有太多让人印象深刻的镜头,将战争的残酷、英雄的无畏体现得一览无余。比如操纵高射炮的关磊(吴京 饰)在与敌机火力对拼的过程中,被炸弹击中,瞬间血肉横飞。
电影的台词说道,“俺能闻到那股焦糊味”。这些焦糊味,是美军轰炸后弥漫在空气中的气味,它是一种死亡的气味。银幕外的观众,通过电影的画面,甚至可以嗅到这一股味道。
与以往的国产战争片不同的是,《金刚川》的叙事策略。常见的战争片,几乎都是单一视角或宏大视角的线性时间叙事,根据时间顺序呈现战争的起因、发展、高潮、结束的全过程。《金刚川》有点像《敦刻尔克》,打破线性叙事结构,它从步兵、对手、高炮兵三个不同视角出发,描述同一场前后就半天时间的战役。
这三个视角是平行的,地点、时间、事件、人物都一致,只是从不同的视角出发,捕捉到的是不同的关键信息。它们彼此之间构成互文与复调,就像是三块拼图,当它们完整地拼凑在一起,观众才能够洞悉到全部讯息。层层叠叠堆积的情感,到张飞(张译 饰)的牺牲以及人桥的搭建处达到一个顶点,相信很多观众会哭得停不下来。
张飞(张译 饰)
关磊(吴京 饰)
也在这时,观众才更深刻地明白了,在敌我军备力量如此悬殊的情形下,志愿军战士是如何守住这座桥的。要知道,当时美军已经完全实现了机械化,拥有世界最先进的各种武器,电影中就轮番出现了B26轰炸机、B29轰炸机、榴弹炮、延时炸弹等。而志愿军基本上还是“小米加步枪”,电影中,高炮排只有两门高射炮,还得省着用。
那我们靠的是什么?
炮手关磊与张飞,故意点燃高射炮周围的火把,暴露在敌人眼前,慷慨就义,为修桥和过桥争取了时间。
张飞与敌机同归于尽
当离截止的过桥时间只剩半小时,是志愿军冒着枪林弹雨,用身体撑起了桥梁。
这就是答案。志愿军“没有一个怕死的”,他们有保家卫国的信仰,并随时有为这一信仰牺牲的勇气。
所以电影的英文名叫“The Sacrifice”。管虎说:“我们的主题是牺牲。中国人之所以能在板门店谈判,凭的不是武器装备,凭的是勇气和牺牲。”
《金刚川》对志愿军战士的刻画,没有落入正面人物“高大全”“伟光正”以至于有些失真的泥淖里,像关磊、张飞都是真实可感、性情各异的小人物,他们惺惺相惜、肝胆相照的战友情也非常动人。在和平年代里,他们就是生活在我们周边的普通人。但在保家卫国的关键时刻,在国家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便将生死置之度外,视死如归,舍身取义。
他们不怕死,是因为在他们心中,他们想要守护的东西的分量,早就压过了他们对死亡的恐惧。
《谁是最可爱的人》中,“我”问志愿军战争不艰苦吗?志愿军回答,“拿吃雪来说吧。我在这里吃雪,正是为了我们祖国的人民不吃雪。他们可以坐在挺豁亮的屋子里,泡上一壶茶,守住个小火炉子,想吃点什么,就做点什么。”
“你再比如蹲防空洞吧。多憋闷的慌哩。眼看着外面好好的太阳,光光的马路不能走!可是我在那里蹲防空洞,祖国的人民就可以不蹲防空洞呀。他们就可以在马路上不慌不忙地走呀。他们想骑车子也行,想走路也行,边溜跶边说话也行。那是多么幸福的呢!”
志愿军守住的不仅仅是这座桥,他们守住的更是家与国,是千千万万远离战场的普通人安宁的生活。他们受苦,是为了老百姓不受苦,他们牺牲,是为了老百姓不牺牲。他们当然是最可爱的人。
而《金刚川》之于今日观众的启示是:在和平年代里,我们也不能忘了我们有过这么一座桥,我们要守住志愿军用血肉和精神凝聚搭建的这座信仰之桥。只有信仰之桥是“打不断、炸不烂、冲不垮”的。
守住这座桥!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