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孩子睡了一觉手就动不了了,元凶竟然是……
原创 郑朋飞 丁香妈妈
前段时间,丁香妈妈的作者,骨科医生郑朋飞跟我们分享了一个案例:
一对家长急急忙忙的带孩子来挂急诊,孩子哭得特别凶,家长也急得够呛。
询问原因却是满脑子的问号,孩子就是好好睡了个觉,醒来手就动不了了,一动就哭,没有坠床也没有被重物砸到。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郑医生经过一番检查和诊断后,发现是「脱臼」了,最后握住宝宝的胳膊轻柔转动了几下,孩子手就能动了。
爸妈一边惊叹「神奇」,一边纳闷:睡个觉孩子手就可以脱臼?是不是孩子太脆弱?
其实,这样的情况特别常见,郑医生说,在急诊室,最多的时候一天就会碰到 10 多个。
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这种在儿童中发生率极高的肘部急症。
「胳膊肘脱臼」是 5 岁内儿童高发急症
前面提到的这种情况叫做桡骨小头半脱位,就是我们常说的「胳膊肘脱臼」。
是 5 岁以内宝宝常见的肘部急症,发病率高峰为 2~3 岁,女孩比男孩稍稍多见,左侧稍多于右侧。
小孩子胳膊肘的桡骨形态发育不成熟,周围的韧带也比较松弛,强度不够,一旦受到不恰当的外力拉扯时,就会出现韧带 hold 不住桡骨的情况,造成脱臼,就像这样:
图片来源:www.aboutkidshealth.ca案例中的那个小宝宝,就是因为睡觉时压到了手臂,挣扎着翻身的过程中,却没有意识去把手挪开,自己把自己给拧脱臼了。
除了自己脱臼的情况,更加常见的还有家长牵拉造成的,所以肘脱臼还有一个特别形象的名字「牵拉肘」:
有时候,牵着手走个路姿势不对,脱臼了……
捏着孩子胳膊,孩子一用力,脱臼了……给孩子穿个衣服,脱臼了……和爸爸玩了一会……也不知道怎么就脱臼了……还有逢玩必脱臼的「人体秋千」……脱臼发生后,孩子一般都会痛哭流涕,家长也是吓得不轻,急急忙忙带着娃跑去急诊。X 光看不出来牵拉肘很容易被误诊
我们国内大多数医院的急诊都是外科急诊,如果遇到的不是骨科专业的医生,面对小孩子手臂又疼又不能动,就会选择先拍片子,看看孩子是否有骨折。
但如果孩子只是脱臼了,那 X 光通常是看不出来任何问题的。
很常见的情况就是,X 光报告没有异常,小孩子又说不清究竟哪里疼痛,有些不是骨科的医生可能会说:可能软组织损伤了,休息几天就好了。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结果可想而知,孩子要继续带着伤痛熬好几天。
要是长期保持在脱臼状态没被发现,还有可能造成周围的韧带和软组织,适应了脱臼状态下的松紧程度,容易形成「习惯性脱臼」。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脱臼?如果孩子胳膊不能动,不管是否有其他外伤,还是建议去看骨科医生,有经验的小儿骨科医生,是可以「一问便知」的。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有些孩子在脱臼以后会本能的拒绝使用手上的手臂,并且找到一个比较不疼的姿势,就像这样:
图片来源:semanticscholar.org & emedicine.medscape.com如果孩子自己也不会表达,家长最好去引导一下,让宝宝向上举手,如果最近没有摔倒过,却发现手臂不能举起来,那就说明孩子很可能是脱臼了。
孩子胳膊肘脱臼了怎么处理?如果确诊是牵拉肘,治疗起来其实是非常容易的,经验丰富的医生一秒钟就可以解决。
牵拉肘复位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旋后屈肘法,医生会将一只手放在肘部托住受伤的手臂,另一只手抓住孩子的前臂,然后将掌心往上转。
图片来源:emedicine.medscape.com另一种是极度旋前法,一只手在肘部托住受伤的手臂,另一只手抓住孩子的前臂,轻轻牵拉,然后发力将孩子的手掌心尽量往下转。
图片来源:www.cecentral.com整个复位手法一气呵成。
大一点的孩子会明显感觉到「嘎达」一下,小婴儿有时感觉不明显,复位后还需要观察几分钟,等宝宝不再哭闹,手臂也可以自如活动了就没事啦。
说到这里,不久前我还遇到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家长抱着孩子坐了 4 个小时的车,到医院来进行复位,一路上费尽周折,到了医院一看,发现孩子可以动了也不疼了,这就是在乘车颠簸的过程中,孩子的手肘自行复位了。
当然,这是一个巧合,脱臼复位的方法看似简单,但真的不建议家长自己动手给孩子复位,最好还是找到医生来处理,以免造成二次伤害。
最后想说的是,胳膊肘脱臼虽然看起来不太严重,一般也不会留下严重的后遗症,但对于孩子来说还是很痛苦的。
特别是 5 岁以下的孩子,在日常的互动中家长还是要有所注意:
孩子撒娇或摔倒,要去拉孩子起身时,尽量拉孩子的上臂;
不要拉着孩子的手臂进行「人体秋千」这样的游戏;
发现孩子睡觉时压到手臂,可以轻轻帮他挪开;
给孩子穿衣服尤其是长袖衣服时,动作要轻柔,不要一把抽出手臂;
对于习惯性脱臼的孩子需要更加保护,避免牵拉,等待他的骨骼和韧带慢慢发育完善,而不是疯狂的给孩子补钙,补维生素 D。
策划:自燃月
题图来源:站酷海洛
参考文献:
[1] Browner, EA. "Nursemaid's Elbow (Annular Ligament Displacement)". Pediatrics in Review.2014, 34 (8): 366–7
[2] Bexkens, R; Washburn, FJ; Eygendaal, D; van den Bekerom, MP; "Effectiveness of reduction maneuvers in the treatment of nursemaid's elbow: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 2016,35 (1): 159–163.
[3] Krul, M; van der Wouden, JC; Kruithof, EJ; van Suijlekom-Smit, LW; Koes, BW. "Manipulative interventions for reducing pulled elbow in young children". The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2017,7: CD007759.
[4] Joffe M,Loiselle J.骨骼肌肉紧急情况。在:Fleisher和Ludwig的《小儿急诊医学教科书》,第7版,Shaw KN,Bachur RG(Eds),Lippincott Williams和Wilkins,费城,2015年。第1390页。
[5] Macias CG,Bothner J,WiebeR。在ination骨头半脱位的减少中,旋后/屈曲与高度内旋的比较。儿科1998; 102:E10。
[6] 麦当劳J,怀特劳C,戈德史密斯LJ。head骨头半脱位:比较两种复位方法。Acad Emerg Med 1999;6:715。
本文经由北京北亚骨科医院主治医师 吴铮审核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