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
- +174
特吕弗:拍了无数爱情片,却从不相信爱情
原创 深焦DeepFocus 深焦DeepFocus

编辑 | 冬生
10.21号是特吕弗与世长辞的日子,写这篇文章也是怀念这位伟大的导演。
不得不说,如果说电影改变了世界,那么特吕弗无疑是最伟大的推动者,如今很多文艺电影,很多都是新浪潮的延续。
像他的新浪潮电影代表作《四百击》可以说是电影史上独一无二的存在,是一首献给巴赞的诗歌。
现在看来,特吕弗的电影是影史最伟大的变革,让城市的繁华落寞褪去后,也不会只剩下一片荒漠。

这两位大师在风格上有着很大不同。
戈达尔是打破古典电影叙事模式,以新电影语言和技术阐述创作意图的一类。
你看他的电影就会发现他展现电影的方式多是不带有必须叙事性质的色彩。
整体看完,能明显感觉到个人风格是理智的并带有强烈的哲学思想。

他的影片内核中充满的是人类一直以来对爱的始终不渝的诉求。

他是个一辈子缺爱,一生都在与电影恋爱的导演,大抵水瓶座的男人都感情丰富,他一生最让人津津乐道的不止是诸多影响后人的电影,恐怕还有与戈达尔的恩怨。
两个人最初都是电影杂志的编辑,与戈达尔的沉默寡言不合群相比,特吕弗有着水瓶座人的特质-煽动性,他经常会是某个小圈子的领袖。

不过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戈达尔对特吕弗的评判还是表现出了一种阶层上的优越感。
特吕弗出生于一个破碎的家庭,他的童年是极其不幸的。
而出生于富裕家庭的戈达尔当然知道特吕弗的这段悲惨经历,他觊觎特吕弗的创作才华,所以说出了那句“假如特吕弗把他的儿时经历拍成影片,会比他现在拍的所有电影都好”。

转折点是在七十年代,两个人因为派别思想的不同,彻底决裂了。
戈达尔认为特吕弗背叛了理想道义,是个十足的撒谎者,特吕弗对是自己在左翼知识分子眼中变成了“叛徒”这样的言论也极为痛心。
昔日的新浪潮伙伴渐行渐远。

直到80年代戈达尔放下自己的执念提出和解时,特吕弗依旧拒绝直至去世。
两个为法国电影做出巨大贡献的人,最终也没能彼此成全。
你很难说其中的对错,也很难说谁的影响力贡献更大,只是后期的戈达尔还是将他的极端思想代入了电影中,导致后期作品极具争议。
然纵观特吕弗的作品,一生讲爱,将自己不幸的经历与感情的领域,投映到镜头影像中,带有强烈的个人风格。

生活中的不满无处发泄,只能深藏心中,于是特吕弗将自己无处安放的躁动情绪与生活的希冀都编织在电影梦里。
他一生拍摄了多部佳作。
尽管这位大师逝世34周年了,直到现在很多人对特吕弗的《四百击》和《祖与占》仍念念不忘,它们是新浪潮电影史上两颗闪闪发光的珍珠。

特吕弗认为新浪潮也从来不是一个流派或者俱乐部,它是一个重要的自发性的并迅速超越国界的运动。
在特吕弗的电影中,青春与爱情是永恒的主题,如果说代表作《四百击》是他青春的符号象征,那么《祖与占》讲尽了特吕弗的爱情观,安托万五部曲则是特吕弗平和之后的爱情回归。
他一生的作品不止是爱的感悟,也是对生命完整地描摹。

一个女人一生中同时爱上了两个男人,在当时这是一种很新的思想观念,有着特吕弗不断重新思考的伦理。
一生都生活在一起的两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特吕弗描绘了一段匪夷所思的爱情故事,关键是这段感情看起来不带有任何批判却惊世骇俗的爱情观反而留下了诸多问题让观众思考。

尽管电影整体是悲凉的,可是细节却是有趣的,这无疑是特吕弗最具新浪潮代表意义的作品之一。
电影的女人像是爱情的指引者,男人则变成爱情的被动等待者,电影就是男与女你和我的故事,女人是鞭子,男人是陀螺,鞭子抽动陀螺,但彼此并不痛。

占是爱情的背叛者,与凯瑟琳的互相背叛,用生命根源当儿戏,以伤害为手段,最终乌托邦世界瓦解摧毁,悲伤油然而生。
尽管是悲剧结局但那一桢一桢被快速剪辑组合在一起的蒙太奇,又具有喜剧感。
这就是新浪潮,这就是特吕弗。

一种两性关系的发展的可能方向和结果,看似离经叛道又高于生活,导演用跳接,定格等电影手法,表现出那个年代大胆出位的意识形态,一代年轻人在战争后的精神反叛。

导演借用虚构的乌托邦爱情世界说出自己的感情观,既纯真又疯狂。
有趣的是他不会在电影里过分强调这种思想,却又悄无声息地做出阐释,情感上传承了雷诺.阿作品,实际是对格里菲斯的致敬。

当欲望不断膨胀滋生,与自由发生冲突,也要掌控生活的主动权,自由就开始由个人来定义。
他的爱情观也发生着变化,他的每部佳作都反映出对时代爱情的留恋与希冀。也可以说是女人改变了他对现实世界的认知。
经过战争之后的特吕弗,在50年代末到七十年代末拍摄了最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安托万五部曲,夹杂着对爱情的渴望与失望。
不同于热衷政治运动的戈达尔,从关于成长的开山之作《四百击》13岁的安托万开始,到安托万的青涩爱恋,婚姻生活至遇到真爱,特吕弗在那个严肃的政治年代,未拍过一部政治电影。

电影中有意无意的保持神秘和由爱情而引起的堕落,在特吕弗看来却很酷。
五部曲下来更是导演特吕弗的生命的轮廓,重复着导演的生活轨迹。
无论是《四百击》里童年真实写照,有着符号般的少年形象,却不知何处是归期,到之后的《安托万和莱可妮》中懵懂的初恋,再到《偷吻》中感情不顺的人生之难,再到《床第风云》的婚姻中的酸甜苦辣,最后到《爱情狂奔》中最终感情的成熟与选择。

这就是特吕弗拍摄电影的真实情感,快乐忧伤永远共存。
可能是原生家庭的不幸,导致特吕弗一生都在追求真爱,即使拥有幸福却又要寻花问柳,对女主扮演者总是暗生情愫,比如让娜莫罗,阿佳妮。

除了五部曲,很多电影都是特吕弗通过改编文学作品加以自己的理解,他的爱情故事不会是常规爱情片的大团圆结局,结局伤感悲凉最迷人,爱是欢乐也是伤痛,也看出他对爱情的不安全感与不信任,但他对电影是迷恋的,更愿意将不完美的爱情生活投射到自己构建的世界。

就这点来说,伍迪艾伦的作品风格倒是颇受特吕弗影响,用戏谑人生的态度讲述匪夷所思的爱情,那破碎不堪的爱情。
后期的特吕弗对爱情可能不再抱有希望,从他的作品就可看出。
比如《柔肤》中主角爱情尊严的丢失,到《密西西比河的美人鱼》中堕落的酷恋,再到《两个英国姑娘和欧洲大陆》中高兴与痛苦兼具的爱情悲歌,以及大名鼎鼎的《阿黛尔雨果的故事》的感情撕裂与心碎。

爱情这东西总是伤人到体无完肤,特吕弗是叙事的高手,拿捏爱情可谓是得心应手。
1984年,这位伟大的电影大师与世长辞,留下21部长片和4部短片,获奖荣誉无数。
他永远活在那些知道他的人的记忆中,或许通过他的电影,人们仍能感觉到他的鲜活。
他的电影名垂青史,电影中的那些不圆满的爱情故事在法国这片浪漫的土地上也将永不落幕。

原标题:《特吕弗:拍了无数爱情片,却从不相信爱情》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首批两百人抵达
- 中国专家再赴日本采集核污染水样本
- 公安部去年破获6万余起黄赌刑事案件

- 日本1月核心CPI同比升3.2%,为2023年6月以来最大升幅
- 国泰君安:DeepSeek NSA架构引领AI效率革新

- 《西游记》中指导孙悟空学会七十二变的神佛
- 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个现象叫什么?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