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特斯拉祭出降价“屠刀” ,国产新能源汽车靠什么迎战?
雷达财经出品 文丨李万民 编|深海
10月17日,特斯拉中国在官网上宣布,可以"七天内退款"的"信心保障计划"已于2020年10月16日终止执行并下线,在此之后的订单均不再享受该计划的保障。
"信心保障计划"的取消被一些行业人士解读为与特斯拉频繁降价有关。从去年开启国产化以来,国产Model 3 已三次降价,最近一次降价是在国庆节,据特斯拉中国官网显示,国产Model 3标准续航升级版补贴后的售价从27.155万元降至24.99万元。该价格甚至比小鹏P7、比亚迪汉等车型的多个版本还要低。
近日,甚至有传言称,特斯拉国产Model 3将降价至19.9万元,随后特斯拉官方微博辟谣,称该微博用户发布的关于特斯拉价格的内容是谣言,但行业人士分析,降至19.9万,未来并非不可能。
随着不断降价,特斯拉在中国的销量快速增长,2020年前9个月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已占去超过10%的市场份额。蔚来、威马、小鹏、理想四家造车新势力今年前9个月总共的销量为7.01万辆。与之相比,国产Model 3今年前9个月的累计销量为7.99万辆,超过蔚来、威马、小鹏、理想之和。
不过,今年9月,新能源汽车榜首的特斯拉Model 3失去了冠军宝座,五菱推出的宏光MINI EV销量力压Model 3。
有行业人士表示,宏光MINI EV虽然销量超过Model 3,但整体技术含量远逊Model 3。特斯拉降价,对国内四大造车新势力蔚来、威马、小鹏、理想造成挤压,未来这些造车新势力的路并不好走。
国产Model 3降价已超10万
马斯克曾为特斯拉提出"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打造一台昂贵、小众的跑车(Roadster);第二步,打造一台更便宜、销量中等的车(Model S/X);第三步,打造一台更具经济性的畅销车型(Model 3)。
特斯拉发展初期,以高端小众电动跑车切入汽车市场,与英国莲花汽车共同打造Roadster跑车,但受制于供应链和核心零部件技术瓶颈,这款车生产成本失控、量产艰难。从2008年2月上市到2012年停产,全球销量约2450辆,按9.8万美元售价计算,仅获得 2.4亿美元。金融危机期间,公司一度处于破产边缘。
2009年至2010年,特斯拉先后获得传统车企巨头戴姆勒、丰田各5000万美元投资。另外,金融危机后,美国能源部推出250亿美元先进技术汽车制造贷款,特斯拉获得4.65亿美元。2010年6月,特斯拉于纳斯达克挂牌上市,募集资金2.26亿美元。特斯拉获得踏出"第二步"所需要的资金。
走"第二步"的过程中,特斯拉进入中国市场。第二款车Model S定位为中大型豪华轿车,于2012年6月正式交付,相比Roadster跑车两千多辆的销量,实现了更大规模的量产。到2013年,仅仅推出一年半时间,Model S在美国大中型豪华轿车市场的占有率就超过奔驰S系、宝马7系等老牌豪车,占据第一。2014年4月,马斯克赶赴中国,亲自向第一批中国用户交付Model S车钥匙,这其中包括了后来创立理想汽车的李想。
初战并不顺利。马斯克预计,中国市场2014年销量过万,将超越美国成为特斯拉全球最大市场,贡献三分之一销量。但从2014年至2016年,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销量成为一个"秘密"。
2014年,马斯克将第四季度在中国的销售表现称为"遭遇挫败";2015年,马斯克称"中国的销量出奇的差";2016年,中国市场销量依然神秘。据《21世纪经济报道》推测,2016年前11个月,Model S、Model X加起来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为8000辆左右。另据特斯拉财报以及第三方数据显示,2014年至2016年,特斯拉在中国的营收为4.8亿美元、3.2亿美元、10.6亿美元。
2017年,特斯拉开始走出"第三步",打造平价车型Model 3,并于当年交付1764辆。这一年,特斯拉在华销售额突破20亿美元,同比翻倍,占117.6亿美元总营收的17.2%。此时,相距马斯克预想中的三分之一尚有差距。
建造上海超级工厂成为转折的契机。早在遭遇2014年的"挫败"之后,马斯克就表示,"我预期特斯拉一直要到2020年才能开始获利,并以此获利基础向前迈进,到2025年时成为年产百万辆的车厂。其中最关键的角色是2017年推出的Model 3。据我估算,年产量达到50万辆时,特斯拉才能真正开始获利,而比Model S更平价的Model 3,就是让我们可以达到这个目标的神器。"此时,在华建厂早已被其列入长期规划。
2019年1月7日,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奠基,国产Model 3被提上日程,降价也随之开启。
2019年10月,国产Model 3发布,补贴前预订价格35.58万元。等到12月交付时,国产 Model 3又将补贴前售价降至32.38万元,享受补贴后售价29.905万元。国产Model 3价格探进30万元以内。
2020年5月初,为响应政策号召,特斯拉将国产Model 3补贴前售价降至29.18万元,享受补贴后的售价27.155万元。10月1日,国产Model 3补贴前售价降至26.97万元,享受补贴后的售价24.99万元,价格探入25万元以下。
至此,国产Model 3在一年之内,经历3个阶段的降价,降价总额超过10万元,降幅近30%。
今年前九月销量超过四大造车新势力之和
中国已经是世界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今年7月,在国新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全球领先,产销量连续五年位居世界首位,累计推广的新能源汽车超过450万辆,占全球的50%以上。
但车企的危机并非没有,竞争甚至还在进一步加剧。恒大经济研究院院长任泽平指出,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在2014年至2018年进入成长期,财政补贴力度加大,助推电动车销量快速增长。到2019年以后,财政补贴出现大幅退坡,行业由政策驱动往市场驱动过渡,竞争加剧。
随着上海超级工厂建成投产,特斯拉产能进一步释放。此前特斯拉宣布在上海建厂时,预计第一阶段每年生产15万辆Model 3;2020年Q1财报发布后,特斯拉宣布计划在2020年年中,将产能提升至每周4000辆(年产量约20万辆);9月份举行的特斯拉股东大会上,马斯克已经在期待上海工厂100万辆汽车/年的产量目标。
今年4月,特斯拉国内销量从超过1万辆暴跌至3635辆。紧接着5月份,国产Model 3降价,当月销量再度突破1万辆,达到1.1万辆,环比增长205%。而当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环比4月仅增长19.5%%。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当时分析称,4月属于异常情况,5月的销量水平是特斯拉比较平稳的一个状态,其强大的产品力在中国市场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可。另有分析认为,这也意味着,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传统车企,以及造车新势力,难以匹敌特斯拉的竞争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国产特斯拉的成本还在进一步降低。根据特斯拉公布的规划,国产Model 3零部件计划到7月提升至70%-80%的本地化率,到年底实现100%国产,采用本土供应商提供的动力电池。
乘联会数据显示,继5月销量快速回升后,Model 3在6月份的销量达到14954辆,环比增长近35%,达到历史新高。此后的7、8、9三个月,销量略有回落,但月销量也都维持在1.1万辆以上。期间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前9个月,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3.8万辆和73.4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8.7%和17.7%,市场状况不如去年。
据中汽协数据,蔚来、威马、小鹏、理想四家造车新势力今年前9个月总共的销量为7.01万辆。与之相比,国产Model 3今年前9个月的累计销量为7.99万辆。国产Model 3一款车的销量,击败四家造车新势力的合力。
2020年前9个月,国内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73.4万辆,国产Model 3以7.99万辆占去超过10%的市场份额。
谁来迎战特斯拉?
在四大造车新势力之外,老牌车企在发力。
2020年前9个月,比亚迪累计销售新能源车型11.09万辆,稳稳占据销量第一。上海通用五菱今年7月推出的首款新能源车——宏光MINI EV,以相对较低的价格迅速打开市场,9月销量已经攀升至14495辆,超过特斯拉Model 3。
然而,在配置方面,宏光MINI EV与Model 3相比,可谓非常简陋,不仅不具备当前新能源汽车行业所推崇的各种“高大上”前沿科技,甚至普通汽车N年前都已经必备的功能,它也未能配全,比如行车记录仪、倒车影像、前雾灯等,有的车型甚至没有空调。
另外,长城汽车旗下的欧拉黑猫、广汽旗下的埃安S、奇瑞旗下的eQ1也都进入了9月销量榜单TOP10。
“老品牌推出的新能源汽车,本质上和特斯拉不是同一物种,即使一时销量领先,也难真正和特斯拉匹敌,真正能和特斯拉一较短长的是蔚来、威马、小鹏、理想等造车新势力,而特斯拉降价,将对造车新势力的生存空间造成挤压。”行业人士如此分析。
雷达财经注意到,对于特斯拉的降价,外界都认为小鹏受到的影响最大,公司P7在产品形态和智能化上,都直面Model 3的竞争。
对此,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表示,特斯拉今年多次降价,也是一种“急”的表现,特斯拉销量本身也存在挑战,要不然不会持续降价。”何小鹏认为,特斯拉降价对整个行业而言是好事。
国产造车新势力能否抗住特斯拉降价冲击?特斯拉降价对整个行业是否会变为好事?雷达财经将持续关注。
注:本文是雷达财经(ID:leidacj)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