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重塑雕像的权利:我们做音乐没那么浪漫,就是多排练

2020-10-21 17:2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看理想电台 看理想

看理想与重塑雕像的权利(下简称“重塑”)录制这期电台的时候,正是8月下旬,《乐队的夏天2》播放了小半程。

那时,网友们津津乐道于华东那句“来提高乐夏的level”和第一场演出当中的“口哨救场”,还有各种“东东”的表情包。在这样一个综艺舞台上,他们显得既特殊又有点格格不入。

随着重塑在节目中的表现愈加出彩,在改编版《一生所爱》播出后,我们激动地给重塑的经纪人发微信,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这期电台的文字版,还是等重塑进前三或者得冠军的时候发吧,经纪人回复说:“你们都对我们好有信心啊,我们都没想过进Hot 5或者冠军”。

在节目结束之后,重塑又恢复了以往的生活,排练、演出、做音乐。我们整理了这期专访重塑的文字呈现予你,在成长、生活、做音乐、何为美感等议题上,他们都有着怎样的思考?

来源 | 看理想电台

重塑雕像的权利

华东:主唱/吉他/合成器

刘敏:主唱/贝斯/合成器

黄锦:鼓手/打击乐

01.

音乐是一种不同生活方式的存在

华东:其实我们都是从小听流行音乐长大的,港台流行音乐在我们身上的痕迹或者记忆,其实还是不可磨灭的。只不过后来因为做乐队,才把更多的兴趣转到了非流行音乐。

看理想:那时候喜欢哪些人?

华东:差不多张国荣,陈百强,达明一派,Beyond、太极、罗大佑、周启生,还挺多的。小时候肯定是听流行,因为也没有太多渠道听到国外的摇滚乐。一直到了初二、初三左右,开始有一些渠道可以听到,也认识了一些朋友。南京的打口文化在全国来说还算是比较名列前茅的,可以有机会买到一些打口带什么的,慢慢开始接触。

看理想:(四川)乐山那边怎么样?

刘敏:乐山相对封闭一点,没有那么早进入打口CD、打口磁带的年代,所以可能我是到了高二才开始接触打口的这些东西。之前家里有一些磁带,都是崔健、齐秦这些,那些歌我到现在也还会听的,还会觉得很好听。

看理想:黄锦呢?那个时候你是在成都吗?

黄锦:对,是在成都,最早应该是我初中一年级的时候,在在路边的一个磁带摊上,肯定是盗版带,那个时候买了一盒郑智化的《星星点灯》,2块5。后来才知道在音响店里边,才有那种正版的磁带。那时候没有那个概念,就是喜欢。但磁带质量实在太差了,没听两次就绞带了。

看理想:有没有觉得那个时候听到、看到的奠定了之后要走上音乐道路?

华东:倒也没有,但我那个时候确实是很喜爱流行音乐,慢慢开始关注一些乐队的文化,比如说从达明、Beyond开始,当时还有一个乐队叫太极,可能觉得乐队文化这个东西对于我来说,好像更加的有意思,因为他们的歌确实跟普通的传统的港台流行音乐还是不太一样。

看理想:那是一种怎样的不同感受?因为那个年代了解这种乐队文化的途径也不太多。

华东:正是因为不太多,所以反而会有一种特别的珍惜。

看理想:那怎么去了解呢?

刘敏:我那时候就是订《当代歌坛》,我还在上面发过一条交友信息。

华东:《音像世界》杂志里面有些文章会介绍一支乐队,我就从文字上筛选一下。比如说Nirvana我就从没喜欢过,还有很多特别金属的,我也从没喜欢过。从他们的外表,以及从文字的介绍,我大概就能知道这个乐队可能不会喜欢。

我记得第一次看见关于Joy Division的一篇介绍,那时完全不知道他们是谁。我还记得上面有一句话,说“主唱如大理石一般冷漠的嗓音”,可能这就吸引了我。当然听完之后,我也不觉得那个主唱是大理石一般冷漠的嗓音,但是更多的就是通过这些渠道,通过它文字的描写,我会去筛选一些乐队。

看理想:有没有什么印象深刻的音乐记者?

华东:总的来说都一般,我现在觉得记者和乐评,应该尽量以一个客观的角度来向大众介绍音乐,而不是主观的角度,而那些人大部分的文笔看起来是很主观的、很感性的,是把他们自己当作了一个,嗯,我很难说。

看理想:可能是比较高高在上的一个音乐鉴赏者吗?

华东:这只是一方面,我的意思是说他们可能更多的——当然这也没有错了——把自己的感想给加了进去。可是我觉得在这个职业上面,你更多应该做的是很客观地来介绍这支乐队,因为有些人喜欢用一些莫名其妙的词,比如说什么“这个音乐像是来自于太空”,“这个音乐怎么样怎么样了,过了多少年之后,他们又回来了”。

如果我对音乐一无所知,很想了解的话,这样的文字对于我来说它的营养含量是0,它没有任何的信息,没有任何的知识,完全是一种个人情感上的表达。这种表达对于一个初学者或者刚入门的摇滚乐爱好者来说,毫无用处。

刘敏:我从来不看乐评,我都是亲自去听,我喜欢泡在音像店里面自己一个人在那儿看。我觉得对哪一个感兴趣,我会让店员帮我放来听一下。

华东:那你条件还挺好的,能经常去听。

刘敏:我会固定去两家音像店,像小摊位一样也不大的一个店,我跟小姑娘非常熟。如果我很有钱,我每天都会去。那个地方是可以吸取到新鲜东西的地方,所以就想去。我不喜欢看别人写文字,因为我觉得音乐是没有办法用文字描述的,所以我要用自己的耳朵去听。

比如像《音像世界》,它们会出一个介绍乐队的合辑,那个对我来说更重要。我先有了听觉经验,觉得这个音乐自己还蛮喜欢的,再去找这个书里面跟乐队相关的东西来看。

我觉得这些杂志附送的CD很重要,是一个比较广的面。比如说它介绍了什么乐队,就会放一个这个乐队的歌在里面,10~20首歌,这一本书你既可以看到文字,又可以听到音乐,这样就比较立体。

看理想:黄锦和他们有什么区别吗?那个时候成都应该也会有这样的一些杂志。

黄锦:其实受影响是非常大,不管是像华东刚才说的那种很有营养的文字,或者说有一些是“废话”,但是那个时候其实就是看。但是那个时候对音乐本身,尤其是西方摇滚乐这些东西,国内的信息还不像现在这么多,我能够了解的有限,大部分还是要从比如说类似于像《音像世界》或者其他的一些途径来了解。

在《盛世摇滚》第二季,看过一篇我觉得特别好的乐评,讲到发电站(乐队),Kraftwerk。

大概意思就是在同一时期,西方整个欧美都还在嬉皮文化的时候,但在德国,他们已经开始试验用不同的设备在本质上来改变做音乐的方式。其实发电站以前也是一支迷幻乐队,可能不能叫迷幻摇滚,但也有很强的那种实验性,后来慢慢他们开始不再用我们传统意义上的乐器,比如说吉他、贝斯、鼓,而变成用合成器、用电子设备来制造出声音,来制造出他们想要的音乐。

但在那个时候他们是另外一种背道而行,可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拓荒者,把电子音乐元素带入到流行音乐里边来。当时有一句话印象特别深刻,我觉得特别酷。发电站主唱说,我们的鼓手排练从来没有出过汗,为什么?因为他们用鼓机,他们不需要真实地去演奏,他们是在操作机器。

看理想:当时有没有身边的一些朋友,比如说我是唱的或者说我是玩什么乐器的?

刘敏:他们俩应该有,我其实没有。

黄锦:我也没有,我完全没有。我们那个时候几个发小决定要做一个乐队了,满城到处找老师都找不到。

看理想:大约是什么时候?90年代?

黄锦:1998、1999年左右,然后终于找到一个,就如获至宝,就太好了,感觉上天给予的恩赐,终于找到一个老师了。主要是资讯不发达,其实也有一些,不像现在那么多。

看理想:可能都在水面之下,不容易被找到。

黄锦:对,我们的环境接触不到。我的老师都还是我们最早的一个发小的乐队主唱,我找的他,就去学习一些基本的。还是需要师傅来领进门,这门总得我自己去打开它,没有基础还是比较困难。

华东:我觉得在那个时代喜欢流行音乐这个事情并不是特别特殊的一件事情,很多人都喜欢流行音乐,对不对?就像我的同班同学里面最少得有1/3的人也都是很喜欢流行音乐,学校文艺汇演大家还会唱歌什么的。所以说这种你要说对于现在我们从事这个行业是不是有什么决定性的帮助或者潜移默化影响,这我都不好说,我相信刘敏她的中学也一样,黄锦也一样,可能很多人都喜欢流行音乐,但最终可能只有刘敏在做音乐,最终只有黄锦在做音乐。

刘敏:但我觉得应该会给我们带来一种想法,就是你觉得还有一种不同的生活方式的存在。

华东:对,但这一切我觉得是摇滚乐带来的,可能不是流行音乐(带来的)。流行音乐那纯粹就是作为歌迷喜欢、觉得好听。但是可能到了后面有时候我自己也会想:我有没有可能也做一个乐队玩一玩,确实冒过这样的念头。

02.

能够把自己手上的事情做好,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看理想:后来也确实做了(乐队)。你觉得和你们刚刚开始做音乐相比,现在的音乐环境有什么变化?前阵《十三邀》许知远采访张亚东,他说到这样一个现象:现在做音乐的环境当中,比如说你要给谁做一个什么样的音乐,然后对方会说我给你一首歌先去做“参考”。我自己作为一个普通的喜欢音乐的人来说——当然也可能是我的偏见——现在听到的好多歌听完了就听完了,不像是过去的歌,多少年之后回忆起来都觉得那个旋律马上就来了。前段时间不是费玉清那首《一剪梅》在国外特别火吗,你看老外都特别上头。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我们现在的音乐好像是少了那个味道、那个劲?

华东:我自己觉得——我不确定——但是我觉得总体而言,由于科技的发展、电脑的普及、音乐软件的普及,使得做音乐的门槛在无限度地降低。为什么以前能出现比如说林夕这样的词人,会出现姚谦、黄伟文、向雪怀、黄霑、顾嘉辉、周启生、罗大佑、黄舒骏这一拨人,因为其实他们做音乐本身是有一个门槛的,而且在那个时代其实是需要有很大的积累,你才能够达到这个门槛的。

包括比如Beyond这些人,他们会花大量的时间先去练琴,然后组一个乐队,参加比赛,成名了之后还有商业上的很多压力,需要他们出一些什么样的歌。但是现在这一切变得很容易,你可以不需要学会任何一样乐器,在电脑上就可以完成,一个人可以完成所有的声音,也不需要有太多的文化,就可以写出一些莫名其妙的词,你只需要有一段相对而言简短而上头的旋律,这段旋律可能只需要20秒钟,你只需要重复上800遍,你就能火。我个人觉得应该是门槛的降低。

看理想:你会觉得这是一个不太好的事情吗?

华东:我不认为科技本身不太好,而是我认为有一些人功利的心不太好。

看理想:你们在乐夏舞台上的出现,让我意识到一个事情:就我自己来说,听音乐更多时候是作为一种娱乐消遣,但是你们的出现让我忽然意识到音乐它是一门学科,它是有它很理性的那一部分的。它之所以能够让你感觉如何如何,是因为它经过了一些如何的编排,才会让你有诸如此类的感受。

华东:我觉得音乐本身确实它是一种消遣和娱乐。我们从小开始听,喜欢听,比如小虎队,就是因为它的娱乐性,它的消遣,我们没有人一开始会把它当做一门学科在那听,都是因为好听或者怎么的。

只是你如果是作为一个歌迷,你一辈子都可以把音乐当做一个娱乐消遣,都没有问题。可是你如果是一个从业者,你如果把它一直当做一个娱乐——当然你可以以娱乐和消遣作为一个音乐的终极目标——有一些特别商业的制作人...

看理想:神曲制作人

华东:对,他们可能会希望做出一首特别大热的歌,特别娱乐化的一首歌。但是在这过程当中(也有一些人),他们平时一定会有很多的积累,才使得他们可以做出很商业但是又很经典的歌。比如说亚东老师,他给王菲做了这么多专辑,其实是非常经典的。是不是流行音乐?是流行音乐。是不是娱乐化的音乐?是的,可是并不代表它不好。

这个东西就跟《爱情买卖》是两个概念了。所以我觉得一旦是成为像重塑,还有很多乐队,成为了这个行业中的人的时候,我觉得你需要对这个行业有一点点责任心,你需要有一点点对自己的责任心,但是现在相当一部分乐队和音乐人不具备这个东西。

刘敏:我们也会冲着名利,我们的音乐做出来了,你能获得多少名利,我觉得这个都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只是说你是不是在享受自己真正很诚实地面对自己做音乐这件事情、这个过程当中,最后是有名利还是没有名利,那只是一个结果,但不是你做音乐的目的,所以这个东西得分开来看。

我们并不是很自大的人,我们不觉得我们可以开宗立派,或者创新什么东西,我觉得这个说得有点太远了,那个不是任何普通的人说说就能做到的,就是大家都去做吧,最后结果你是不是开宗立派了,由历史来说话。

能够把自己手上的事情做好,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03.

我们做音乐没那么浪漫,就是多排练

看理想:纪录片里提到,在加入重塑之后,有一次你们录新专辑,黄锦说这次两天半的时间就把鼓的部分录完了,这在之前是不敢想的。我不了解这种录制速度它所代表的意义。

黄锦:一张专辑比如说10首歌,录一首歌,我以前最少需要一天,有的时候两天都还录不好。重塑2017年这张专辑(《Before The Applause》),我用了两天半的时间把所有的歌都录完了。

我们刚才说到的“效率”。比如华东把我们的制作人(从国外)请过来以后,他时间也有限,其实我们是很需要高效率的工作,才能保证他在中国的时候把这些事情做好。就是因为前期有了一些积累,有那种长期的比如说在节目里面说的军训式的排练,才能有那样的录音效率。

华东:可能不做音乐的人,会把做音乐这件事情本能的浪漫化、理想化。对于我而言,做音乐它就是份工作,是我们喜爱的工作。我们是实用主义者,目的性非常明确的,我们要把这首歌做好,如何能够做好?多排练就行了,没有那么浪漫。

当然做音乐本身中间有没有浪漫的情怀在?当然有。但是你真正要做这件事情的时候,你如果还把它当作是一个很浪漫的事情,一个摸不着边际的事情,一个很文艺的事情的话,我觉得是有问题的。

这也是一种浪漫,就像你们不做乐队的人,认为乐队的一种浪漫,也是一种本能的浪漫。

看理想:当然您说的这种我也能够理解,但会不会觉得太紧绷了一些?

华东:不会觉得,就是每个东西有每个东西的美感,对于我们来说这就是美感。

黄锦:我问个问题,金字塔好不好看?

看理想:好看。

黄锦:它为什么好看?

看理想:我没有去到现场感受它的宏大,但是看图片也能够感受到古人用那么粗糙的工具做到的那种精致感、精确感,那种建筑的美感。

黄锦:它是不是需要很多人不停地重复做一件事情才能做到?

看理想:没错,砍木头,把巨石运上去。

黄锦:对,其实就像刚才华东说的,这其实就是我们的工作,有的时候其实就是一成不变的,但最后做出来以后是那个样子的,当然,我觉得金字塔的比喻稍微有点自大。

尾声.

看理想:如果说人生重来的话,你们会想要去尝试一些不一样的职业吗?

华东:你如果让我重新回到18岁、19岁,或者回到我退学的时候问这个问题,我不会说想要重新尝试另外一种职业。但你现在问我,我有可能不会退学,先把学念完,然后回来继续做乐队这个事情。

刘敏:我没有想到什么其他的事我可以去做的。

黄锦:我可能真的想去学习一下物理、数学这一块的东西,完成小时候的梦想,当一个科学家。因为我自己觉得当一个天体物理学家也特别酷,你可以沉浸在就是跟地球没什么关系(的世界当中)。

 
..........

重塑雕像的权利的慢问慢答

华东的滴..水...不....漏.....

配图:微博@重塑雕像的权利

主播&电台制作:颠颠

视频制作:土豆、何叶

原标题:《重塑雕像的权利:我们做音乐没那么浪漫,就是多排练》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