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夜读|哈很敷衍,哈哈很尬,哈哈哈好一点?
“哈”就很敷衍,“哈哈”有点尴尬,“哈哈哈”好一点,而当你回复了“哈哈哈哈哈哈”的时候,场面就会瞬间和谐。如果再加一个语气词,比如“我的天哈哈哈哈哈哈”,一股愉悦的气氛便会在聊天框内油然而生。然而这一连串“哈”的背后,有多少真情实感,又有多少糊弄呢?
这是最近很火的“糊弄学”中的一个案例,相信这也是许多人都在实践的“潜规则”。所谓“糊弄学”也有好多个分支,比如“如何价格合适又不显敷衍的送礼物”的送礼学;比如“先把字打错,再纠正,就可以拥有两行记录”的聊天学;或是拒绝加班、糊弄工作的职场小技巧。
乍一看,“敷衍学”是一种包装,把自己的“敷衍”包装成“不敷衍”,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当豆瓣的“敷衍学”小组聚集了近13万粉丝,大家像讲段子一样吐槽或者“炫耀”自己的“敷衍史”时,其实所有人看到的都是自己的故事。只不过在这个“难得糊涂”的语境下,我们已经心照不宣地接受并习惯了敷衍与被敷衍。因此,“敷衍学”的爆红,与其说是一场集体探讨,不如说是一场集体反讽,是从繁琐现实中升华出的网络狂欢。
糊弄生活折射出的,是不断加剧年轻人生活疲惫感的“鸡毛蒜皮”,而糊弄,其实是一项在无奈之中被动习得的技能。
大到甲方的凝视、领导的任务、家长的期待;小到应对亲戚的尬聊,拒绝办卡小哥的推销……这届年轻人无比渴望自由,然而时间总是在忙忙碌碌之中不知去哪了。属于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被无限挤压,才催生出这样的说法——说了“晚安”不是我要睡了,而是我要打烊了。
如果让我说谁是“糊弄学”的鼻祖,我脑海中首先浮现出的是那句“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这封最短辞职信,把“糊弄学”的精神内核用到了极致——我就是想辞职,还需要浪费时间来解释?
既然欲言又止地应付很累,那我索性把糊弄摆在台面上;我有自己想做的事情,凭啥要委屈了自己附和别人?糊弄就是节约时间,节约时间就是节约生命……这一代年轻人往往有着更加短平快的生活习惯,不喜欢太多的条条框框与各种束缚。他们独特的表达范式的背后,也是整个社会的变化与发展,比如近来一直热度很高的“辞职热”“怼领导”“跳槽热”,放在十几年前,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当然,这里的“糊弄学”绝对不是不求上进,更不等同于玩世不恭。举个例子,一些很便宜的生日礼物,其实也很精美,送给男(女)朋友时,只要心是真诚的,爱就是沉甸甸的。相反,在一些生活琐事上劳心费力、挖空心思,反而不利于一段感情的长久发展。恰到好处的糊弄是一种生活智慧,从单向度的内卷中挣脱出来,给人生做做减法,给生活做做加法,不仅可以给你更加体面的生活,有时候还能成为“社恐”患者的良药。
不得不承认的是,如今,糊弄确实成为了一项生存的必备技能。我们当然可以用哈贝马斯的商谈伦理和索绪尔的符号学来阐释“糊弄学”,但这又何必?毕竟生活是一门太过复杂的学问,我们应该从“弄弄子”(“糊弄学”的粉丝)们身上学到的是四两拨千斤的态度。糊弄不是为了敷衍生活,而是为了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更重要的事情上,为了获得更好的生活。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