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金漆艺人杨细容:岁月悠悠卅余载,传统漆艺绽新花

2020-10-20 17:2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眼前这个中肚雕刻着“八仙过海”中的人物、祥云、仙鹤的图案,流光溢彩的《六角馔盒》,是多层次镂通雕设计,整体密而不乱的金漆木雕。

杨细容金漆作品《六角馔盒》。

金漆木雕,是素雕髹漆贴金后的叫法。

馔盒上潮剧戏出,人物如生,花开富贵,鸟上枝头,一幅幅吉祥图再现了古人美好的原始信念,金漆馔盒是潮汕祭拜活动中集木作、雕刻、漆艺、贴金、彩画等诸多工艺融为一体的木雕礼器。其独特之处在于出神入化的镂通雕技艺、雕刻的立体性以及层层迭迭的多维度空间。它像绘画一样表达情节丰富的故事,再加上民俗意蕴深厚的题材纹饰,无不体现着潮汕地区的传统生活脉络,散发出独树一帜的艺术魅力。

如同工夫茶和潮剧,金漆木雕在潮汕人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常见于潮汕地区的礼器、神器、宗祠、居家摆件的装饰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承载着一方人文崇信神灵、崇拜祖先的地方民俗特色,也承载着漆艺匠人的智慧和永不止步的开拓精神以及人文思想。

清末时期的揭阳就有许多专门制作各种神器、漆艺的村子,一代代能工巧匠也油然而生。

出生于漆艺之家的杨细容,30多年来,在漆艺道路“上下而求索”。2016年5月,其漆艺作品《六角馔盒》获“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金奖;2017年5月,杨细容的《棱形晋盒》再夺“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金奖;2020年4月,致力于揭阳漆艺的发展与传承的她,被评为省级非遗项目“漆器髹饰技艺”传承人。

杨细容工作照。

潮汕地区的金漆木雕是一项古老而又神秘的传统技艺,最早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如今,当你穿梭在潮汕地区的庙宇、祠堂中,你会发现无论是建筑横梁还是厅堂上摆放的神器、祭祀用的礼器、名家题写的木雕牌匾楹联、居家摆件无一不被赋予精致的木雕,再以传统大漆推光和髹漆贴金加以装饰。但由于髹漆贴金的技艺繁琐,制作难度大、制作周期长,渐渐传统髹漆贴金的制作技艺便只为少数人知晓。

杨细容的父亲杨表权、大哥杨汉周生前都是原揭阳县工艺厂的工艺美术师,自小耳濡目染的她便在1981年进入了原揭阳县工艺厂金漆组学艺。打磨木坯、调制金地漆、髹漆贴金等传统工序在工艺厂老师傅的带领下掌握了娴熟的工艺技术,尤以贴金见长的杨细容在1983年参与大型金漆木雕《贾元春省亲》、1989年参与七件套的围屏贴金制作。

上世纪90年代初,杨细容完成七件套的围屏髹漆贴金。

杨细容在原揭阳县工艺厂金漆组。

潮汕人历来以孝悌为立身之本,古代祠堂作为祭祀祖先和宗族活动的重要场所,是传承祖德家风的重要载体。上世纪末,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揭阳众多旅居海外的侨胞衣锦还乡,修祠建庙、游神赛会成风,市场对金漆木雕的工艺技艺有着巨大的需求,揭阳的金漆木雕匠人们也有了用武之地。

期间,杨细容为揭阳城隍庙、西门许氏宗祠、北门关帝庙等大量建筑木雕髹漆贴金,赢得了各界人士和同行的高度评价。

髹漆贴金,是一种锦上添花的艺术,其操作过程是用金箔和传统天然大漆在素雕木坯的基础上完成的,不到“火候”的贴金技艺足以毁掉一件灵动的素雕作品。而潮汕的素雕木坯主要用材是香樟木及杉木,这两种木料质地较软,纹理较为粗糙、木料颜色不匀,通常需要用漆来作表面装饰处理或保护。

如何做好一件金漆作品?在漆艺的道路驰骋三十余载,杨细容对于每一个步骤的技法已熟烂于心。一件木料做成的馔盒通常由两百多块大小不等的木构件组成,其枝骨部分为卯榫结构。制作前需将木构件一一拆下,凿去木构件中的“杉目”然后用木炭烧烤后多次填漆灰,再使其阴干,直至用漆填平。

木材是有生命的,一年四季,随着温度和空气湿度会产生热胀冷缩的现象,再加上木材本身的质地特性。杨细容说:“整个馔盒的所有接缝,都必须进行‘咬漆面’处理,阴干后再用漆贴上麻布,以免日后木料随着温度、湿度膨胀收缩导致漆面开裂。待漆灰干后,再次填漆灰,直至漆灰完全覆盖麻布。再经过多次反复填漆,打磨要进行多次生漆和熟漆的髹涂,髹漆数遍后再作推光处理。再用水砂纸沾水打磨,磨平后用手掌沾瓦灰在漆面上反复推磨,直至漆面光滑如镜,到了这里推光漆器的步骤才算完工。”现在的杨细容,凭借着多年的漆艺经验,在细小的木构件髹漆贴金之后,还依然保留着饱满的质感和清晰的刀纹。

杨细容的金漆作品《棱形晋盒》。

2017年1月漆艺作品《杞上南狮》获"中国(广东)民间工艺博览会”银奖。

就拿《六角馔盒》来说,这个馔盒雕刻的人物木雕构件宽度仅有10厘米,高度约8厘米,人物面部只有黄豆般大小。馔盒上的几圈木围栏,每条枋条宽度只有1厘米,还雕刻着花草和藤萝,这些部位髹涂金地漆时要厚薄均匀而不起皱,才能看清人物的五官、衣服的褶皱和花草、藤萝雕刻的刀纹。

除此之外,馔盒上还有两百多道长短不同、不同平面上需要贴金的线段,其宽度基本都在1毫米之内,它们连着构架和木雕花板。施作金地漆时,只能一手执吊线刷,控制好力度,凝心聚气地操作。

调金地漆是最关键的一步,推光漆完成之后贴金箔之前要在漆面刷一道金地漆。杨细容靠多年的经验可以判断出金地漆是否调配到最佳,就像她现在观察素坯时脑中就已演示完成作品髹漆贴金后的模样。

繁琐的髹漆之后是贴金箔,至于何时才可以贴金箔,这是一项工夫活、也是一项麻烦活。金箔贴早了则会黯淡无光,金箔贴晚了则会不牢固。“做金漆,必须过我自己的关。有时为了抓住最佳的贴金时机,午夜就起床贴金箔,直至天亮。”

杨细容说,从上漆地到推光漆至贴金箔,做好一件金漆作品实属不易,尤其做推光漆艺,要反复打磨,每次做完工,手指纹也因无数次沾瓦灰在漆器上来回推磨而不见。如今,坚持古老传统技法制作的匠人已为数不多。

带着耐心和细致、经验与技巧去创作,入行三十多年来,杨细容始终保持尽善尽美的艺术造诣。这种态度在她内心早已根深蒂固,秉承这父兄传承下来的手艺,杨细容深感责任在身,需要不断学习与探索。

2015年底,《万紫千红——潮汕平原孕育的民间工艺大观》展在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广州陈家祠)举行,20多个工艺种类共103件大部分精品为首次展出,更有部分工艺是失传或濒临失传的品种。其中,一件以大漆为底,描绘揭阳糖厂码头一派忙碌的生产景象的刻填彩漆画《蔗糖丰收》是出自杨细容父亲杨表权和陈成光师傅之手。这件作品的惊艳亮相,不仅是1965年被陈家祠收藏后首次展出,还是作为失传工艺门类作品推荐。

刻填彩,其实也可以看作是推光漆面的“添花”。它是用雨伞骨经过打磨作成刻刀,然后在彻底干透的推光漆面上勾勒出浅细、长短、粗细、阴阳、弯弧等不同的轮廓,再以色漆填入凹槽。刻填的纹样在视觉上有着极其鲜明的轮廓,如用绘画来比拟的话,那么刻填彩有着如同工笔一般的细笔描摹。刻填彩工艺之细腻,甚至可以精准到树叶的纹理、鸟兽的绒毛。

用雨伞骨打磨而成的刻刀。

杨细容说,父亲的这幅刻填彩漆画作品,她也是第一次看到。当她得知,刻填彩漆画在潮汕地区仅原揭阳县工艺厂所独有,是集大漆推光、图案设计及雕刻、填色渲染为一体的技艺。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父亲杨表权和工艺厂师傅集体创作的刻填彩漆画《蔗糖丰收》一度代表揭阳县工艺厂刻填彩技艺参加展览。但由于刻填彩制作工艺繁琐,制作难度大、周期长,这门技艺便失传了,尔后再无新作面世,觉得十分遗憾,决定复原刻填彩漆画技艺。

杨细容在毫无刻填彩技艺经验及搜索不到相关记载的情况下,靠老一辈潮汕传统漆艺人的回忆口述下自行摸索、尝试再现这一技能。在制作过程中,由于雨伞骨制成的特殊刻刀运用并不娴熟,因为“中锋”用刀而致线条崩裂,导致先后废弃的大漆推光板就有三块。

几经周折,杨细容独立创作了刻填彩漆画《花开富贵》,使得揭阳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失传的刻填彩漆画得以传承。为了进一步提升刻填彩漆画的可赏性,她还在填色中加入晕化技巧,进一步展现了刻填彩漆画艺术的风采。

刻填彩漆画《花开富贵》。

传统的大漆工艺里,犀皮漆是一种广受欢迎的漆艺装饰工艺,其表面光滑,花纹由不同的漆层构成,明代黄成所著《髹饰录》中说:“犀皮,或作犀毗。文有片云,圆花,松鳞诸斑。近有红面者,以光滑为美”。或作行云流水之纹,或像松树杆上的鳞皴,匀称而富有变化,漫无定律却又井井有条。正是2015年文博会上这样独特的一件犀皮漆器让杨细容为之着迷。

犀皮漆纹理。

天然大漆是包容的、相通的。五天的展会期结束后,杨细容凭借着自己多年漆艺,决定做出一件脱胎犀皮漆器。回揭阳后,她阅读王世襄先生编写的《髹饰录解说》一书关于犀皮漆的文字记载,反复推敲甘而可大师创作犀皮漆的视频。同时跟随学院老师学习,固定每晚教两小时的色彩课,慢慢地,她开始了创作。

杨细容制作犀皮漆初期信心满满,习得理论知识之后,着手找材料进行制作。“刚开始做的时候,我信心满满,但打磨出来的效果很差,纹理线条很粗糙,形成一个个小疙瘩,三个多月的付出没有收获,只得从头重新制作。”

杨细容在制作《脱胎犀皮漆瓶》。

原来,要制作一件脱胎犀皮漆器,需要在制作好的漆胎上用丝瓜络蘸着黏稠的色漆漆推出—个个突起的小尖。然后静待大漆完全干透之后,用天然大漆加入天然矿石研磨后,大漆会呈现出天然矿石颜色的色漆,之后再一次次地涂刷色漆。髹漆贴金之后再进行打磨,色彩各异的颜色也随着打磨显露出来,形成优美自然的纹理。

用丝瓜络蘸着黏稠的色漆漆推出—个个突起的小尖。林颖 摄

至于打磨后呈现出怎样的纹理效果?无人知晓。因此,想要制作一件犀皮漆器往往要长达半年甚至更长时间。如若效果不满意,则需要更长的时间。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髹漆50多层,瓶颈2.2厘米,高33.5厘米的《脱胎犀皮漆瓶》历经近三年时间的反复试制,终于成功制作出。2018年8月,杨细容的这件作品被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收藏,作品放置于“岭南民间百艺厅”长期展出,填补了潮汕传统漆艺的空白。

《脱胎犀皮漆瓶》被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收藏。

当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工作人员特意从库房拿出了1960年父亲杨表权制作并被收藏的脱胎暗花推光漆花瓶《新八宝》,和杨细容的《脱胎犀皮漆瓶》放在一起时,她不禁热泪盈眶。

左边为杨细容的《脱胎犀皮漆瓶》,右边为杨细容父亲杨表权的脱胎暗花推光漆花瓶《新八宝》。

杨细容说,当时父亲生前工作的场景一下子浮现眼前,自己的情绪很是伤感,但作为家里的女孩儿,可以传承父兄的手艺并有所突破创新觉得很是欣慰。

近年来,杨细容结合做漆经验,撰写论文《谈潮汕古法推光漆艺与髹漆贴金箔》《浅谈犀皮漆器的制作》发表于《广东工艺美术》,为《中国民间工艺集成——广东卷》撰写“脱胎漆”文章。

30多年来,杨细容在漆艺道路上屡获佳绩。黄逊彤 摄

自小耳濡目染,传承父兄的手艺,杨细容在此基础上不遗余力地发扬传承创新,参加各级“非遗”展、工艺精品展演,大力推介揭阳漆艺。“我对漆艺有着饱满的热爱。”杨细容说,三十多年来自己一直怀揣着精益求精的态度,漆艺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从年少时的热爱现已转化为一种使命和责任。

杨细容作品脱胎犀皮漆器美人瓶。

杨细容作品脱胎犀皮漆器《玉壶春瓶》。

原来,在每一个我们看似平凡的日夜,都可能成为杨细容为抓准贴金最佳时机不舍入睡的时刻。似乎每一位匠人的工作室里都有一个堆放着半成品的角落,杨细容的工作室也无不例外,堆积得跟小山堆似的半成品是她一路走来,努力踮着脚尖,触碰“追求极致”的天花板的具象表达,这种探究复杂且美的上限是她追求作品从精巧到极致的创作态度。

三十年多来,杨细容用极致和创新守住了杨家的技艺;带着父兄技艺的积淀,她在传统漆艺的道路上不断前行,留下一串串坚实的印痕。

来源:南方+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原标题:《金漆艺人杨细容:岁月悠悠卅余载,传统漆艺绽新花》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