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科天才错失诺奖,庄小威:从物理到生物,心无旁骛做科学

2020-10-22 14:0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度公子 一日一度

◆与诺贝尔失之交臂的她。

度公子

2015年,屠呦呦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的中国科学家。

那一天,48岁的庄小威也不会想到。

未来,她和诺贝尔奖的距离只有四个月。

01

庄小威生于江苏,5岁前在江苏如皋跟着爷爷、奶奶生活。

她的父母都是中科大教授,然而庄小威没有上过幼儿园,也没有正规地学过拼音识字。

倒是有一次,庄小威父亲教哥哥物理的时候,没上过学的她竟显出几分物理天分。

一道初中物理问题:“一杯水放在桌子上,这个水杯受了多少力?”父亲问哥哥

哥哥只能想到水和水杯的重力,桌子的支持力。在一旁的庄小威插话:“空气对水杯还有个作用力。”

父亲大喜:“这孩子尚未上学,竟有几分物理天分。”

儿时的庄小威渐渐凸显出超过同龄人的聪慧。

表妹的爸爸教她象棋,下了一遍,就能无师自通地把将、士、象,每个棋子该怎么走,全都学会了。

“神童”庄小威从上学起就走上了“学霸”之路。

不仅拿奖拿到手软,还被推荐到北京景山学校上了半年中国科大预备班。

13岁转入离家较近的苏州中学科大预备班,数学、物理常拿满分。

两年之后,15岁的庄小威以高考600多分的状元成绩考进了中科大少年班。

凭借这些“超能力”,当年中科大少年班预备班的教务主任,如今已年过七旬,依稀记得30个孩子中的小个头庄小威。

22个学生,只有5个女生,庄小威个头不算大,但却智力超群。

上课的时候,炯炯有神地眼睛跟着老师,强烈地求知欲让她遇到问题,就要打破砂锅问到底。

她并不在意分数,只是很享受探索问题的过程,但优秀的成绩伴随着她的努力接踵而来。

在校期间,她的理论力学、电动力学、量子力学、统计力学四大力学专业课都考了满分。

这个传奇纪录至今仍无人打破,成为中科大物理系一个难以逾越的丰碑。

如鱼得水的庄小威似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平台,保留着对科研的热情。

中科大毕业后,庄小威决定到美国继续钻研物理学,在美国,她的开挂人生依旧让人瞠目结舌。

02

庄小威便赴美开始硕博连读,那年她仅仅19岁。

父亲建议她去旧金山,因为不用转机,庄小威便选择了回家方便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她听取杨振宁先生的建议,选择实验物理方向,又跟着沈元壤先生读博士,很快喜欢上光学。

在前辈的引领下,24岁的庄小威,顺风顺水拿下了伯克利的物理博士学位。

年纪轻轻已然被各种光环和荣耀包裹其中,她成功的一面被无限放大化。

然而,在她成长为科学家的道路上,有多少心酸和苦楚,旁人是看不到的。

准备博士毕业之际,导师沈元壤鼓励她尝试找教职试试。当时斯塔福大学对庄小威各方面甚是满意,于是决定给她留一个职位。

被橄榄枝勾得蠢蠢欲动的庄小威,开始膨胀。

当别人还在寒窗做研究,她已经是斯坦福大学助理教授了。她的确有为之骄傲的资本,只是一切还为时尚早。

准备进入新篇幅的庄小威,心里描绘着自己未来。

斯坦福大学却最后改口,建议她先做博士后,花两三年时间来证明自己。

这一次被拒绝给她的打击很大。

她决心将过去的成功和失败都抹掉,一切从头开始。

如果庄小威做了斯坦福助理教授,日后,也就不会有庄小威成立的实验室和她做出的科研贡献。

吃了闭门羹的庄小威,抹了抹眼角的泪水,心想:或许读博士后就是最好的结果。

她打电话告诉一一拒绝了想给教职的学校,来到斯坦福读博士后。

就在这里,她的研究方向发生重大转变,从物理转入到生物,进入了另一个“新世界”。

03

如此不平凡的决定,注定了她一生不平凡。

当时这样一个物理天才闯入了生物世界变成了一粒渺小的细胞,引起了小小的轰动。

她对生物学没有一点了解,甚至连DNA和RNA都分不清,物理学博士就这样无知无畏闯入生物学。

在陌生领域科研工作的压力丝毫没有吓倒她。

一周七天她除了吃饭和睡觉,剩下的时间都在工作,每天都从早上10时工作到半夜12点。

也是庄小威打小这种乐观求知的态度,让她在生物领域飞速成长。

有次庄小威回母校中国科技大学做一场报告会。

那次的报告主题叫《展现单个核糖核酸酶分子的折叠和单个流感病毒的感染过程》。

光这个名字让人一听,已经让人迷糊了。但她把枯燥乏味的病毒,讲成了故事。

还会模仿病毒对细胞说:“我在这儿,让我进来。”全场观众都听懂了。

2006年,34岁的庄小威成了哈佛大学物理和化学系的双聘教授。

在哈佛大学拥有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生物物理实验室。

在这间她领导的实验王国中,她带领着21名博士、博士后研究流感、艾滋病、SARS病毒。

科学的进展是极其缓慢的。

有一天,当她把带荧光的分子标记物附在病毒上,用激光照一照,标记物发出特殊的彩色光。

借助显微镜,庄小威有了重大发现。

她拍摄到单个流感病毒的连续影像,而这,是世界上首次记录到病毒的各阶段过程。

在一次次压力和挑战面前,庄小威总能克服困难,走出低迷。

除了对科学的痴迷外,她的诀窍是先让自己伤心两三天,等伤心透了,然后告诉自己:

一切从头再来,就当过去的成功都不存在,完全从零开始。

一旦抱着这样的心态,就什么都不怕了。

04

2011年,她又开发出了更高性能的STORM,中文意思是“风暴”,很响亮。

这一路走来,庄小威也成了超分辨率荧光显微镜的大户,隔三差五就在各个杂志上发表重要研究成果。

庄小威在超分辨率荧光显微镜领域具占据了很高的权威。大家纷纷认为,诺贝尔奖庄小威必在其内。

但是,世事却总是在关键时刻和庄小威开玩笑。

2014年的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白兹格、赫尔和莫纳三位物理学家。

而最巧合的是,白兹格获得诺贝尔奖的原因和庄小威做出的实验论文一模一样。

一时间关于性别歧视,种族歧视之类的猜测不断。

该领域的很多专家都为庄小威打抱不平,认为奖项评选不该厚此薄。

并且不少业界人士认为,只有庄小威真正推动了这种方法的巨大发展”。

北京大学副教授席鹏不无遗憾地说:庄小威没能获奖,我大感意外。这说明种族主义和性别歧视,其实不仅没有消失,而是日常可见。

对于这一质疑,诺贝尔委员会给出的解释是:

白兹格在1995年就对这一技术提出理论设想,并发表论文了。

且贝齐格论文的投稿时间比庄小威论文早了将近4个月。

虽然最终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但论起成就,庄小威实至名归。

只能说她输给了短短四个月的时间,她曾离诺奖最近,但后来也是最为遗憾的华人科学奖。

05

无缘诺奖,她本人对于外界的纷纷扰扰并没有太多表示。

抛却虚荣心,心无旁骛做科学,成为了她人生的关键词。

很快,庄小威凭借自己的才能,在2015年又因为发明了超高分辨率成像方法(STORM)。

获得美国科学院分子生物学奖,同年12月当选为中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2016上半年,庄小威和他的团队就已经在Nature、Science、Cell等顶级学术杂志发表了多达10篇的研究论文。

未来她将继续致力于STORM的研究,解开更多未知的生命之谜。

所以,没有人会随随便便成功,如果自己不努力,拥有再好的出身,也只是徒劳罢了。

跨专业的选择,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模仿,但是对于未知的探索,敢于挑战自己认为的不可能值得我们去认可与鼓励。

天才少有,但至少我们知道,天才也奉行天道酬勤。

庄小威从物理转到生物,从零开始,最后只离诺贝尔一步之遥。

她在一次次失败中,重头再来,失落过、伤心过,但再次走入实验室时,她仍旧带着崭新的希望。

人类在无穷的未知面前,卑微如尘。

但人性的坚韧和孜孜不倦地探索,足以让我们在未知面前不断开疆扩土。

图片来源:网络

原标题:《又一中科天才错失诺奖!14岁扬名,杨振宁力荐,离诺奖只差这一步》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