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大卫·爱登堡:这部“未来恐怖片”,离我们并不远

2020-10-21 07:5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毒Sir Sir电影

发冷,头皮发麻,揪心........

这是Sir看完今天片子的感受。

赶紧按下暂停,走到公司休息区压压惊。

往办公室窗外看去,依旧迷雾笼城。

什么片?

不是恐怖片,不是悬疑片,连一个惊悚的镜头都没有。

但已经,足以让我们瞳孔放大。

你们和“我”,都是它的主角——

大卫·爱登堡:地球上的一段生命旅程

David Attenborough: A Life on Our Planet

01

未来

一部自然纪录片。

没有老调重弹。

不夸张地说:

这是Sir目前为止看过最好,最独特,最具有现实意义的一部自然环保纪录片。

奈飞出品,目前豆瓣9.4分,烂番茄爆米花指数接近满分。

《纽约时报》评论:

“这部影片的伟大成就在于将自身定位为人类和自然世界的协调人。生命周而复始,如果我们做出正确选择,毁灭可以变为再生。”

什么意思?

它不仅展现地球的绮丽,或是拍摄地球被人类破坏的荒芜景象,还用更大的篇幅——

预测人类未来的生存境况,以及提出具体可行的解决方法。

别怪Sir开启吓人模式。

这部“未来恐怖片”,离我们并不远。

2030年。

亚马逊雨林(占全球雨林一半面积)经过大规模的砍伐后,无法释出充足的湿气,干燥的土地让大量物种灭绝。

一个蝴蝶效应。

北极的所有冰盖,“终于”全部消失,全球气候变暖再次加速。

△ 冰盖逐渐消失预警,每年都有相关报道

今天的热搜已经有迹象了——

2040年。

北极所有的冻土融化,释出甲烷(一种比二氧化碳强数倍的温室气体)极速加剧全球气候暖化。

2050年。

海水温度越来越高,酸性越来越强,世界各地的珊瑚礁死亡,鱼类数量大量减少。

2080年。

因为过度耕作让土地变得贫瘠,全球面临严重的粮食危机……

Sir前几天才在《三联生活周刊》看到:

因为环境污染和农业技术等原因,全球有6.9亿人正在挨饿。

就算我们有再高超的技术,再多的“袁隆平”……

有些问题,人类依然无解。

2100年。

全球气温将增加4摄氏度。

4度而已?

要知道,20世纪,一整个世纪全世界平均温度约攀升0.6摄氏度。

早在2018年,就有相关的预警。

更别提100年后所遭遇的极端恶劣情况。

地球上大量的土地已经无法让人类居住,数千万人将流离失所。

第六次物种大灭绝,即将上演。

人类不能再享受平衡的自然界带来的一切,“自生自灭”或许也在不远处。

Sir一句话总结一下:

在没有进行任何有效的干预下。

本世纪内,人类将会走在灭绝的路上。

02

现在

以上说的是真的吗?

这部纪录片的讲述者是大卫·爱登堡。

喜欢看自然纪录片的朋友一定都对这个名字很熟悉。

世界自然纪录片之父。

英国的国宝级人物。

英国女王封他为爵士,英国一艘北极考察船以他命名,亿万年前的一种恐龙被称为“爱登堡恐龙”。

△ 英国女王与大卫·爱登堡

他的一生,都在用自己的努力拉近大自然与人类的距离。

制作过无数自然纪录片,Sir仅列举近几年的作品,每一部几乎都是神作:

《脉动地球》《我们的星球》《蓝色星球》《王朝》《冰冻星球》《七个世界,一个星球》..........

尽管大卫近几年也活跃在自然纪录片领域,但当94岁的他出现在这部纪录片中时。

Sir总觉得,他不一样了。

不一样的地方在于——

他的语气,比过往更痛心疾首了;

大自然环境渐渐消失

证据无所不在

这发生在我有生之年

我亲眼看到了

以往一贯保持谨慎客观的自然之父,难得地,展现出他无法隐瞒的个人色彩。

因为,真的真的可能是“最后一次”了:

这部影片记录了我的证词。

于是,便有了上面的科学家预测人类的未来。

你也许总以为地球变暖,生态失衡这样的问题,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

但真正发生突变,也只是上一个世纪的事。

环游世界,走遍地球荒野的大卫·爱登堡,在讲述中,同时也以一种缅怀的语调,展示他过去70多年间走过的风景。

1954年,他二十多岁,受邀探索世界各地。

全球人口27亿,仅存荒野面积64%。

他回忆道:

那时候到处都有荒野,闪闪发亮的海岸,辽阔的森林,茂密的草原........

一连飞行几个小时,底下都是荒野。

再后来,他看到越来越多的“杀戮”发生了。

1970年,成群结队的捕鲸船捕杀鲸鱼。

现在全世界最大的蓝鲸只剩下了几千只,很难再被找到。

大卫曾在1978年时通过一台沉入太平洋的水听器,录下了一段声音。

他们发现座头鲸在“唱歌”,又长又悲伤的哀歌。

原来,那是座头鲸的哭泣。

这些哀歌,让更多的人注意到了捕杀鲸鱼的行为,也有了更多的人出来阻止杀戮。

但大卫说:

如果我们持续不断地消耗地球。

拯救某一物种或某群物种只是杯水车薪,整个生态迟早走向灭绝。

例如,对人类具有双重诱惑的雨林砍伐。

木材可以用来买卖,然后在被清空的土地上耕种,再捞一笔。

Sir在上面说过。

破坏大自然,不是一个单独的动作,一定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

曾经栖息在雨林上的红毛猩猩,坐在被砍伐后的树枝堆上,坐在光秃秃的树干上。

这是2020年,眼下的数据。

对比上面1954年的数据,全球人口、大气层碳含量都翻了两倍。

仅存荒野面积从66%,降到35%。

03

回到未来

大卫·爱登堡从宏观上,为全球各个国家提供解决方法。

我们正面临一场全球性人为浩劫

这是几千年以来最严重的危机

Sir在这里列举几条。

为女性提供教育,提高入学率;

逐步淘汰化学燃料,仅仅采用太阳能,风力,水力,地热能;

停止大规模海域捕捞,将三分之一的近岸海域划为禁渔区,让海洋生态恢复正常状态;

改善农耕方式,利用技术善用有限的土地;

停止砍伐森林,是过滤大气层中二氧化碳最好的方法。

...........

看起来不难吧?

大多数都是我们听了很多年的措施。

但会有国家真正去落实吗?

例如这件事。

因为日本福岛核电站产生大量辐射污水,日本可能将于本月做出最后的决定——

将福岛核废水排入太平洋。

尽管还不知道究竟有多大的污染能力,废水是否经过足够的稀释。

荒诞吗?

这已经是多方势力反复撕扯后的结果。

自从地球被分割成了233个国家地区。

决策,一定受利益影响。

回到纪录片的开场。

94岁的大卫·爱登堡亲自来到了一个乌克兰城市。

这里曾发生近代历史中最大的灾难:切尔诺贝利事故。

1986年,因为人为的失策,这里附近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爆炸,短短两天内市民全部撤离。

尽管这里还带着人曾生活过的痕迹,但整个城市早已经是废墟一片。

我们通常“高高在上”地认为切尔诺贝利灾难是:

官僚主义,人为制造的灾难。

但其实每一个国家,全世界,人类摧毁地球环境,又何尝不是呢?

这部纪录片结尾。

完美回应了开头的一幕。

大卫说,重点是“拯救我们自己”,而不是“拯救地球”。

有什么分别?

拯救地球不就是拯救我们自己吗?

其实,地球根本不需要我们拯救。

因为地球会在没有人类干扰的情况下“自愈”。

切尔诺贝利发生地的城市,室外一片盎然生机,更成为了野生动物的天堂。

这一幕太讽刺——

地球会克服一切,而人类终会作茧自缚。

纪录片最后一镜。

没有台词,没有说教,更没有激烈的警告。

却看得Sir心头怅然。

那个头发苍白,背部微微痀偻的大卫·爱登堡,走在切尔诺贝利发生地的绿道上。

一身绿衣,步伐坚定。

慢慢进入树林深处。

这个背影,像是他为自己量身定做的“告别”。

落叶归根。

你再也想不到比这更完美的归宿。

对啊。

他本不用在耄耋之年。

一遍,又一遍地奔波、操劳,去为人类讲述那个“常识”。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小津安4郎

原标题:《请7600000000人每天循环播放这9.4》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