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海文史馆的画家们终于与笔下的抗疫英雄见面了
几个月前,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艺术家有感于多位上海驰援湖北的抗疫英雄故事,专程为他们绘写了画像。
“太激动了,终于见到本人!”看到自己画作中描绘的抗疫英雄周新,90岁高龄的文史研究馆馆员汪观清健步走上前,紧紧握住了对方的手,并合影留念。这一段感人瞬间的背景是在10月18日,上海市文史研究馆举办的“我的同乡英雄”系列作品抗疫英雄与馆员艺术家见面座谈活动,上海援鄂医疗队的医护人员代表谈及了他们在前线抗击疫情的经历和感受,上海市文史研究馆的馆员艺术家们则向参加座谈会的抗疫英雄义赠了画像作品。
九旬画家汪观清(左)和周新医生
据主办方介绍,这则暖心故事的缘起,还要回溯到今年3月1日。当时,“央视新闻”推出“我的同乡英雄”专栏,宣传各省区市支援湖北医疗队的事迹,首篇推出“上海英雄谱”,介绍了周新、王瑞兰、李圣青、陈巍、王振伟、卓恺明、高彩萍、奚欢、李依9位上海驰援湖北的医务工作者。此后,上海媒体也在头版刊发图文报道。上海市文史研究馆的馆员艺术家们深受感动,90岁高龄的汪观清馆员主动提议绘制英雄谱,他率先为周新教授画像。在他的带领下,杨宏富、奚文渊、叶雄、忻秉勇等8位馆书画研究社特聘研究员精心创作,为家乡的抗疫英雄画像。这九幅“我的同乡英雄”系列作品也成为今年举办的“艺心抗疫——上海文史研究馆抗疫主题艺术作品展”的亮点。
今年6月底,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展出的“艺心抗疫——上海市文史研究馆抗疫主题艺术作品展”现场
汪观清 《我的同乡英雄——周新》
为了表达对抗疫英雄的敬意和感谢,汪观清馆员等9位作者主动提出将作品赠送给周新等9位医生,并希望与之见面交流。经过上海市文史研究馆的多方联络和组织,10月18日,“我的同乡英雄”系列作品抗疫英雄与馆员艺术家见面座谈活动在上海市文史馆举行,“我的同乡英雄”的画像作者和创作原型也终于共聚一堂。
座谈会前,抗疫英雄和馆员艺术家先来到上海市文史研究馆的展厅,一同观展。
看到自己画作中描绘的抗疫英雄周新,90岁高龄的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汪观清健步走上前,紧紧握住了对方的手,畅聊并合影留念。
座谈会上,周新、李圣青、陈巍、王振伟和王瑞兰医生分别畅谈了他们的感受。全国劳模周新医生是上海第一批援鄂医疗队医师组组长、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学科带头人,10月16日获颁上海市首届“医德楷模抗疫特别奖”。尽管已年过花甲,周新医生是最先报名,并在大年初一赶赴武汉的。这位待病人如亲人,同行眼中最资深的医生在最前线闪耀着“星”光,但谈起抗疫经历,他却淡然地说:“大家都把我们当成英雄,其实我就是换了个地方给人治病,这是我的本职工作。为抗疫,全国人民都做出了贡献”。
李圣青和王振伟医生9月获得“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的殊荣,李圣青医生是华山医院呼吸科主任,华山医院第四批援鄂医疗队队长。谈及在武汉的抗疫经历,她说“最焦灼的时候,是争分夺秒与死神抢病人”,“曾经有记者问我们害怕吗?我们是顾不上害怕,一心扑在病人身上”。“污染区,我先进”的李圣青医生带领的援鄂医疗队在其接管的同济医院光谷院区重症监护室创下了骄人的战绩,病区患者总计插管率85%,出院29人,呼吸机脱机拔管16人,5例ECMO脱机4例。王振伟医生是岳阳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上海国家中医医疗队成员,也是上海市首批进驻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的中医专家。在抗疫一线,针灸、功法、敷贴齐上阵,为每个病患定制诊疗方案的他挽救了众多患者的生命。获得殊荣的他坦言,看到周新医生等老前辈冲锋在前又十分谦逊,感受到榜样的力量,他们没有理由不往前冲。来自瑞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陈巍医生近日连续获颁“上海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和“医德楷模抗疫特别奖”,他也和王振伟医生有同感,他还将抗疫的胜利归功于国家的力量、制度的优越和全国人民众志成城,一心抗疫。他说,“共同奋战,战胜这次疫情的都是英雄”,并感谢市文史馆让他们这些平日忙碌的“战友”相聚。荣获“第二届中国最美女医师”称号的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危重病科主任王瑞兰说,“的确是我们国家的制度是尽全力挽救每一位病人,哪怕他年龄再大。我救治的最大患者是103岁的老太太,还有101岁以及很多90多岁的。”1月28日驰援武汉的王瑞兰医生平时像妈妈一样温暖,上了火线就是“拼命三娘”,她说“最大的安慰,是自己救治成功的患者笑了”。她回忆,面对一度没有呼吸机的难题,她带领团队采用把病人趴过来做俯卧位呼吸的方法,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
画家叶雄(左)和陈巍医生
90岁高龄的汪观清说,“3月2日看到新闻报道,抑制不住心中的激动。虽然我不能去抗疫一线冲锋陷阵,但我是文艺战线的老兵,画了70多年的画,总该出点力,当天晚上我就打电话给文史馆领导王群巡视员说要画抗疫英雄,馆领导完全赞同,我就立即开始电话联络,并把医生的照片一一对应传给了各位画家”。汪观清馆员率先为周新医生画像,周新医生的事迹和“病人把自己的生命托付给医生,医生应该是病人的亲人”一席话令汪观清动容,他精心构思,几易其稿,最终的作品中最前面是周新医生穿着白大褂的形象,背景则是他穿着防护服与其他医护人员一起为病人加油打气的画面。汪观清还指导帮助其他画家创作,他说“当时,有一位画家在丈母娘家,手头都没画画工具,我马上给他快递了一套。大家很用心,加班加点,五天时间就完成了创作。”
画家杨宏富(左)和医生卓恺明
画家奚文渊(左)和王振伟医生
桑麟康、叶雄、丁小方、奚文渊等作者纷纷畅谈创作体会。桑麟康和奚文渊发言时数度哽咽。他们说,医生是战士,听了他们在一线抢救患者的生动事例,非常感动,很受教育,“正是因为前段时间我们疫情控制得很好,大家才可以放心在国庆假期出来旅游”。他们和叶雄向“同乡英雄”致敬,并表示虽然不在抗疫一线,但可以用手中的笔描绘抗疫中的感人事例,鼓舞士气,营造氛围。
画家范奕彬(右)和李依护士
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党组书记、馆长赵英表示,这次活动是她到市文史馆履职,参加的第一场由文史馆主办的活动,对她而言这不仅是工作,更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我们学习了到什么叫做‘医者仁心’ 、大爱无疆。而且,九位医生中许多都不是第一次参加战斗了,周新医生参加过抗击非典、王瑞兰医生成功救治过上海市首例H1N1甲型流感重症患者,李圣青医生曾经是一名军医,现在虽然脱下军装,但每次领任务时,仍然毫不犹豫。”
座谈会现场
“什么是文史馆员的独特作用呢?我这段时间一直在思考。今天看到汪观清馆员的作品,聆听他的讲述,我有了更为真切的感受。汪老已90岁高龄,仍旧不忘初心,主动担当。作为馆书画研究社的社长,汪老带领8位书画研究社特聘研究员杨宏富、奚文渊、叶雄、忻秉勇、丁小方、桑麟康、戴晓明、范奕彬精心创作,为同乡英雄画像,体现了文史研究馆馆员的示范引领作用。”赵英说。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