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舞蹈风暴2》:一起来欣赏艺术品
【上海文艺评论专项基金特约刊登】
《舞蹈风暴2》归来了。去年第一季豆瓣9.3分被认为打破国产综艺的天花板,《舞蹈风暴2》则进一步创造记录。两期播毕,豆瓣评分9.5分。
《舞蹈风暴2》主持人何炅
风暴鉴证官配置基本维持不变,著名国际编舞家沈伟、中国舞剧表演教育领军人沈培艺、资深舞蹈电视节目制作人扬扬等三人继续坐镇,上一季的刘宪华+彭昱畅由张艺兴替代。张艺兴既代表了年轻观众的视角,也代表着一种更年轻的舞蹈文化。
张艺兴
比赛规则做了微调。除了上一季由鉴证官决定去留外,节目新增了一条全新的晋级道路:舞者可选择直接向上一季三强选手发起挑战,挑战结果由现场101位观众投票决定,得票率高者胜出,得票率低者则由风暴鉴证官商议决定去留。
在最关键的舞蹈呈现上,《舞蹈风暴2》依然是大道至简,圆形舞台上几束追光,展现属于舞蹈最本质的魅力。128台摄像机环绕、360度全景摄像留下的“风暴时刻”,记录了舞蹈最精彩的瞬间。“风暴时刻”是节目最具亮点的创意之一,它并没有打破舞蹈的流畅和连贯,而是创造性地让观众在舞蹈结束后更直观地去感受舞蹈最高光的一刻,感觉舞蹈作为视觉艺术的美不胜收。风暴时刻也是风暴鉴证官对舞者进行评判的重要依据,他们对此“内行看门道”的解读,亦是对观众的一次舞蹈普及。
黎星的风暴时刻
华宵一的风暴时刻
《舞蹈风暴》请来诸多大神级舞者,《舞蹈风暴2》的阵容,依旧是梦幻的、顶配的:国际芭蕾大师谭元元;拿遍国际金奖、国际的先锋艺术家谢欣;国内全满贯舞蹈艺术家&首位国际六项舞蹈大奖获得者黎星;国内顶级舞剧首选女一号李艳超;休斯敦芭蕾舞团的首席舞者陈镇威,等等。
李艳超
随之而来的核心问题是,国内舞蹈类综艺那么多,为何《舞蹈风暴》两季的评分可以保持在9.3分、9.5分的高位?
首先,它有着最顶级的选手,呈现了最顶尖的舞蹈技术。
大多数门外汉观众对于舞蹈美的认知,主要停留在跳得齐不齐、视觉效果美不美或者炸不炸。一些大众化的舞蹈门类,老少皆宜,也让不少人认为舞蹈的门槛很低,成为一名顶尖舞者并不是一件太困难的事。《舞蹈风暴》打破了这一认知。虽然《舞蹈风暴》也囊括了街舞等年轻化、流行化的舞种,但主打的仍旧是芭蕾舞、古典舞、现代舞等相对“精英”、相对小众的舞种。二者之间并不存在什么鄙视链关系,但我们也得客观地承认:一些舞种更为小众,是因为它们的进入门槛更高。
比如芭蕾舞、古典舞、现代舞,是非常强调肌肉的控制力、平衡力、弹跳力和爆发力,对身体柔韧性和延伸感要求极高,高难度的舞蹈动作需要做到干净利落、行云流水。“要想人前显贵,必定背后受罪。”极致的技术背后,往往意味着苦行僧式的生活。长年累月、从不间断地枯燥练习,百遍千遍地抠动作细节;为了保持完美又轻盈的体型,必须进行严苛的体型控制……所以观众会发现,节目中舞台上跳芭蕾舞或现代舞的男女演员,肌肉线条清晰可见又身轻如燕。但跳街舞的,什么身材都有——没有说街舞不好的意思,只是对形体的要求没那么严格。
谢欣
去年《舞蹈风暴》中,扬扬在点评李响时谈到,“他们(舞者)是没有童年的,他们的童年全部都在排练厅受苦受累、受伤流血”。决赛时,跳芭蕾的敖定雯、王占峰说道,“每天需要成千上万次的‘擦地’,小跳中跳大跳。对我们来说,三十二次定点转圈就是基础,台下日复一日,两个小时上千次的定点转圈练习,这样才能保证舞台上的万无一。”将在《舞蹈风暴2》下一期压轴出场的“芭蕾皇后”谭元元,此前我看过她的采访,对她的一个说法印象深刻,“我表面美得像个公主,其实脚下已经血流成河!”
我们以前看过很多舞蹈会觉得好看,《舞蹈风暴》则让观众感觉是在欣赏一件精致又脆弱的艺术。他们经过极致残酷的淬炼,锻造出极致的艺术,释放出最夺目的光环。
陈镇威
犹记得去年刚追《舞蹈风暴》时,第二期的预告里何炅看到一段舞蹈表演后泪流满面。当时内心闪过一丝不以为然。可真情实感地把节目追下来,自己也有多个时刻与何炅一样。
这是《舞蹈风暴》另一个超越性的地方:它有着极致的技术,也有着极致的情感。
很多观众透过《舞蹈风暴》发现,舞蹈原来可以如此抒情传意,人世间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可以经由舞蹈表达,叩击人心。诚如《舞蹈风暴2》中,沈培艺评价舞者李艳超所说,“看得见的技术,因为注入了情感,于是变成了艺术。”观众不仅被精湛的技巧折服,更被舞蹈中传递的情感与精神打动。
所以我们在李艳超的《艳超》看到一个舞者对自己百感交集的回望,在《只有黑夜听见了他的絮语》听到一个被爱伤害却仍旧憧憬爱情的絮语,在陈威镇的《无鸟脚》中看到孑然一身无所依归却不曾停歇的倔强,在谢欣的《流痕》感受到时间的流逝、生命的舒展,在陈添的《逆流》看到自我的撕扯和对话……
《艳超》
《只有黑夜听见了他的絮语》
不必讳言,《舞蹈风暴2》虽然口碑极佳,但它不算出圈,CSM59城收视率堪称惨淡。它没有太强烈的综艺感,也不像有些综艺源源不断地产出没营养却有热度的话题,甚至这一季还淡化了选手的故事性,更专注于舞蹈本身。为节目不够大众化感到可惜,但错过精致的艺术品,也是观众的可惜。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