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高分七号卫星正式投入使用!高分家族的进阶和畅想 | 《中国测绘》2020年第10期精彩抢先看

2020-10-18 16:2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可快速关注我们

2019年11月3日,高分七号在太原发射成功。

2020年8月20日,国家航天局发布消息:我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高分七号卫星正式投入使用。

高分七号将在国土测绘、城乡建设、统计调查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城市群发展规划、农业农村建设提供有力保障,为建设小康社会提供重要支撑。

包含高分七号在内的高分专项对于我国遥感的发展意义重大,专项的实施使我国陆地遥感卫星的性能大幅度提高,在平台的姿态精度、稳定度、机动能力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载荷的分辨率、幅宽、谱段数、星上处理等能力实现质的提高,高分专项让我国对地观测技术实现了“从有到好”的巨大跨越。

《中国测绘》2020年第10期封面

目 录

本期主题:高分七号卫星正式投入使用!高分家族的进阶和畅想

能力提升与科技创新

从对地观测卫星到对地观测脑——专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

“高分七号”来了 1:1万地形图全覆盖还远吗?——访高分专项应用系统副总设计师、自然资源部国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总工程师唐新明

“高七”明眸有颗稳健的心——访高分七号主载荷双线阵相机项目负责人杨居奎和他的团队

载荷创新领跑者,助力“高分七号”——访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西安分院高分七号卫星副总设计师郑小松

测量地球的“游标卡尺”——高分七号如何实现测高仪参数优化

大地上的高分七号“捕光者”——自然资源部第四地形测量队为高分七号卫星检校做测绘保障

从高分专项工程到“高分家族”

卷首语

高分遥感的迭代进阶

关注

联合国全球地理信息知识与创新中心确定落户中国

视角

让海量数据成果“动”起来“用“起来——访内蒙古自治区测绘地理信息局党委书记、局长张瑞新

测绘点亮文明之光,智慧传承中华文化——访广州欧科信息技术公司董事长熊爱武

用三维技术再现世界的丰富多彩——三维技术在测绘服务与创新应用中的企业实践

热点

答辩会比拼 全国优秀测绘工程金奖究竟花落谁家?

感受行业重磅奖项“测绘科学技术奖”终评答辩会

技术

努力做航测界的排头兵——访飞燕航空遥感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赵武

2020GIS软件技术大会掠影——地理信息软件的技术进阶与应用创新

智慧应用

数字建筑平台构筑产业数字化转型新基建

专栏

徐永清:独一无二的莎草纸地图

杨浪:“匪图”上的抗联足迹

智慧应用

测三江源头,绘生态蓝图——青海省测绘科学技术研究院2020年基础测绘项目纪实

人文·地理

陈慧君:邂逅天蒙山

国际·书摘

卫星图像如何推动能源行业迈向未来

资讯·活动

每月测绘资讯概览

2020年第10期

精彩抢先看

8月20日,中国首颗民用亚米级高分辨率光学传输型立体测绘卫星——高分七号正式投入使用。该卫星将通过立体相机和激光测高仪复合测绘的模式,实现1:1万比例尺航天立体测图,这是我国在成功实现资源三号卫星1:5万立体测图后的又一个重要突破。

在本期杂志中,记者以“对地观测卫星系统”为主题,专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德仁,李院士回顾了我国对地观测卫星的发展概况。历经15年,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重大专项硕果累累。从资源三号到高分七号,测绘卫星实现了高精度卫星测绘。对此,李德仁院士认为,“高分专项和它后续的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大大提高了中国对地观测的能力,包括北斗三号的建设,也提高了中国的对地观测和导航的能力,取得很大的成绩。但是要把这两个系统成果用好,还需要努力解决‘好用’和‘用好’的问题。”

对地观测卫星升级,要谱好对地观测脑三部曲,李德仁院士表示:“ 通过‘谱’好对地观测脑三部曲,实现‘一星多用、多星组网、多网融合、智能服务’,我们才能实现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的跨越,服务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国家精准治理及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实现中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德仁

本期杂志还专访了高分专项应用系统副总设计师、自然资源部国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总工程师唐新明,听他讲述高分七号卫星之“高”与过人之处,以及何时实现1:1万地形图全覆盖。

同时,唐新明也表示:“全球地理信息资源建设、实景三维中国等许多工程都要用到立体测图,用到高分七号卫星。目前我们现在还有些压力,一是要全力保障卫星可用,保障卫星的精度。另外,高分七号的高精度影像处理还没有实现全部自动化,目前正在加紧测试和攻关,估计年底前可以完成。第三,国家准备再发射立体测绘卫星,不然一颗卫星的覆盖能力的确有限,我们还希望能多发几颗立体卫星,因为建设全球的知识和创新中心也离不开遥感影像。”

高分七号拍回了“3D”美图,唐新明正在检测影像上的红蓝立体效果

高分七号及其主载荷双线阵相机开拓了国产对地测绘新的维度,将国产测绘相机推上了新的台阶。对于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08所的杨居奎来说,从业20多年来,他所担任技术或者项目负责人攻克了多个技术和项目堡垒,但高分七号双线阵相机项目仍是最特别的一个。作为双线阵相机项目的负责人,杨居奎是团队的大管家和领路人,总能带领团队从或紧急或艰难的处境中从容而过。

高分七号双线阵相机项目负责人杨居奎

作为我国精度最高的民用测绘卫星,与一般光学遥感卫星只能拍摄平面图像不同,高分七号绘制的图像是立体的。卫星的数据能够高速率获取和传输下传,就不能忽视其中很关键的有效载荷——数据处理与传输分系统,该系统由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西安分院负责研制。近日,针对高分七号卫星数传分系统的研制过程、系统突破的关键技术、其具备的技术优势等方面的问题,本刊采访了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西安分院高分七号卫星副总设计师郑小松。由他讲述,作为载荷创新领跑者,他们是如何助力高分七号实现卫星影像传输一路顺畅。

高分七号卫星数传分系统出厂行政汇报

就测高能力而言,如果将普通测绘卫星比作中小学生最常用的直尺,那么高分七号就是物理实验中用于精准测量的游标卡尺。高分七号能够高精度地测量地物的平面位置的高度,与中科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制所研制的高灵敏度激光脉冲感应探测器有着密切的关系。本刊记者采访了参与了高分七号测高仪研发与测试的专家刘恩超先生,他将为我们讲解高灵敏的激光脉冲感应探测器如何为高分七号的激光测高仪参数优化提供支撑。

安光所研制的卫星精度验证地面探测器

6月10日至8月30日,历时约两月的高分七号卫星激光测高在轨几何检校工作圆满完成。李建宇所在的自然资源部第四地形测量队选派了26名测绘技术骨干负责其中的测绘保障工作,26名测绘技术骨干严格执行操作流程,精准操作,将误差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保证了激光定标精度。

8月30日任务结束后,实验队合影留念

今年金秋,地信人还迎来了一个好消息。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正式宣布,将在中国设立联合国全球地理信息知识与创新中心。这是中国以更加务实方式践行多边主义,为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作出的积极贡献。

那么,今后创新中心怎样建?下一步自然资源部有哪些举措推进创新中心建设,促进全球地理信息能力建设?中国测绘地理信息贡献了怎样的“中国样本”?在本刊《联合国全球地理信息知识与创新中心确定落户中国》一文中,您将找到答案。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正式宣布,中国将设立联合国全球地理信息知识与创新中心和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

8月24日,遥感卫星“内蒙古一号”由吉林运往内蒙古额济纳旗东风航天城……这颗卫星将汇入吉林一号星座,并与国家其他资源卫星一起“组成天网”。9月7日,内蒙古自治区地理信息大数据平台经过1年多建设,顺利通过了专家验收。同时,内蒙古另一个大数据项目——国土空间信息平台也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一个测绘地理信息新型业务体系正在内蒙古建立。

内蒙古自治区测绘地理信息局党委书记、局长张瑞新说:“我们就是要发挥测绘地理信息‘底盘’作用,按照等级和密级,‘原汁原味’地向社会和管理部门提供真实、可靠、准确数据,扮演好‘来料加工’角色,满足国土空间管理一体化需求。同时,推动数据共享,避免多部门大量重复建设地理信息资源库,节约财政资金。”

与此同时,杂志还对2020年全国优秀测绘工程奖终评答辩、2020年测绘科学技术奖终评、2020GIS软件技术大会进行了关注。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阅读《中国测绘》

2020年第10期

《中国测绘》期待您的来稿

《中国测绘》

测绘地理信息发展变迁的

记录者、思考者、传播者

自然资源部主管

中国测绘学会主办

面向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的全国性综合刊物

投稿信箱(只接受电子投稿):

letters@sino-survey.com

《中国测绘》全年征订中,长按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可在线订阅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原标题:《高分七号卫星正式投入使用!高分家族的进阶和畅想 | 《中国测绘》2020年第10期精彩抢先看》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