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一周艺术人物|画廊主的破与立,翟永明的文与影
2020年新冠肺炎期间,佩斯画廊总裁马克·格里姆彻一度感染,康复后的他认为“创造力、真实”以及“去坚持和启发我们的生活和艺术”尤为重要。由格里姆彻主导创立的全新模式的“下一代画廊”即将开启,不销售作品的画廊将有何为?
在上海,诗人翟永明带来了她的文学与摄影展“时间剧场”;为庆贺朵云轩120周年,书法篆刻名家童衍方的“庆云五色——童衍方书画金石艺术展”在沪揭幕。此外,画家王克举、艺术家张洹、设计师保罗·考克塞兹的新项目也分别发布。
《澎湃新闻·艺术评论》“一周艺术人物”,报道并评析国内外的艺术人物及热点事件。
迈阿密 | 佩斯画廊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马克·格里姆彻
创立“下一代画廊”,不销售作品的画廊怎样盈利?
马克·格里姆彻(Marc Glimcher),摄影:Axel Dupeux
据《艺术新闻》报道,今年12月,一个体验艺术中心Superblue将在迈阿密揭幕。Superblue将开启“下一代画廊”的新模式——艺术家不再通过销售作品获得收益,而是通过门票收入得到分红。
这个“下一代画廊”由佩斯画廊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马克·格里姆彻(Marc Glimcher)和佩斯伦敦前总裁莫莉·登特-布罗克赫斯特(Mollie Dent-Brocklehurst)共同创立,是继PaceX之后佩斯画廊对于艺术与科技联结的最新探索,正如登特-布罗克赫斯特在8月所说:“这是一个集合了多种背景,包含建筑、戏剧、工程、设计和艺术的创作。”
JR,《移民、梅拉、跨越边境的野餐,特卡特,墨西哥 - 美国》(Migrants, Mayra, Picnic across the border, TECATE, MEXICO - U.S.A), 2017年,来自该艺术家的作品将于Superblue呈现
Superblue的首展将呈现英国艺术家和舞台设计师埃斯·德夫林、詹姆斯·特瑞尔等的装置作品。艺术家和画廊之间的关系会进入怎样的新模式?仅售卖门票,不销售作品的“下一代画廊”是怎样的?在人群聚集仍然在许多国家被禁止的情况下,聚焦观众互动的体验艺术中心会有观众吗?
接受采访时,马克·格里姆彻阐释了对新型模式的理解,与传统画廊代理艺术家并推广艺术家不同,Superblue为支持艺术家制作和展示体验式艺术品而设计,在与艺术家合作的同时,该艺术中心也与全球各地的建筑师、市政局和博物馆合作,为他们提供展示这些大型作品所需要的支持和专业知识。同时,Superblue也面向艺术家进行委托创作,并将通过出售沉浸式艺术体验的门票——而非出售作品本身的形式产生收入,与艺术家们分享门票收入所得。据悉,Superblue的门票价格大约在35美元左右(约为240元人民币)。这种基于门票销售的模式被格里姆彻称为“版权使用费模型”。尽管模式新颖,与以往通过售卖艺术品的方式大不相同,但格里姆彻也表示这并不影响艺术家与画廊之间的关系及传统销售安排,而是一种附加的方式,支持艺术家实践体验性元素。(整理/畹町)
上海 | 诗人、作家翟永明
“时间剧场”文学与摄影展揭幕:在摄影中关注的仍然是人
翟永明
作为中国当代诗人之一,翟永明首个文学与摄影展将以“时间剧场”命名,10月18日,于第五届上海国际诗歌节期间,在上海明珠美术馆/光的空间·心厅拉开序幕。
1981年,翟永明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6年起专注写作。1998年于成都创办文化沙龙空间“白夜”。著有诗集、诗文集《女人》《在一切玫瑰之上》《称之为一切》《终于使我周转不灵》《十四首素歌》等多部作品。
展览以文献与艺术作品的创作序列、作品间互文性为线索,回顾翟永明从成都出发的艺术人生,让观众得以第一次通过展览的形式较为全面地了解这位“白夜的缪斯”的精神成长史以及仍在进行中的文学与艺术实践。
翟永明摄影作品作家肖像系列,肖全,2015.01
7个系列逾100件作品包括她青年时期至今的大量第一手文献(手稿、照片等)、实物与艺术家创作(文学、摄影、影像等)。她的“随手抓拍”有意无意间凝固了中国最重要的诗人们的“私人群像”,展览中,她将邀请诗人们朗诵自己的诗歌,与摄影作品“对话”。
参展作品中,有一个系列是致敬之作。弗里达·卡洛一直是翟永明最喜欢的艺术家,她不时会写上一两篇诗文加以表达和发挥。翟永明尝试用一种陌生的媒介和角色扮演的方式,来叙述自己的观念和新的故事。她在自家阳台上以及一座废弃的庭院中,为朋友拍摄了一组照片:通过挪用弗里达的色彩、弗里达最著名的眉毛、弗里达最爱穿的墨西哥民族服装以及《两个弗里达》的意象,创作出《弗里达》系列。
翟永明摄影作品弗里达系列(2018-2019),四屏
“我的摄影,与我的写作有关,但并非我诗歌的图解;它们互为参照。我的拍摄对象,大多与我关心的话题有关。我对纯粹的风光摄影不感兴趣,我关注的仍然是人,人的行为、表情、性格,以及留给我的瞬间印象。”翟永明说。(文/畹町)
上海 | 书法篆刻家童衍方
“庆云五色——童衍方书画金石艺术展”于朵云轩揭幕
童衍方
2020年,恰值朵云轩创立120周年,又逢上海市南京东路朵云轩大楼重装开幕,金石名家童衍方提笔捉刀,以“云”为题,或书或刻,或呈于纸,或现于紫砂金石之上,为120岁的朵云轩带来一场书画特展。10月17日,“庆云五色——童衍方书画金石艺术展”亮相朵云轩。
120年来,朵云轩已由历史上的一家笺扇小店,发展成为集艺术品拍卖、门店销售、古玩经营、艺术经纪、艺术教育及木版水印生产性保护等多元业态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品产业集团。
从过往的海派书画发展史上来说,朵云轩一直有“书画之家”的美誉。历史上张大千那代书画家就常在朵云轩雅集,交谊深厚,很多书画家借助朵云轩的平台走向市场。
童衍方书法
童衍方先生活跃于当代海派书法篆刻界,在书、画、印、鉴藏方面均有造诣。此次展览童先生为表庆贺之意,展品多用各色彩笺,以体现“庆云五色”之祥瑞气氛。偶亦用朵云轩所制角花笺,恭录潘天寿先生诗数首。展出作品所书内容多与“云”有关。如所作成扇廿件,均含“云”字。对联、立轴、横批,也多含“云”字。童先生通过笔下的线条和笔画的方圆、俯仰、转折、提按以及结构的收放、开阖、虚实、欹正等变化,构建起独到的审美符号,向每一位观众表达着一位中国文人所独有的审美与哲思,传递出一种在允执厥中与恣意挥洒间,在守格与破格中上下求索的文化精神。恰如童衍方先生自述:“余闲暇之时,颇好观云,云卷云舒,信而游行,寻味不尽,可通书法之妙也。”展期至10月22日。(文/宗禾)
北京 | 画家王克举
“四年时间在黄河三十个节点写生”
10月15日,“黄河魂 赤子心——王克举百米油画长卷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展,展览展出王克举向中国美术馆无偿捐赠的《黄河》油画长卷(共101幅;全长161.6米,卷高2米)、长卷的素描稿和色彩稿、围绕长卷创作同时完成的另外50件作品,以及部分影像、装置形式的文献资料等。
王克举百米油画长卷《黄河》,展览现场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认为,王克举的《黄河》长卷“其宏大性在于他试图以描绘黄河的全貌,表现一条更趋于自然性的黄河,一条更趋于本真形态的黄河。”
王克举,1956年生于山东青岛。1983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1989年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助教进修班,2002年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高级研修班。现为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特聘画家、中国国家画院油画院研究员。
王克举百米油画长卷《黄河》(局部)
《黄河》长卷写生创作于2016年至2019年,作者经过四年的时间,行程超过4万里,跨越8个省、自治区,沿着黄河的重要文化与自然景观而写生。长卷描绘了从黄河发源地星宿海,经过扎陵湖、果洛草原、炳灵寺、乌梁素海、库布齐沙漠、娘娘滩、乾坤湾、晋中沟壑、壶口瀑布、泰山等,直到东营入海口的30多个景点,呈现了黄河不息的生命力。
“画黄河的起因是2009年去山西黄河岸边的碛口,带学生下乡写生,我在那里画了《天下黄河》独幅油画,从那时开始就萌发了画黄河的念头。壶口是我画黄河的开端,为的是给整条黄河的创作定下一个气势磅礴、波涛汹涌的基调。小浪底是整幅作品的收笔之作,画到这里的时候,我异常兴奋,画得特别快,笔法来自于我被小浪底放水冲沙的那种气势的震撼后的抒发,当然画的时候也需要同样的激越。我在画黄河的时候,内心里有一种去朝圣的感觉,我的朝圣就是从黄河源头到入海口,用画笔一笔笔地将心中的黄河堆积在画布上,怀揣着一种崇敬的心理,就像藏民匍匐在朝圣的路上,我用画笔和色彩把黄河丈量出来。”王克举说。(文/高丹 )
上海 | 艺术家张洹
新艺术项目揭晓,以香灰画寄寓“永恒的爱”
张洹
近日,中国艺术家张洹在上海揭晓其最新艺术项目——I Do × 张洹“爱”,该项目以张洹独创的香灰画艺术形态和大地艺术创作为载体,形成一系列艺术作品。香灰不仅仅是一种灰,一个物质材料,它凝聚着无数经年累月的集体记忆和集体祝福,是一种拥有独特精神性的情感材料。
I Do × 张洹“爱”作品之一
张洹生于1965年,90年代,凭借《十二平方米》《为无名山增高一米》等行为艺术作品备受关注。1998年,他移居纽约继续创作。
2005年,张洹回国,在上海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从这时起,他开始使用材料香灰来进行创作。对张洹来说,香灰是一种具有灵魂性的材料,“它不是一种灰,而是一种群体的记忆。”作画时,如何令香灰可以呈现出形象乃至画面,怎么固定画面?整个处理过程十分复杂。通过不断的实验,张洹成功地用香灰创作出各种各样的作品,他更为自己的香灰艺术申请了专利,希望让香灰成为一个崭新艺术类别。
据悉,张洹将于今年底在上海举办“爱”艺术项目汇报展览,集中展出其280幅蕴含情感力量的香灰画,以及“爱的三部曲”大地艺术创作的相关视觉艺术作品。(文/钱雪儿)
成都 | 设计师保罗·考克塞兹
从伦敦设计节到成都公共广场,跨越艺术与设计的界限
保罗·考克塞兹
近日,英国设计师保罗·考克塞兹(Paul Cocksedge)在成都远洋太古里漫广场揭晓其大型公共艺术装置“请就座”(Please Be Seated),作品旨在通过艺术互动促进社区交流。该作品将在成都首展后相继在广州、上海展出,最后落地北京。这是“请就座”自2019年惊艳亮相伦敦设计节 (London Design Festival) 后的首次国际巡展。
保罗·考克赛兹以创新的设计出名,他探索技术及物料的极限。其作品无论创意产品、建筑项目、还是装置及雕塑,都一贯风格简约,并流露愉快及惊喜的色彩。目前,工作室的创作计划包括首个大桥项目、首个南非项目,以及与Carpenters Workshop Gallery合作的展览Slump。考克赛兹的“太阳出来了”(Here comes The Sun)——一张社交距离下的野餐垫,目前正在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邓迪分馆(V&A Dundee)的 “现接受非接触式支付”(Now Accepting Contactless)展览中展出。
“请就座”,2019伦敦设计节
此次在成都展出的“请就座”是对繁忙都市生活的回应,将为观众带来全新的空间及社区互动体验。装置长15.2米,形似木制大波浪,拱起的部分可供人们穿梭其中、探索空间乐趣,弯曲的底部则成了人们休息放松的最佳落脚点,作品由1440块可持续来源的木材制成。考克赛兹的“请就座”既是一件装置作品,也是可以使用的公共设施,“它游走于工艺品与解决问题的设计方案之间,”考克赛兹介绍道,“请就座”占据了广场,但没有堵塞它。(文/钱雪儿)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