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原突围的这一仗有多惊险

2020-10-20 09:2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徐嘉 东方红啦
中原突围要图

1946年6月24日,天气酷热难当,在河南光山白雀园中学的操场上,中原军区第一纵队第一旅的战士正在刻苦训练。

旅长皮定均、政委徐子荣也在一旁观看。一个机要员气喘吁吁地跑到操场,递给皮定均一张电文。他接过一看,随即和徐子荣疾驰50里,赶往纵队司令部向司令员王树声报到。

王树声把皮、徐二人领进了作战室,给他们看一封电报,大意是:蒋介石已决心挑起内战,下令向中原部队发起总攻。为了粉碎敌人阴谋,中原局根据中央指示,决定主力突围,留下一支精干部队作掩护,以保障主力后侧安全。

中原解放区位于鄂豫皖三省交界地区。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此积极发展根据地,使中原解放区扩至60余县,形成对武汉的包围态势。解放战争爆发后,国民党立即纠集22万人,围攻中原解放区。

为对付中原解放军,蒋介石下令:“决以有力一部扼守高城、枣阳地区,主力索共军主力,包围于桐柏、大洪山地区予以歼灭。”

国民党军向中原解放区进攻

情况十分严峻,毛泽东急电中原局:“立即突围,愈快愈好,不要有任何顾虑。生存第一,胜利第一。”

中原解放区决定主力分南北两路突围。其中北路1.5万人,在李先念率领下,向陕甘宁解放区突围;南路1万余人,在王树声率领下,向武当山区突围。

为使主力顺利突围,中原解放军还准备以一个旅的部队,伪装成主力,诱引国民党军队。这是整个中原突围行动最关键的一步。

对于承担迷惑敌人任务的部队而言,既光荣艰巨,也意味着巨大的危险和牺牲。

组织慎重考虑后,决定将任务交给皮定均的第一纵队第一旅,于是有了开头的那一幕。

皮定均(1914—1976),开国中将,安徽金寨人

向东突围,穿过大别山区

皮定均等人奔驰回旅部后,迅速召集旅党委会议,传达上级任务,讨论作战计划。

他分析了战场形势:如果主力部队按既定计划由西出发,向南北突围,敌人一定会从东边向一旅的阵地进攻。一旅防区的东面是水稻田、河流、丘陵,易守难攻,因此他估计,敌人一旦受阻,可能会沿着白雀园的南北两翼进攻。

如此一来,便正中皮定均下怀,因为他早已秘密组织人员在白雀园南北两翼建立坚固工事,严阵以待。

随后,旅党委研究决定,把在东部阵地和白雀园南北两翼阻击敌人的任务交给一团和二团。同时,还要误导敌人,使敌人将进攻矛头伸向错误方向,迟滞敌人追击速度。

完成掩护任务后,一旅向哪个方向突围?在大家各自发表意见后,皮定均分析总结:

尾随主力西进?这样会把敌人全部引到西边,对主力部队造成危险。

向南突围?南面是长江天堑,又靠近工事坚固、敌军众多的武汉,一个旅的部队无论如何也难以做到突破江防封锁、渡江南下。

向东北突围?东北的黄淮平原河流纵横,正值汛期,敌人还布置了四个整编师虎视眈眈。

最后,皮定均提出自己的意见:向东突围,穿过大别山区。只有向东突围,和主力背道而行,才能吸引敌人大量兵力,减轻主力的压力。

他还分析了东进的可能性:

第一,大别山山高沟深,便于机动隐蔽;

第二,一团、二团是从太行山等地锻炼出来的,三团是大别山的子弟兵,都擅于山地行军作战;

第三,大别山的群众基础好;

第四,皮定均等指挥员是大别山人,在大别山打过游击,熟悉地形地貌和风土人情。

最终,党委会讨论决定,选择作用最大、艰险难测的东进方案,向苏皖解放区进军。

随后,皮定均又召集各团负责人开会,宣布党委决定以及战斗部署。大家商定:主力部队越过平汉线后,一旅先跟在主力后面向西行军,然后在中途找个地方隐蔽,避开追敌锋芒,再杀个回马枪,向东疾进。东进方案的“艰险难测”,正在于此。

会议结束,已是次日凌晨。皮定均回到住处,毫无倦意。他怀着兴奋紧张的心情,在日记上匆匆写道:“定均自勉:现在的时局又开始紧张了。党给了任务,又是单独的。你过去单独执行任务时,思想意识上暴露了很多的毛病,而且有错误,所以就是要提醒你注意。在最艰苦最危险的时候,你个人不要表现悲观、没有主张和无能,要充分调动出自己的智谋和胆识。”

6月24日,中原军区主力部队开始向西突围。24、25日,国民党十几万部队在皮定均防区的东面按兵不动,他们被皮定均的“疑阵”迷惑住,误以为解放军将向东突围。

这样,皮定均便给主力争取了两天的宝贵时间。只要再坚持一天,让主力过了平汉铁路,“阻击三天,掩护主力”的首要任务便完成了。

大别山旅游扶贫快速通道(2019年4月19日无人机拍摄)

然而,到了第三天,国民党军队突然对皮定均的防区发起猛攻。敌人似乎明白:解放军主力,早已向西到达平汉线,要突围了!

于是,敌人企图以绝对优势兵力,从白雀园南北两翼突破我军余集、沙窝阵地和双轮河阵地,打通向西追击我军主力的通道。

一旅在皮定均的指挥下,犹如铜墙铁壁一般,顽强抗击数十倍于己的敌人的猛攻。他们利用工事、山地、丘陵、稻田、河流等地形,借助连日阴雨、道路泥泞的有利条件,灵活机动,层层阻击,沉重打击了装备沉重、斗志松懈的敌军。

敌人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极惨重的代价。但是,敌人也紧紧咬住了皮定钧部,使得我军完成阻击后难以脱身。

如何使一旅突围,是生死攸关的问题,稍有不慎,有组织的撤退便可能酿成无秩序的溃散。

这时,电闪雷鸣,狂风肆虐,暴雨倾盆,一片混沌。皮定均见状,意识到一个千载难逢的突围良机来了!他们需要把敌人赶远一点,然后全体撤退,留下一团的三营断后。

三营的任务是掩护主力撤退,而且一定要坚持十个小时!

1946年6月23日,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致中原局电报(手稿)。中央档案馆藏

“消失”的千人部队

26日晚,一旅数千名战士迅速集结完毕,从20里长的阵地上突然收拢,消失在暴风骤雨中。他们按照原计划,假装向西追赶主力。

风雨交加中,战士们睁不开眼,任由雨水顺着脸庞、脖子往下灌。大家在皮定均的带领下,进入一片森林,黑暗中伸手不见五指,不断发出有人摔倒的声响,许多人的衣服被荆棘撕裂,膝盖被石头磕破,脸被树枝划破。

穿过森林,部队走上一条公路,行军20公里后,皮定均突然带队向南拐了个大弯,走进一片稻田。稻田里灌满了雨水,大家小心地行走在田埂上。

走了六七里之后,部队走出稻田。回头一看,踩烂了的田埂,转眼间便被暴雨冲刷干净。千人部队走过的痕迹,几乎被扫除得一干二净。

又走了近百里,27日凌晨,部队来到了事先选择好的集结隐蔽地点——刘家冲。

刘家冲离白雀园只有几里路,昨天还在敌军控制之下。敌人认为刘家冲山势低矮,难以驻扎,很快便离开了。

皮定均及时掌握情报,大胆利用敌人松懈心理,出其不意,率队绕回刘家冲躲避。

于是,皮定均就像一个魔术师,把部队变得“无影无踪”。不仅敌人不知道一旅就藏在刘家冲,就连一旅的普通战士也身在“庐山”却不识“庐山”真面目。

驻扎后,皮定均立即下令:部署警戒,设置望哨;骡马栓在群众家,以免发出鸣叫;战士全部吃睡在森林,不准抽烟,不准起火做饭,咳嗽必须用手捂住嘴,以免暴露。

次日清晨,皮定均带着部队,按原计划,与追敌反向而行,向东疾驰,进入大别山。

大别山的地形虽然给一旅提供了隐蔽之便,但它实在艰险。部队翻山越岭,接连通过松子关、青风岭等天险,躲过敌人的围追堵截,终于在7月20日到达苏皖解放区,与华中军区部队会合。

中原突围,不仅对解放战争有着重要意义,也是皮定均革命生涯的重要时刻。多年后,他回忆道:“决定突围后,中央指示中原局:要准备牺牲一部分干部和兵力,救出大多数。任务交给我后,表示坚决执行。有几次很紧张,如磨子潭、津浦路。”毛泽东也曾当面赞扬道:“如果怕死怕苦,革命是搞不出什么名堂来的。就是要有像你们中原突围那样冲锋陷阵的拼命精神!”

参考文献:

[1]皮定均著. 皮定均日记[M]. 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1986.10.

[2]台运行,徐航著. 皮定均传[M].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1998.03.

[3]张凤雏著. 皮定均中将[M]. 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2005.05.

图片来源:人民网、新华网、微信公众号“中国档案报”“湖北之声”

作者:徐嘉,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责编:小林

网编:宋莹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