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华东师大校友回忆中的“后门”:混杂的,浪漫的,神奇的
10月16日,经过7年沉寂,华东师范大学枣阳路460号校门被重新打开。
这道门被该校的校友们亲切地唤作“后门”。有人说,后门是华东师范大学的魅力所在,围绕于此形成了“后门文化”。后门回来了,引发校友们的怀旧潮。评论区中,有人想念枣阳路的烧烤,有人感叹,后门回来了,当年的枣阳路却没有了,“那条街才是精髓”。
枣阳路老校门启用仪式现场 本文图片均为华东师范大学供图
此次重新启用的校门是以华东师范大学中山北路3663号老校门的四根立柱形象为设计基础
澎湃新闻记者从华东师范大学了解到,从2013年4月20日起,为了配合普陀区枣阳路周边环境整治和管道改造工程实施,枣阳路460号校门实行封闭。学校官方微博也曾在关闭校门后解释说,这是赶在梅雨到来前启动地下管道改造,解决中北校区多年汛期“看海”隐患。
后门关闭后,《东方早报》曾报道,后门外的枣阳路曾是沪上著名的美食街之一,街边曾挤满各地风味小吃和小百货。2008年7月,因道路改造,部分店铺搬迁,枣阳路的人气开始衰落。校方“临时关闭”后门后,生意更加冷清。
正如校门启用当天该校师生一起朗诵的散文诗《那道门》中所写:“也许,谁也不曾料到,很多年之后,这一道普普通通的大门,成为了无数师大人内心最深处的精神世界之门。”
多年来,这扇大门成为众多校友集体回忆的一部分。
在《记十二年前的一次摆摊》中,该校国际汉语文化学院教授、作家毛尖写道,我们读书时候,后门的大小摊贩,都是亲人,他们卖瓜给我们的时候顺便会问活动中心的舞会还是八点开始吧。那个时候,大学共同体可以辐射前后左右十个街区,学校舞会上能遇到枣阳路上所有的摊贩。这篇文章结尾处写着,“没有小摊贩的枣阳路就是一个死去的恋人”。
“大学的后门就是大学记忆的策源地,那里隐藏着一个大学的精神秘密。我甚至坚信,一所好的大学首先得有一个好的后门。”华东师大校友、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张闳曾在《丽娃河边的文学幽灵》中这样描述:混杂的后门,浪漫的后门,神奇的后门和充分“波希米亚化”的后门,它构成了一个时代的大学生活的重要方面:物质的贫困与精神上的放纵、浪漫和无拘无束。
美食是绕不开的牵绊,《华东师范大学校报》曾采访该校社会发展学院教授田兆元,他在回忆学生时代时提到:“我们喜欢聊天,当时在师大后门的小吃街点盘几毛钱的螺丝,花上一两块钱,一边吃饭一边神侃,不亦乐乎啊!”
“在华师学习三年,度过了理性又热情的时光,而这份热情,就有枣阳路为纪。”华东师范大学2011届校友何女士告诉记者,毕业后,她一度不敢离学校太远,租的房子也挨着枣阳路,就想着可以不时过去,去看看那些小店。
在她的印象中,每每下课后的傍晚,后门枣阳路上总是欢声笑语。这条路不宽,店面却不少,出了校门往右走可以一路吃过去,肉夹馍、煎饼果子、麻辣烫,家常菜川菜小馆子,还有不少奶茶铺,价格确实公道,味道也不错。除了吃喝,饰品、衣服、配眼镜的小店也琳琅满目。而出校门往左走,还有几家小理发店,不远处就连接着长风公园。
周一到周五的傍晚,这里基本都是学生,周末还会叠加长风公园的游客,往往是人车不断,穿梭如织,一些小摊贩甚至直接在马路中间吆喝起生意。
在学习之余,和同学们出后门打牙祭,周末带远道而来的朋友逛枣阳路、长风公园,天热的时候钻小馆子蹭空调,天冷的时候买一个热乎的烤红薯,这些都成为那几年生活的一部分。
“如果校园是家,它就像是一条家后门的小路,可以穿着睡衣拖鞋散散步,放松身心。”她期待着,等枣阳路重开了,再过去看看。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