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走进长江边上的“长江村”,用诗歌书写新生活
在长江两岸分布着无数村庄,在数十个以“长江”命名的村子里,有一个村子因经济发达,名扬全国:这里因改革而兴,40年间从默默无闻的小渔村蜕变为“中国经济十强村”,并跻身中国企业500强……这就是江苏无锡江阴长江村,被当地村民称为“中国幸福村”。
在这座因改革而兴的村庄中,迎来一群远道而来的客人——23位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诗人、作家、文学杂志主编齐聚江阴市,共同走进长江村采风,带着自己对生活与自然的观察,留下了动人诗篇。
“江阴港”现场。 澎湃新闻记者 范佳来 摄
“江阴临港地处长三角,是中国经济的发达地区,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方面堪称样板。”《十月》主编陈东捷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作家、诗人近年来采访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比较多,这次来到沿海发达地区采访,可以对国情有更全面、立体的了解,为他们的写作提供更丰厚的现实基础。”
从砖窑厂起步的“中国幸福村”
村门口矗立一座高大门楼,上面写着“中国长江村”五个大字。门楼的两边是上百亩荷塘,不远处,则是一栋栋红顶白墙的别墅……行走在长江村,让人很难想象,40年前这里还只是一个贫困的小渔村。
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在长江村老书记李良宝带领下,村里首先办起了两座小砖窑。进入乡镇工业大发展的时代,村里又接连创办兼并了标准件厂、化工厂、钢铁厂、冶炼厂等等,也为长江村的发展积累了资本。村里陆续为村民建起了818幢别墅楼,并无偿给每户村民送上一套别墅,改变了村民居住环境。2006年起,通过分股、扩股,每位村民股份总额达到5万元参加股份分红,可以说是“人人有分红,户户有存款”。
走访“长江村”村民家中。澎湃新闻记者 范佳来 摄
2012年,长江村给每位村民发100克黄金、100克白银,使得这个毗邻华西村的小村庄名噪一时。之后,长江村消除了“零就业”家庭,村民充分就业率达99%以上,职工年工资增长10%左右。老年人按年龄段有每月300元至5000元不等的尊老金,逢年过节还有慰问金和压岁钱......不断提升的经济发展水平,使得村民过上富足安康的生活。
在当地村民看来,长江村的繁荣,离不开老书记李良宝。“只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失败找理由。”这是老书记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如今,在长江村也不时会看到这样的标语。正是凭着这种敢想敢拼的精神,长江村走上了腾飞发展之路。如今,村级经济江苏新长江实业集团已发展成产值超500亿的中国500强企业。
诗人们在江阴合影。澎湃新闻记者 范佳来 摄
从日常与现代感受古典诗意
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扬子江》诗刊主编胡弦告诉澎湃新闻记者,这是他第一次来到江阴,也得以有机会近距离观察“长江村”的发展和变化。“从一个普通村庄成长为当地经济增长引擎,长江村的发展,确实离不开村民的勤劳和智慧。”他尤为钦佩的是老书记李良宝,把长江村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贫困小村发展成为全国闻名的经济强村,带领全村人过上了“家家住别墅、人人有股份、户户有存款、个个有金银、年年有保障”的幸福生活。
“长江村确实让我开了眼界。”《芳草》杂志执行主编、诗人哨兵表示,走进长江村使他想起三个关键词,第一是日常性,虽然经济条件相对过去有所改善,但是村民依旧过着朴实的生活,走在路边,能看见他们砍瓜切菜、嗑瓜子聊天,原有的风俗习惯依旧保留至今;第二是自然性,江阴的城市风貌和绿化建设很完善,一眼望去,街道明净,绿树成荫;第三是现代性,将新兴的现代企业与传统村落结合在一起,错落有致,使人感受到新时代乡村发展的良好面貌。
他提到,自己最喜爱的唐代诗人元稹正是这种“日常性”和“自然性”的绝佳体现。在他眼中,自元稹始,在书写史诗的同时,中国诗人已自觉地将日常入诗,语言浅近、白描,极具现代艺术的神韵。如今,中国诗人所面临的“日常”与“自然”,早已不是采菊东篱下的自然,不是坐看云起时的自然,亦不是春眠不觉晓的自然。面对快速发展的农村经济,不断崛起的工业设施和四通八达的互联网,如何书写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割裂与矛盾,既不丢失传统的美感,又刻画出现代的详实,是当今的诗人们面对的困境。
“开放、发达”是诗人李黎对江阴市的感受。“长江村是现代经济和乡村制度的完美结合,它一直走在改革开放的前沿,与时俱进、因地制宜,成为国内农村经济发展的典范。同时,在长江村附近,还有江阴市引以为豪的徐霞客故居、吴文藻故居等,这些熠熠生辉的文化名片,不仅为经济的腾飞增添亮色,也体现当地浓郁的读书氛围与人文底蕴。
“共同富裕是总动力,奋斗和拼搏是双重油门;只要踩下去,不停地踩下去,一个村庄的幸福奇迹,便会不间断地更新升级。”诗人庞余亮用作品表达了对长江村的祝福。“江水有多长,金灿灿的梦想就有多长。”
【附录】“中国著名诗人走进长江村暨看临港”采风创作部分选登
长江村(二首)
苏历铭
一掷千金的举动,并不是炫富的表演
而是对共同富裕的承诺
沧海桑田,三十多个春秋的蜕变
长江岸边消失了一个凋敝的村庄
诞生了遐迩闻名的现代企业
在全国最大的钢管中心
货场上叠放着无以计数的钢管
不断被装上大型卡车,浩浩荡荡驶往各地
世界规模最大的绿色环保拆船基地
安静地守在长江的岸边
拆解时代废弃的螺丝
有时我和许多人一样
深情怀念逝去的原生态生活
憎恨现代化进程中的瑕疵
改变需要牺牲,财富不是罪孽
不能因为喜欢隐喻
而轻视直白的贵重
我赞美长江,从雪山源头
一路上跌宕起伏再到辽阔舒展
世世代代,给予两岸百姓太多的恩惠
留下数不胜数绝唱千古的篇章
长江滋润新的田园渔歌
湿地上空,盘旋着一群群
翱翔青空的水鸟
季子祠
据说,二千五百年前
季札教过孔子古琴
平定心绪,我努力想象
皎洁的月光之下
一个吴国人,一个鲁国人
抚琴咏叹覆盖苍天的曲调
弹拨春秋战国的思想
季札或许是远近闻名的乐师
这并不令我惊讶,我敬佩的是
他再三礼让权位
退隐于山水之间
把躬耕劳作当作现世的修行
把自己活成自己
他墓前挂剑的瞬间
兑现心中的承诺
无疑是千百年来值得赞美的义举
在诚信缺失的当下,季札孤悬旷野的剑
划破多少信誓旦旦的谎言
在季子祠,一只小土狗
游荡于寂寥的庭院,活得悄无声息
淡泊无为的样子
小土狗矮过人们的膝盖,却高于
秋风中泛黄的枯草
致敬好人李良宝(外一首)
荣荣
我很少弯腰,在长江村,
一位辞世已久的老人,
让我深深地鞠躬。
我俯身时,看到一个村庄
美丽起来的密电码,
它最先由这位老人设置,
并深植于这片土地,
像阳光下的芝麻杆,一节节拔高。
我直起身子,桂花暗香沉浮,
丰收的秋天多少惬意。
稍远处,江面繁忙,
吃水很深的船,有着现代的速度。
长江村的幸福
有一种幸福叫长江村的幸福。
她由村民富足的笑脸,
鸟语花香的四季,
流金淌银的村级经济和
旁人眼里的惊羡组成。
她最先孕育于渴望温饱的梦想,
在小砖窑的星星之火中伸出
试探的小脚,然后一步一步,
借船舶的绿色拆解之力,
借钢管的硬道理,
借现代产业之路,
走出独一份的宽阔。
作为一种模式,它的幸福
如此强劲,共同富裕是总动力,
奋斗和拼搏是双重油门,
只要踩下去,不停地踩下去,
一个村庄的幸福奇迹,
便会不间断地更新升级。
长江村(二首)
庞余亮
站在长江之北的岸边
把6.5平方公里的你
想象为共和国最闪亮的额头
那条了不起的万里河流
成为你亲切而温暖的乳名
水和土,构成了你的开始
比如1971年的那两座土窑
在水和土之间,多了熊熊的火焰
那些噼啪作响的火焰,又将更多的雄心
冶炼成滚烫滚烫的脚印
是的,那些脚印在急促地奔跑
和6000万岁的长江并肩奔跑
我总是在对岸注视你
长江之南的最高处
818幢别墅,818户的合唱
激动的心,总令江水荡漾
江水有多长,金灿灿的梦想就有多长
幸福的村庄啊
如果不把你拟人化
那我就必须把你想象为一朵芙蓉花
都说那些辛劳的汗水模仿了露珠
那些露珠又饱含了泥土和钻石
眺望那些岸边的龙门吊
也眺望江底那些结晶的珍珠
这个秋天,我只有越江而来
在3150个幸福的笑容里
我藏下了一颗最饱满的石榴
紫薇们在临港
“谁道花无红百日,
紫薇长放半年花。”
这不是人间的花,却召唤诗人
降临在我们中间
“紫薇喜暖湿气候,喜光——”
这暖湿气候就是江阴临港
长江之南,阳光比北方更为猛烈
像临港的热情和速度
“紫薇略耐阴,喜肥,
尤喜深厚肥沃的砂质壤土……”
临港所有的土都是肥沃的
复合了沿途而下的高原土
云贵红土以及洞庭湖的粘土
这是机缘,更是约定的吉祥之树
“花语:好运以及沉迷的爱。”
是的,栽下紫薇树的人有好运
走到紫薇树下的人也有好运
沉迷的爱,来着长江般的执着
所以临港处处是紫薇
和紫薇性格的好人
“盛夏绿遮眼,此花红满堂”
所以种好紫薇这好树
需要生长,需要锤炼,需要修行
必须是好人,必须在好地方
种下了这么多的好紫薇
三个好,加在一起
它们的和,就是巨大的能量
召唤那个叫杨万里的人
走了一万里的路
来到临港,写下了开始那首紫薇的诗
一台风机的愿景
梁尔源
总在海浪山峦和平原上邂逅
和风挽着一个绿色的愿景
身边有柔和的缠绵
手臂抚摸透明的秀发
在路过时的漫不经心里
翅膀轻轻地擦出火花
钟爱那狂野的脾气
驰骋潇洒的风度
让内心的闪电能快速催化
在网络中释放一朵云
跟踪无影的首尾
玩转魔幻的数据
丈量出幽灵般的身段
那些绿色的情缘
在地平线的最佳位置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