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巴彦县依托“玉米、大豆、猪肉”国家地理标识农产品资源优势 做强“三大重点产业” 叫响县域经济金名片

品牌龙江
2020-10-14 13:4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澎湃号·政务 >
字号

巴彦,古称巴彦苏苏,满语意为“富贵的村庄”。巴彦县位于黑龙江省中部偏南,松花江中游北岸,松嫩平原腹地,处于“哈绥一小时经济圈”,幅员3137.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44.5万亩。全县辖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0镇8乡、116个行政村、1329个自然屯,总人口7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7万。巴彦县自古便有“黑山云海”、“驿马仙奕”、“雷劈古洞”、“驼峰夕照”等令人向往的天然景观。驿马山国家森林公园、富江岛林草丰富、野趣天成。王脖子新石器遗址群、辽金古墓遗址、小城子遗址、抗联遗址、德政坊、皇后村、古城门等省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刻彰显着巴彦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

依托得天独厚资源优势  补全拉长产业链叫响品牌

巴彦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何广铭介绍说,巴彦发展经济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优越的交通条件。巴彦交通主要以公路、铁路、水路运输为主。国道京抚线横贯本县南部,哈绥高速公路穿过本县西北部;滨北铁路穿境而过;北达黑河口岸560公里;距航空港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110公里;距大连口岸975公里。松花江大顶子山航电枢纽二级公路专用线由县城向南与哈同高速相连,巴彦距哈市仅40分钟车程。巴彦南部的松花江黄金水道,上通哈尔滨市,下达佳木斯市并通往中俄边境,可以实现江海联运。优良的的农牧产业。巴彦是农业大县,早在清朝时期就有“江省粮仓”之美誉。2019年,巴彦县在洪涝灾害的影响下粮食产量仍实现32.7亿斤,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中国好粮油”示范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巴彦县是畜牧大县,生猪年饲养量在200万头以上,屠宰量在100万头以上,是全国标准化生猪生产基地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首批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巴彦玉米”、“巴彦大豆”、“巴彦猪肉”均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识。优质的投资平台。巴彦经济开发区于2004年4月正式启动实施,2009年被省政府批准为巴彦工业示范基地,2011年批准为市级重点产业园区,2015年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2016年纳入国家开发区目录。规划总面积21.19平方公里。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完善,10公里经济开发区铁路专用线保证畅通,“七通一平”全面实现。优惠的招商政策。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了《巴彦县“办事不求人”工作实施方案》《巴彦县招商引资奖励办法》《巴彦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落户经济开发区的企业一律享受“四优先”服务,即优先供给项目建设用地、优先给予企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优先申报县重点财源建设项目、优先协调银行贷款资金。对于重大投资项目和产业带动力大的项目,我们将一事一议,给予更大的优惠及更为全面的优质服务。

何广铭重点推介了巴彦县最具发展潜力、投资前景的重点招商项目领域:一是生猪产业。目前,我们已成功引进金锣、大北农、万润、寒鲜等较大企业和集团,有效提升了巴彦生猪产业关联度和辐射带动力。下一步,我们要努力引进有关肉罐制品、猪血、猪骨、猪皮、猪毛和内脏深加工项目,引领生猪产业由养殖、分割的初加工向熟食制品、肽蛋白、猪血清提取等高科技、高附加值方向迈进;争取引进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猪粪有机肥生产等循环经济产业项目,提高生猪产业项目的附加值;争取完善配套金融、科技、信息、物流等服务体系,形成纵向成列、横向成群的生猪加工产业集群,叫响巴彦生猪地区品牌!

二是玉米产业。我县地处全球黄金玉米带,玉米种植面积大,产量高,周边50公里半径内市县都是玉米主产区,仓储能力充足。四川鸿展集团30万吨燃料乙醇项目年底前投产,未来可向乙稀、乙酸乙酯、丁二烯和乙醛等乙醇的下游产品发展。同时,围绕玉米秸秆,在医药、人造板、建材、造纸、活性炭、颗粒饲料等方面寻求开发利用;围绕玉米芯、玉米包叶、玉米须、玉米渣皮等副产品,在医药、化工、能源、工艺等方面寻求开发利用,推进玉米整株吃干榨净。在鲜食玉米开发方面,积极引进国内知名龙头企业,开发鲜食玉米速溶粉、鲜食玉米羹、复合营养玉米糊、鲜食玉米沙拉、鲜食玉米饮料、鲜食玉米休闲食品等深加工产品。

三是大豆产业。我县是中国野生大豆原产地保护地域,非转基因大豆基地和绿色食品大豆原料基地。“巴彦大豆”2008年被原农业部授予绿色农产品地理保护标识。依托大豆原料可以生产豆皮、豆干、休闲食品、大豆蛋白粉、大豆组织蛋白、大豆分离蛋白、浓缩磷脂、维生素E、脂肪酸甲酯等产品。随着国家大豆振兴计划的实施,在我县发展大豆深加工产业具有难得的原料优势和品牌效应。

随后,巴彦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张焕忠介绍说,十三五以来,巴彦县正在由传统的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跨越。粮食总产稳定在32亿斤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底将超过16000元。生猪饲养量基本稳定在200万头以上。农业机械化率达到95%以上,良种覆盖率100%。“三品一标”认证基地达到90万亩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监测体系健全。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及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累计投入资金8.9亿元,建设高标准农田11.3万亩,粮食增产1.2亿斤,增收1.7亿元。

张焕忠说,目前全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超过3000家,农业组织化程度显著提高,土地托管服务达到58万亩,发展模式得到农业部认可。这些既是我县多年来现代农业发展的成效,也是目前我们持续发展的优势资源。

在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方面,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48家,其中规上企业达到28家,年加工玉米125万吨、水稻35万吨、大豆15万吨,生猪135万头,产值达到33亿元,带动农民增收2850元。巴彦大豆油脂含量高、绿色无污染,非转基因豆油驰名省内外;其中黑龙江省八旗粮油有限公司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黑龙江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年生产“八旗”非转基因冷榨豆油2500吨,加工大豆20000吨,产值1亿元,年利税150万元,带动就业80人,正带领全县油脂加工企业向大豆精深加工方向发展。

突破园区制约瓶颈  加速产业集聚“新引擎”

巴彦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黄诚彬介绍说:开发区下辖兴隆、巴彦2个工业园区,目前,巴彦经济开发区已成为拉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引擎”。截至2019年末,累计投资20.1亿元,建设热源厂2座、污水处理厂2座、铁路专用线12条10公里、道路15条25.6公里、排水管线20条35.3公里、供水管线15条30.6公里、中水管道1条15公里、供热管线12公里、燃气管线10公里、弱电走廊24.6公里、强电走廊18.8公里,并配套了绿化、亮化、硬化等相关设施,核心区已实现“七通一平”。尤其是引松花江水进入开发区工程的启动,突破了巴彦开发区工业用水的瓶颈,为开发区强势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

开发区现入驻企业55户,入驻企业总投资超过100亿元。其中:八旗粮油和龙良油脂等企业的入驻,构建了开发区大豆产业链条上游体系。万润、寒鲜等生猪屠宰及肉制品加工企业的入驻,强化并延伸了开发区生猪产业链条。尤其2020年省“百大项目”鸿展30万吨燃料乙醇项目的入驻,为开发区玉米深加工产业链条的组建奠定了强大的上游基石。开发区现已初步形成了生猪、玉米和大豆三大重点产业,2019年开发区工业总产值实现43.6亿元,同比增长18.7%。营业收入实现52.9亿元,同比增长28%。实缴税金2.89亿元,同比增长6%。

黄诚彬展望未来说,巴彦开发区将始终坚持生猪、玉米和大豆三大重点产业不动摇。兴隆工业园区重点引进以玉米、大豆为原料的农副食品加工企业,尤其是围绕鸿展30万吨燃料乙醇项目向下游延伸产业链条,同时围绕滨北铁路、鹤哈高速及园区配套的铁路专用线发展物流产业。巴彦工业园区重点引进猪肉制品、猪的副产品深加工企业和食品制造企业。巴彦县将采取超常规的举措、超常态的担当,突破制约瓶颈,推进“巴彦、兴隆”南北两园协同发展,形成“南猪北粮”互为支撑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创造一流营商环境  让投资者安心顺心开心

巴彦县商务局局长刘祥伟介绍了巴彦县的招商引资情况。年初以来,巴彦县紧紧抓住招商引资加快产业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发挥优势、补齐短板,组建了专业招商队伍,绘制招商引资图谱。围绕主导产业,着力开展网上招商、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等活动,取得了积极成效。截至9月末,通过积极的洽谈对接,有5个新项目实现签约,签约额66.97亿元。其中,省百大项目鸿展集团投资10.6亿元建设年产30万吨燃料乙醇项目预计年底实现投产运营,由裕宝热力有限公司投资2.8亿元的西集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和总投资1.1亿元的中广核分散式风力发电项目正在建设中,其他开复工项目都按照计划有序推进过程中。下一步,巴彦县将依托资源优势在招商引资、服务企业发展、改善营商环境上加大力度。在项目引进方面,重点围绕生猪、玉米、大豆三大主导产业,及为主导产业配套的项目开展招商,推动生猪和粮食深加工产业向“高精尖”发展,加快推进主导产业做优、做大、做强,增加主导产业对县域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在优惠政策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全力支持对安置就业、拉动县域经济发展、技术创新有贡献的项目,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投资和运营成本。同时,为充分调动社会各界人士参与招商引资的积极性,对引进项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重奖;在服务企业方面,将牢固树立亲商、敬商、安商、富商理念,把客商的事当成自己的事,竭尽全力为项目建设提供“保姆式”服务,真心实意为企业解难题、办实事,让投资者安心、顺心、开心。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