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可记得《弹起心爱的土琵琶》?90岁作曲者仍在争分夺秒创作
吕其明 本文图片均由 中共上海市委老干部局 供图
还记得那首《弹起心爱的土琵琶》吗?
这部脍炙人口作品的作曲者吕其明这样评价创作:“创作是一种精神、一种价值,如果创作只为赚钱,就把自己和艺术变成商品了。”
10月14日上午,上海市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暨老干部工作推进会举行,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离休干部吕其明荣获“上海市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称号。他在大会上作了题为《永远走在为党和人民创作的路上》的个人事迹交流,赢得了在场听众的阵阵掌声。
10岁时进入新四军二师抗敌剧团
吕其明出生于1930年,他10岁时随父参加新四军,15岁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新中国培养出来的首批杰出交响乐作曲家、著名电影音乐作曲家。他创作了60多部电影、200多部(集)电视剧的音乐,还有10多部大中型交响乐作品,代表作有《红旗颂》《弹起心爱的土琵琶》《谁不说俺家乡好》《微山湖》等声乐作品。他说:“是党把我培养成一名人民的作曲家。“
“10岁那年,父亲把我送进了新四军二师抗敌剧团,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经受了战火的洗礼和极其艰苦生活的磨炼与考验。唱歌、演戏、教歌,行军、打仗、宣传鼓动,把我和指战员们、乡亲们交融在一起,把我一颗稚嫩的心和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交融在一起。”吕其明慷慨激昂地说,正因为有了这段在战火中且歌且行的难忘经历,让他更深刻地明白:在艺术创作道路上,只有始终坚持把自己当作人民群众的忠实代言人,才能创作出被广大人民群众所认可的作品,作品才有生命力。
当年,电影 《铁道游击队》决定影片中要加一首插曲,这项任务落在了吕其明身上。这首插曲怎么写? 摄制组内展开了热烈讨论,有的说要写一首像苏联影片中的抒情歌曲,有的建议写一首进行曲。
吕其明心中早有了答案,因为他曾在抗日战争中看到过很多游击队员,他们身穿便衣,头扎白毛巾,手持套筒枪或大刀,都是普通百姓。“在他们的口中,只能唱出具有浓郁的山东地方风格的歌曲,”于是,他创作了歌曲 《弹起心爱的土琵琶》,半个世纪以来还在传唱,受到热烈欢迎。
在创作中吕其明还始终坚持“下生活”。有一年,在接到为纪录片《大庆战歌》作曲任务后,他二话没说买了火车票就踏上了冰天雪地的大庆,与石油工人们同吃同住,冒着零下三十多度的严寒体验生活。为给纪录片《鞍钢在建设中》作曲,他又在鞍钢生活了近两个月,在厂房里体验生活,访问劳模。
“之所以这样做,因为我深深地懂得,只有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从人民生活中汲取音乐创作源源不竭的养分,我的作品才能真正触碰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心灵,产生共鸣。”吕其明说。
年轻时候的吕其明
《红旗颂》2019年才定稿
艺术创新永无止境,追求作品的完美并让听众满意,是吕其明一生的奋斗目标。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由他创作的《红旗颂》在许多重要场合被无数次地演奏,成为中国音乐舞台上上演率最高,电视、广播播放次数最多的音乐作品之一。但他始终觉得由于当时“功力”尚浅,没有达到 “一锤定音”的程度,故而足足半个多世纪以来他都在反复推敲、反复修改,《红旗颂》终于在2019年定稿。
离休后,吕其明几乎跑遍祖国的大江南北,义务为海陆空部队写了近30首军旅歌曲。有人问他“你创作了这么多歌曲,从来没有拿过一分钱稿费,图的是什么? ”他说其实,他就是为了感恩党和人民。“我的青少年时代都是在部队度过的,是部队培养了我。离休后,我就想一定要为部队做些什么。我为我们的海陆空部队写歌,还给战士们讲革命传统,以了却我的心愿。”
对于吕其明来说,为祖国、为党、为人民而创作,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他一辈子的追求。2007年前后,他决定写一部新的交响组曲——《使命》,要在音乐舞台上讴歌党的伟大历史征程。经过四年多的日日夜夜努力,这期间即使住进了医院,他仍然没有停止创作的脚步,终于在十八大召开之际,在上海文化广场 《使命》隆重推出,引起热烈反响。
如今,已经90岁高龄的吕其明每天依然会待在他的书房里。用吕其明自己的话说:“我要争分夺秒地再为大家留下一些作品。”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