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含金量不足的“顺风车之王”,头上始终有着达摩克利斯之剑

2020-10-14 18:5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江小桥 财经无忌 收录于话题#商海浮沉43个

出乎所有人意料。

10月8日,嘀嗒出行向港交所正式递交上市招股书,拟在港交所挂牌上市。

在滴滴IPO传闻甚嚣尘上、扑朔迷离的时刻,所有人都觉得,滴滴肯定会是出行领域第一个上市的企业。但没人想到,很可能即将成为中国“共享出行第一股”的却是嘀嗒出行。

相比滴滴、美团、哈啰的全赛道,高德的聚合流量平台等,嘀嗒在出行市场一直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嘀嗒的业务单一且另类,只有顺风车和出租车。

嘀嗒抢先上市的的背后,是中国出行市场的暗流涌动。从互联网出行公司到地图服务商,从生活服务平台到车企,纷纷布局出行市场,这一市场也正在从单一出行变成生态协同之战。

但嘀嗒看起来仍然没有滴滴们那样的野心,嘀嗒此次赴港上市,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扩大用户群及强化营销与广告推广。这也意味着,嘀嗒的故事依然单薄羸弱,上市后对出行市场江湖能带来多大的搅动,还完全是个未知数。

嘀嗒招股书显示,嘀嗒出行的主营业务为顺风车和网约出租车。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咨询公司报告,2019年嘀嗒在顺风车市场排名第一,市占率为66.5%。

嘀嗒是怎么成为顺风车之王的?梳理嘀嗒出行的发展轨迹,会发现嘀嗒分别主动和被动地赶上了两次机遇。

比滴滴晚两年,嘀嗒出行的前身——为私人小客车合乘、车主和乘客提供顺路搭乘的“嘀嗒拼车”在2014年上线。也正是在这一年,中国的出行领域战事开始打响,滴滴等主流玩家将核心力量倾向了快车、专车等主流赛道。

“当时也曾考虑过快车和专车市场,但由于快车业务与专车业务都已经有公司在做了,顺风车才是嘀嗒的机会。” 嘀嗒出行创始人宋中杰曾表示。嘀嗒在起步阶段就做出了差异化竞争的选择,将发展重心全部放在了“顺风车”业务上。

这使得嘀嗒出行避开与巨头之间的正面竞争,并逐渐站稳脚跟。直到2018年,嘀嗒又赶上了另一个机遇,而这次机遇是滴滴给的。

滴滴顺风车业务因几次安全事故而展开多次整改,并在同年宣布无限期下线,下线时间长达435天。这一年多的时间,顺风车用户、司机快速向嘀嗒迁移,造就了嘀嗒出行的崛起。

这在招股书中以一些看起来不错的数据得以呈现。

2017年、2018年和2019年,嘀嗒的营业收入分别为0.49亿元、1.18亿元和5.81亿元,三年累计增长近12倍。其中2019年与截至2020年上半年的六个月,嘀嗒的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1.72亿元和1.51亿元,利润率为29.7% 及48.6%,利润在整体增长。

2019年,嘀嗒的平台交易总额110亿元中,顺风车业务占了近八成,为85亿元。根据嘀嗒此前公布的数据,至2020年9月,其已实现连续15个月盈利。

但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招股书中的市场份额只延续到2019年,而如今的顺风车正在面临新的变局。

2019年11月20日,下线15个月之久的滴滴顺风车在哈尔滨等7个城市重新上线,到今年6月已陆续在全国300个城市重新试运营。目前滴滴顺风车的日完单量虽然与下架前日均上百万的成绩还相去甚远,但相比重新上线初期已经增长了近40倍。

考虑到顺风车曾是滴滴最赚钱的业务,滴滴绝对不会坐视嘀嗒的崛起。根据贝恩咨询发布的《2019年亚太区出行市场研究报告》,滴滴顺风车无限期下线前,曾一度实现单均盈利。相关报道显示,2017年,滴滴顺风车成交总额接近200亿,收入为20亿,净利润达到9个亿。2018年则翻了一番,成交总额400亿,净利润20亿。要知道,2017年滴滴的净利润也不过才10亿。

而顺风车赛道上也还有其他玩家。哈啰顺风车宣布2019年订单达到8000万单,高德也于2019年6月重新上线顺风车。。

如果考虑到滴滴在顺风车市场的收复失地已经开始,以及哈啰、高德的虎视眈眈,嘀嗒的这一市占率真正有多少含金量还未可得知。

而另一个数据月活用户数的含金量也值得商榷。嘀嗒招股书表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嘀嗒平台的平均月活用户为1470万名。

但易观千帆数据也显示,2020年4月中国顺风车服务平台月活跃用户规模数据显示,滴滴依然以5334万人位列第一,哈啰以1637.5万人排名第二,而嘀嗒仅以557.9万人排名第三。而 8月份APP应用的月度排行榜中,滴滴出行仍然坐稳出行领域的霸主地位,月活跃用户高达6543.1万,而嘀嗒出行的月活人数为658.6万,仅是滴滴的1/10,甚至比不上滴滴今年推出的子品牌花小猪946.1万的月活。

不同机构和不同统计方法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但有一点由此可以推论,随着滴滴顺风车的重启,2020年的顺风车市场正在发生变化,而这一变化并未体现在嘀嗒的招股书中。

按照嘀嗒招股书中所描述的愿景,嘀嗒上市后募资将用来扩大现有的顺风车和出租车主营业务。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中国四轮出行市场包括出租车扬招、出租车网约、网约车及顺风车,于2019年,订单总数分别约为194亿、7亿、98亿及3亿。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预测顺风车市场将成为增长最快的细分市场,其交易总额将由2019年的人民币140亿元增至2025年的人民币1139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41.8%。

但现实并没有数据能够确切佐证这一预测。根据Analysys的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顺风车市场的交易规模达到了232.14亿元,同比增长21.29%。到2020年,市场交易规模预计达到369.6亿元,这相对于超过5000亿规模的整个网约车市场来说,显然只是一个细分赛道。顺风车在出行市场中的天花板并不高。

而嘀嗒的另一个主营业务也并没有成长起来。2017年,嘀嗒开始做出租车。招股书显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嘀嗒已在86个城市提供出租车网约服务,并与17个城市的市级或区级出租车协会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公司2019年度完成出租车搭乘网约订单1.1亿份。

嘀嗒能够成为最早布局出租车业务的网约车公司,不能不说这是宋中杰的远见。

出租车网约化和数字化的大趋势下,今年网约车企业纷纷入局出租车业务。9月1日,滴滴宣布重启快的品牌,将旗下“滴滴出租车”业务升级为“快的新出租”,同时宣布投入1亿元专项补贴。数日后,快的新出租宣布与银建出租、新月联合、北方北创、银山出租、三元出租及赛达福等北京26家出租车公司达成合作,北京超6万辆出租车接入滴滴平台。

同期,高德也宣布与金银建、北汽出租、新月联合、北方北创等北京多家出租车企业达成合作,上线车辆将超过3万辆。

这背后是出租车这一巨大的天然合规存量运力,对谁都是个香饽饽;另一方面则是出租车网约化、数字化带来的2B服务商业机会——网约车企业们针对数字化的问题,为出租车企业推出了各自的线上管理系统,比如滴滴的桔行系统,嘀嗒的凤凰出租车云平台,高德也推出了自己的出租车数字化方案。

但入局最早的嘀嗒似乎并没能抢到先发优势,三年过去,被宋中杰视为嘀嗒增长“第二条腿”的出租车业务,仍然没能让嘀嗒成为迈开双腿奔跑的巨人。招股书显示,嘀嗒2019年顺风车收入占比达到91.9%,2020上半年占比达到87.8%。

嘀嗒自己也很清楚这一点:其产品未必能够获得广泛的市场认可,或根本无法获得市场认可。

嘀嗒没有新故事。即使有,也还是那个一条腿走路的老故事。

嘀嗒的IPO或许并没有向外界传递出什么确切的信号,但大众却倾向于相信这一举动意味着中国出行市场的“一超”局面有望打破。毕竟,谁都希望一个多元化竞争的市场。

但相比滴滴这样的巨头,嘀嗒有没有为未来可以想见的出行战争构建好护城河?

先来看看滴滴是怎么做的。滴滴的护城河,在于资本和技术双重加持下的全场景,已经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出行生态,成为一个交通出行的基础设施。

滴滴目前在专车之外,开辟了快车、青菜拼车、顺风车等多元化的业务体系。这带来的是获客和留存的优势。因为从行业性质来看,无论是快车用户,还是出租车用户,亦或是顺风车用户,一定程度上用户需求与属性是高度重合的,这也意味着像滴滴这样有着较大流量优势的平台能快速进行各业务模式之间的相互渗透。

背负着阿里出行梦的哈啰出行也无论如何都不是一个可以忽视的“新人”。在痛失快的之后,阿里对于拼完出行版图的渴望便一刻未曾停息:全资收购高德,并于2018年3月进军网约车、借款ofo、投资哈啰出行……现在又要自己下场做自营网约车。哈啰同样也是一个试图站上出行全赛道的选手。

巨量的用户体量,和丰富的出行场景生态,使得这样的企业拓展顺风车业务都会非常平滑,成本和效率都会比垂直应用更优,顺风车很难用单一应用的单一场景来支撑长远发展,这个逻辑和共享单车无法独立发展,而需要整合到美团、滴滴这样的大平台中类似。

因此,嘀嗒如果不能横向拓展顺风车之外的应用场景,其很难和滴滴这样的全场景平台抗衡。固守在顺风车这一个主赛道,嘀嗒其实没有竞争护城河。拼使用场景丰富度、拼司机和用户规模、拼烧钱补贴实力、拼技术运营能力,滴滴都可以完胜嘀嗒。

不过,或许嘀嗒的利好在于,顺风车作为一个对于安全要求极高的领域,使得体量巨大的巨头们不敢过于激进,另一方面,顺风车业务只是滴滴们“一千零一夜”中的一个故事,而同样需要上市的滴滴们还有太多的新故事要向资本市场讲述。因此,嘀嗒只要保持顺风出行这个场景不缺失、不出重大安全事故,就有进一步生存发展的空间。

不出意外,嘀嗒率先上市只是时间问题。只是,唯一让嘀嗒感到不安心的是,头上似乎始终悬着达摩克利斯之剑。

嘀嗒需要新的故事。

原标题:《含金量不足的“顺风车之王”,头上始终有着达摩克利斯之剑》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