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媒体:9月诺如病毒感染数远超新冠,为何学校成高发地?

徐婷婷、邱越/“健康时报”微信公号
2020-10-13 14:26
绿政公署 >
字号

“健康时报”微信公号10月13日消息,据健康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自今年9月以来,全国多个省市的幼儿园、中学、大学相继暴出多起诺如病毒感染事件,累计感染人数甚至超过了当月新增确诊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数量。

据中国疾控中心的消息显示,自9月以来,全国已经报告超过30起诺如病毒病暴发的案例,涉及病例约1500例,案例明确显示,诺如病毒感染主要发生在学校。

而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的新型冠状肺炎疫情最新情况,今年9月,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增确诊病例共356例,截至10月9日24时,现有确诊病例206例。

也就是说,9月诺如病毒感染病例,超过境内9月新冠新增病例的4.2倍,现有确诊病例的7倍。

为何诺如病毒感染数远超同月境内新冠病例?

“不能简单从一个月的确诊数据推断诺如病毒的传播力强于新冠肺炎病毒的传播力,只能说目前刚好处于各种肠道疾病相对高发的季节”。清华长庚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林明贵告诉记者。

林明贵指出,诺如病毒病是消化道传播疾病,与新冠肺炎的呼吸道传播是完全不同的,诺如病毒的威力与新冠相比也完全不可同日而语,新冠肺炎病毒在人员密集处的传播力、对患者生命健康的危害程度、以及患者的死亡率都要远高于诺如病毒。

此外,从对疾病的认识程度来看,人们对诺如病毒的认识也远比对新冠病毒的认识要更加全面和深入。面对诺如病毒只要做好手卫生、把好“入口”食物的安全关,基本可以杜绝感染,“消化道传染病,只要确保水源安全,切断病毒入口途径,就没事了。”

中国疾控中心官网消息指出,诺如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有食用或饮用被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触摸被病毒污染的物体或表面后将手指放入口中,接触病毒感染患者,如照顾患者、与患者分享食物或共用餐具。最常见临床症状为呕吐和腹泻,其次为恶心、腹痛、头痛、发热、畏寒和肌肉酸痛,多数患者症状持续2~3天后恢复。极少数病例可发生重症甚至死亡。发生重症的高危人群为高龄老人和低龄儿童。

据林明贵介绍,诺如病毒病在全球都是相对常见的,只要感染者没有特殊基础疾病、感染的病毒数量不是特别多、身体也没有其他特殊状况,一般病毒达到自限性后患者就恢复了,且症状经过相对较轻,绝大多数患者都没有生命危险,有的甚至不需要特殊治疗就能自行恢复,“就像我们感冒一样”。

为何学校成诺如病毒高发地?

据中国疾控中心的消息显示,诺如病毒感染主要发生在学校。“我国公共卫生系统在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训练后,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但仍存在各种不足,尤其在高校表现得更为明显。这也暴露了我国公共卫生系统的短板所在。”林明贵说。

据健康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近半个月里至少有5起诺如病毒感染事件,均暴发在学校。

10月7日,山西财经大学学生出现感染性腹泻,经疾控部门取样检测,认定为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9月30日,广东省高州市石板一中发生诺如病毒感染,21名学生因腹泻、呕吐到医院留观治疗。

9月27日,安徽省郎溪县卫健委接到县中医院报告,郎溪县励志中学有部分学生近几日连续出现呕吐、腹泻症状,县疾控中心对接受治疗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确定为诺如病毒感染。

9月24日,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贝多彩幼稚园小班25名儿童中有11名儿童回家后持续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区疾控中心检测出幼儿排泄物中诺如病毒呈阳性。

9月23日,黑龙江省鸡西市所属密山市二人班乡小学发现有个别学生出现呕吐腹泻症状。黑龙江省、鸡西市和密山市疾控中心相关人员综合分析认为该事件为诺如病毒感染疫情。

“学校成诺如病毒的高发场所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现在年轻人普遍压力大、熬夜多、且缺乏锻炼,没能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导致身体体质受到影响;二是学校的饮食卫生问题亟待严抓,大多数诺如病毒病的暴发都与饮食卫生有一定的关系,疾控部门一定会介入调查,确定病毒来源。”林明贵告诉健康时报记者。

林明贵表示,诺如病毒病绝大多数预后效果良好,大家不必恐慌,尽量养成良好的习惯,少吃或不吃地摊食品,选择卫生安全的用餐场所。学校、部队等集体生活部门要尤为注意饮食卫生,务必把好水源和食物的安全关,避免采购容易变质的食材,“尤其是海产品,鱼虾类食物尽量少碰,海产品变质或加工不当都会导致此类问题的出现。”

(原题为《9月诺如病毒感染数远超新冠,为何学校成高发地?》)

    责任编辑:姚俊俊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