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懂拍卖理论的人生,可以省钱?

2020-10-13 18:1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巴九灵 吴晓波频道

昨天傍晚,202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公布,授予Paul Milgrom和Robert Wilson,以表彰他们对拍卖理论的贡献。我们的特约作者司马懿赶稿一篇,来和大家聊一聊本届诺奖得主及其“拍卖理论”。

这确实是微观经济理论在上个世纪最成功的应用之一。

文 / 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在2014年暑假,我回到自己博士毕业的地方——法国图卢兹经济学院进行学术访问。秘书给了我一间办公室的钥匙,房号为MF007。这是一个很小双人办公室,就是给访问者提供一个在学院内落脚的地方。

我在办公室安顿下来不久,一位表情严肃的老先生走了进来,亲切地和我打了个招呼,说自己的办公位在我对面,一会可能会有学生来找他问问题,会有些声音。

我表示没关系,说正好一会儿我就出去了。当时,我只觉得这位老先生有点面熟,似乎在哪里看到过,这位老先生的样子是这样的:

不久后我就出去了。等到下午和博士时期的导师一起喝咖啡聊天。

导师说:Paul Milgrom来访问了,你有空可以找他聊聊。

我说:哦,好的,他的办公室在哪?

他说:MF007。

我:……

是的,上午进门的那位老先生,就是2020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之一,Paul Milgrom。另外一位获奖者Robert Wilson则是Milgrom的导师,他们的获奖原因是对拍卖理论的贡献和拍卖形式上的创新。

说到拍卖理论获得诺奖,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可能是:啊?研究拍卖都可以得诺奖?这事有这么重要么?

拍卖看起来是一个小行业,并且和人们生活中的交集也不多。但是拍卖理论的应用远远比直觉上所感受到的更加广泛。因为拍卖这件事情抽象出来,就是多数人通过出价或者其他方式来展示实力,竞争少数的资源。

那么平常工作中对职位的竞争,产业链中对渠道和原材料供应商的竞争,本质上都存在着“待价而沽”的情况。而这些都可以在Milgrom的框架下,解释为一种具体的拍卖形式,纳入拍卖理论的范畴。

从这个意义上说,拍卖理论不仅仅对于上拍卖行买东西有启发,而且对于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和启示。甚至我们讨论冠姓权争议的时候,也聊过拍卖理论。再比如很多人迷恋的股票投资,其实股票市场本质上就是一个投资品的双边拍卖市场,所以拍卖理论也可以指导人们投资股票,可以根据机构交易员和基金经理的买卖行为,去推断这些机构对某支股票的真实估值区间,从而结合市场的波动,做出更加理性的反应。

拍卖看起来很简单,有一个拍卖者,和很多竞标者。拍卖者制定规则,竞标者出价。那么拍卖理论的作用是什么呢?

首先,竞标者们之所以出不同的价格,根源在于其对拍卖品的心理价位不同,与此同时,每个人还要估计其他人的心理价位,来决定自己的竞标数字。如何才能在竞标数字和成功概率之间,取得一个最优的均衡点,是竞标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而竞标者的对手,不仅仅只有彼此,还有拍卖者。对于拍卖者来说,他拥有设计规则的权力——也就是可以选择“怎么样才算赢”。目前经常用的基本拍卖形式就有:

◎ 英式拍卖:大家轮流举牌出价,最后价高者胜;

◎ 荷兰式拍卖:价格一开始特别高,不停地往下降,先举牌说“这个价我要了”的人获胜;

◎ 一级密封拍卖:大家把价格写到纸条上装进信封里,拆开之后,价高者胜,支付自己的拍卖价;

◎ 二级密封拍卖:和一级一样,不同的是,价高者胜,但是支付第二高价的价格;

◎ 所有人都付钱的拍卖:和一级一样,但是只要拍了就要付钱,不管最终赢不赢。但是只有价最高者能真的拿到拍卖品。

如何根据拍卖者和拍卖品的特点,来灵活选择,甚至于创造新的拍卖形式,让拍卖者获得最大的利益呢?这也是拍卖理论所要研究的内容。

作为信息经济学,尤其是机制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应用,这次的诺奖和之前颁发给Eric Maskin和Roger Myerson,用以奖励其在机制设计方面贡献的诺奖,可谓是一脉相承。其实这两个人在拍卖上已经做了很多的工作。但是早期的拍卖理论假设过于严格,和现实的吻合度不高。

比如说,Myerson假定竞标人对一件商品的估值是独立的,互相不影响——我们知道现实中可能就不是这样的,而是很可能一个人的估值高低和另外一个人的估值之间是有关联的。

比如一件古董,本来我的估价是100万。但是你拍出了150万,那我可能觉得你有一些私底下的渠道,了解到这件古董的真实价值远远高于100万,那这样我的估价就会被影响了。所以这就违背了“估值独立”的假定。

在这种情况下,每个人的报价就不仅仅揭示了自己的估值信息,同时还会影响其他相关联人的估值信息,而多出来的这部分关联信息,在传统的拍卖框架下是不考虑的。

对于拍卖规则设计而言,这部分关联信息是有价值的。

英式拍卖这种大家轮流喊价的过程,其实就是每个人在报价的同时,都把自己所掌握的信息的一部分暴露给了还在竞价的人,于是人们不断更新着自己的信息,到最后往往能拍出来更高的价格——这对于一些主观性很强的拍卖品,比如古董来说,显然是有利的。

而密封拍卖因为是一锤子买卖,没有信息更新,所以拍出来的收益就没有英式拍卖高。这就揭示了为什么古董拍卖会中,英式拍卖如此流行的原因。

这种竞标者之间通过报价来展示信息的行为和互动,Milgrom把它定义为“显示博弈”(Revelation Game)。

Milgrom同时还是经济学理论泰斗中少见的,理论和实务两手都很硬的大师。

对经济学的实用性,一直以来都有很多的质疑——你们搞这么花里胡哨的模型,到底有什么用呢?人们真的是按照你们设计的模型来思考和行动的么?

对于这样的质疑,与其说理,不如用实践来证明。Paul Milgrom创建了Auctionomics公司,同时担任了这家公司的董事会主席。这家公司提供两个业务:

一是买方咨询。作为竞标者,如何拍卖才能用更少的钱获得自己想要的商品呢?他曾经指导SpectrumCo,在美国66号拍卖会上取得了频谱拍卖史上的最强的表现。

Auctionomics官网FAQs讲述了这个案例

“为什么要用Auctionomics?”

“因为新的观点有时可以省很多钱。”

和T-Mobile以及Verizon相比,在同次拍卖中,SpectrumCo的中标价节省了近12亿美元(SpectrumCo仅仅支付了7亿多美元,相比之下,T-Mobile和Verizon可谓是冤大头了),这也是美国频谱拍卖史上最大的价差,甚至促使联邦通信委员会(FCC)试图改变拍卖规则——而改变拍卖规则这事,全世界还能找到比Milgrom更合适的设计师么?

这就是Auctionomics的第二个业务——帮助卖家设计拍卖机制。美国FCC,自然心悦诚服地成为了Milgrom的客户之一。他设计的改进型英式拍卖——同步多轮拍卖(Simutaneous Multi-round Auction)机制,帮助FCC大大提升了拍卖的效率。这一经典案例也成为了经济学家们用来说明理论的实用性的例子。

一家公司,交易的双方都高价聘请做为顾问,视为核心竞争力。

能把生意做到这个份上,背后正是Paul Milgrom独步天下的拍卖理论的支撑。

恭喜Paul Milgrom实至名归,收获了经济学界的最高荣誉,这确实也是微观经济理论在上个世纪最为成功的应用之一。

最后说一个小八卦,尽管Paul Milgrom在拍卖设计上,把拍卖者和竞标者的心理算得透透的,但是唯独没有算准诺贝尔奖委员会的心思。

诺奖委员会在10月11日午夜打电话联系他怎么都联系不上,最后还是他的邻居——另外一个获奖者Robert Wilson半夜敲门才找到他,通知了其获奖的消息。

如果Paul Milgrom在社会选择理论上发力,下次如果能把诺奖委员会的心思和投票算得妥妥帖帖,没准还会有第二个诺奖呢!

作者 | 司马懿 | 当值编辑 | 李梦清

原标题:《202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懂拍卖理论的人生,可以省很多钱》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