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活动 | 2020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设计学委会年会—— 聚焦“城市•人居•设计”

2020-10-12 17:2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9月22日,2020中国城市规划学术季-城市设计学术委员会年会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在北京举办,会议主题聚焦“城市•人居•设计”。

内容来源:城市设计学术委员会

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设计学术委员会主办,北京清华同衡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承办的2020年城市设计学术委员会学术年会于2020年9月22日在北京召开,主题为 “城市•人居•设计”。

本次会议聚焦于新时期新形势下,如何将城市设计的方法应用于城市存量更新,塑造宜居的城市人居环境、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旨在探讨城市设计在城市更新、人居环境建设、城市特色塑造等方面发挥的作用。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设计学术委员会秘书长邓东,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城市设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清华同衡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兼总规划师袁牧主持了会议。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教授王建国,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石楠,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袁昕分别致辞。会议邀请到金广君教授、张杰大师、崔愷院士、陈为帮先生、边兰春教授做主旨报告。

致 辞

主持人邓东秘书长首先阐述了本次学术年会的主题“城市•人居•设计”,并邀请了王建国院士、石楠秘书长和袁昕院长分别致辞。

主持人:邓 东

学会城市设计学术委员会秘书长

主持人:袁 牧

学会理事、城市设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清华同衡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兼总规划师

致辞:王建国

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教授

王建国院士首先表达了对城市设计年会圆满举行的祝贺。王院士指出,近年来我国城市设计领域的社会实践不断,雄安新区启动区、起步区、北京城市副中心、海南自贸区等国家决定的新区建设都是重要实践。中国在数字化城市设计、历史城市保护更新、社区营造等方面的成果处在国际前端位置。当下,在国家城乡规划管理工作体系改革变化的重要历史时刻,中国城市设计如何进一步发挥自身的学科专业特长和优势,在国土空间规划、新型城镇化、城市更新保护、城市人居环境品质提升等方面再立新功,是我们面临的重要使命。

致辞:石 楠

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石楠秘书长认为,城市设计学术委员会作为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重要的二级学会,其活动特色可以概括为“三有”。第一,有料。内容质量高,既能贯彻国家方针,又有学术交流价值;第二,有趣。有特色有风格,既有学术研讨,还有调研观摩,沉浸式体验让人感同身受;第三,有情。切入点好,贴近百姓生活,有温度有情怀。城市设计事关城市高质量发展,事关人民生活的满意度。并在致辞的最后,对城市设计学委会各位专家表达了感谢。

致辞:袁 昕

学会常务理事、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袁昕院长表示,城市设计学术探讨的温度和热度持续提升,应该把设计的重点首先放在城市和人居上。新时期的城市设计要摆脱由美学定义的单纯方法,更加注重城市社会的建构。不仅要有硬的载体,也要有软的内容,包括机制、方法、模式等。要参与到公共政策制定和设计治理中,关注设计的过程而不仅是结果。同时,城市设计应该既有空间环境设计,也有机制设计,既有设计师的设计,也有社会的参与。发掘城市内在基调,从总体到局部,从宏观到微观。新的发展阶段,城市设计的管控模式走向综合治理,城市设计要探索如何更好地嵌入规划体系中,在国土空间规划和社会治理上发挥更大作用。

主 旨 报 告

01

中国特色城市设计“特”在哪里?

报告人:金广君

学会城市设计学术委员会委员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金广君教授指出,城市设计是一个基于经验的应用学科,因此运用“循证研究方法”广泛学习前人经验和教训是这个学科发展的正确路径。

报告回顾了国际的城市设计经验,指出较早时期城市设计是规划与建筑学、景观建筑学间的“桥”,之后在此基础上又加强了城市设计与相关专业从二维到三维的联系节点。当下的城市设计是一个独立学科,同时也是一个融贯学科,其重心侧重于研究城市生活、空间形态及城市开发的对应关系。报告总结了城市设计的三个创新点,即在城市意象、实施过程和社会文化上的创新。城市设计成果作为“桥”应该具有时间与空间的双重特征。

随后金教授讨论了中国城市设计与国际的相通之处,并指出中国城市设计的“特”是在我国特殊的人口数量与密度、我国不均衡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特色社会主义法制制度。报告在最后提出了“可不可以没有城市设计”、“什么是城市设计”、“城市设计应是法制化还是法定化”三个问题,引发大家的思考。

02

城市更新与风貌特色塑造

报告人:张 杰

学会理事、城市设计学术委员会委员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清华大学教授

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

张杰教授以“城市更新与风貌特色塑造”为主题,重点探讨了城市更新与城市风貌特色营造的基本内涵,以及如何在更新中达到城市的风貌特色塑造。

张杰教授指出,城市特色风貌是城市物质形态特征、社会文化和经济特征的综合集中体现和积极反映;特色风貌是长期积淀而成的,动态发展的,并且应该通过公共认识途径与表现进行感知。城市更新的动因,主要包括既有环境的衰退难以满足既有功能需求、基本功能的变化引发的更新、新技术、产品刺激、新需求引发的更新等。

他认为,在城市更新和风貌塑造中需要尊重现代城市的复杂性,避免现代建筑与城市设计的弊端形成简单粗暴的统一,并且需要尊重事实,防止杜撰臆想中的风貌。需要对变化的城市采取可持续的管理理念,保护与发展之间寻求合理的平衡。活化利用特色资源,并进行综合织补,保存发扬多样化历史信息,尊重城市肌理,更新出人民生活可以享受的空间。

03

山水之间的规画

报告人:崔 愷

学会常务理事、城市设计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名誉院长、总建筑师

崔愷院士做了题为《山水之间的规画》的报告。崔院士提出,把规“划”改为规“画”是因为“划”比较生硬,也比较理性,缺乏一种感性的、艺术性的感觉,所以“划”出来的城市千篇一律,没有特色。他结合自己工程实践中的观察和思考,尤其是在山水之间如何用“画”的方式,逢山绕个弯,遇沟架个桥,撞树拐一下,老房留一片,指出要让“规画”出来的城市与自然本底嵌套起来。同时,画出来的城市街区还要有“规”矩,好的规则会推动城市和建筑向绿色生态的特色发展,而时下好的理念落不了地的部分原因是规划制约。

最后,通过对黔西南州万峰林新区规划、南京紫东地区核心区城市设计、景德镇高铁商务南部片区规划、景德镇艺术大学校园规划四个实际项目的分享讲述了山水规画的具体内涵。他表示,他无意修改“规划”两字,但希望规划师做规划时要有“画画儿”的感觉,才能“画”出最新最美的人居环境。

04

城市设计大有可为

报告人:陈为帮

学会原副理事长

陈为帮先生指出,我国城市发展面临新形势,两个百年交汇点,又是世界百年未遇之大变局,巨大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要求我们有新的战略思考。今年9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明确要求全党全国:“要办好发展安全两件大亊”。这是非常重要旳指示。我国城市发展要切实贯彻中央这个精神。城市的科学发展,对强化国家安全十分重要。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要服从这个国家大局。他认为,城市规划设计工作的重点应当放在"实体城市",即市区或主城区。"行政区城市”包括广大农村,实际上,"行政区城市"的城市规划己经成为一种区域性规划。城市规划不是区域规划。城市更新和城市设计都只能是"有限目标",重点在"实体城市"。主要应当抓好旧区改造、公共空间开辟与提质、强化安全等。城市设计要搞好,需要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密切合作。四川汶川震后重建,就是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密切合作的典范,要总结经验,共同开创城市设计新局面!

05

城市设计的价值导向

报告人:边兰春

学会常务理事、城市设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边兰春教授提出“城市”需要有价值导向的设计,“设计”可以为城市创造出价值。在过去的城市设计中,私人价值、社会资本对城市的影响等要素往往被忽略,项目背后的故事更需要我们给予重视,如何维护和尊重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是城市设计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并从理论发展的认识、实践特性的思考、价值导向三个方面展开讲述。边教授首先从“两个路径”、“双重视角”介绍了城市设计的理念发展,随后从城市设计的尺度、维度、难度以及城市双修的实践剖析了城市设计的实践特性,最后从“三位一体”的学科融汇、综合素质、设计教育来说明了城市设计的价值导向。他指出,城市设计不仅仅是空间塑造,更是对理想社会生活的引导,“我们”很大程度上是由“我们所居住的环境”定义的。

优秀成果报告

01

以文化基因破题特色风貌——北京城市基调与多元化研究

报告人:徐碧颖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详细规划所主任工程师

报告围绕“北京城市基调与多元化研究”的内容,从纲领性的角度探讨如何建设首都,分享探寻北京城市文化基因的历程。研究着重开展了四大主题活动,包括市规划委开门共商活动,邀请多方征集的方案;举办主题展览,进行方案成果展示与“我眼中的北京”的照片征集活动;邀请座谈,就多元化的定义和城市基调进行专家讨论;面向公众进行问卷调查,进行城市基调与多元化的认知调查。形成了对北京基调与多元化的共识内容,即“基调与多元化辩证统一,谋求写实,可感知的成果;宏观微观并重,秩序与体验并存;传承历史、面向未来并重的价值导向”。

研究以文化思维破题城市空间,确定城市基调和文化的内涵特征,打造行动纲领,指导下一步建设,制定事权操作行动指南,聚焦管理落实。探索规划引领价值导向,凝聚社会共识,推动规划内容的共商共编、共建共享的目标愿景,以彰显首都形象,实现精细治理。

02

苏州总体城市设计——存量时代,回归精致天堂

报告人:范嗣斌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更新所副所长教授级高级规划师

报告指出,苏州的总体城市设计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的工作方法,以城市设计为技术手段重塑了苏州高品质的人居环境和公共空间,以伴随模式推动了设计实施。报告从城市空间的精细打磨、美好生活的温暖营造、设计内容落到实处三方面展开了讲述,提出要以“更精、更暖、更实”的设计手法重塑高品质的人居环境,回归曾经的精致和美好。在设计内容上,提出如何以“精细”的手法优化格局,精致修复城野关系,以及如何精致塑造公共空间,提出要将对公共空间品质的追求放在首位。在工作视角上,要以“温暖”的心态关注民生需求和小微空间,见微知著改善生活。在实施效果上,要以“实在”的态度推进设计管理和实施,通过伴随设计让规划落于实施。

03

从静态图纸到动态塑造——广州南沙新区南沙湾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及城市设计

报告人:李仁伟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详细规划一所所长

报告首先介绍了广州南沙新区南沙湾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及城市设计项目的基本情况。李仁伟所长提出,在城市设计师参与项目的过程中,不仅是方案创作阶段,城市设计师还应该积极参与到实施过程中,以确保城市设计的有效实施。应完善从编到管的程序,落实制度保障。在工作方法上,要强调全周期的编制过程,建立现场及会议协调机制,运用控规技术手段,实现了各方利益在空间分配上的均衡与协调。同时,要注重“过程式规划”理念,将众多指导现实开发的专项规划进行综合统筹,实现多规的动态协调。

04

珠海市城市设计全过程研究:回顾与建构

报告人:王世福

学会理事、城市设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世福教授对珠海市城市设计全过程研究进行了讲解。该研究以检视珠海市城市设计管控的效能为基础,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响应新时代的价值观。构建全城评估-顶层设计-标准创新-修缮落地-数字管理“五位一体”的工作体系。全城评估梳理了珠海城市设计编制与实施情况,明确了现实挑战。顶层设计坚持问题导向原则。标准创新通过编制和建立一系列设计编制指引、标准与准则等,凝练了珠海城市特色,确定核心管控要素,梳理了包括城市特色、街道分类、风貌分区等要素并进行了精细化落图。修缮落地基于多元数据识别了城市意象网络特征,辅助构建城市意象,并对重点地区进行了类型划分。数字管理探索数字化管理平台的试点,目标是建立有用、能用、好用的数字化系统。通过对珠海市城市设计全过程的研究,推动基于珠海特色的城市设计全过程、制度化、科学化、精细化的城市设计管控体系与示范实践。

05

成都天府锦城总体城市设计及重点地段城市设计

报告人:匡晓明

学会城市设计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设计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匡晓明院长分享了成都天府锦城总体城市设计案例。该项目以文化资源保护为底线:首先,通过对成都层积性与整体性的分析,识别全域文化保护要素,运用城市设计方法,建构富有活力的整体关联性生态文化空间结构体系。其次,基于底线性与关联性思维,创新编制思路,采用基于全域全要素保护资源识别的底线性思路;创新规划方法,运用基于历史文化空间体系建构的关联性方法;创新设计路径,进行基于公园城市理念的历史城区城市设计。同时还要注重项目的实施性与参与性,要提倡多元主体共治,建立过程性工作机制。他指出,规划离不开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与项目包的实施,希望用整体性与结构性的思维,通过关联性的方法实现层积性老城区的复兴。

06

上海徐汇衡复风貌区天平社区品质提升与精细治理研究

报告人:王林

学会城市设计学术委员会委员、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该研究以城市设计作为空间研究手段,制定了系列性风貌区街道设计导则来引导历史风貌区道路建设的保护更新,是对城市历史风貌区品质提升和精细治理两个维度的综合研究。

基于精细化管理的城市设计,在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采取了不同的控制措施:在宏观层面,对徐汇衡复风貌区街区整体提出“一区一则”;在中观层面,对风貌区内风貌保护道路提出“一路一册”;在微观层面,对风貌保护道路沿街界面逐栋建筑进行引导控制,提出“一幢一图”。同时,在精细治理机制上强调专业化把关、社会化参与、智能化运用。最后王林教授呼吁要重视城市建设与管理的过程,而不仅仅是效率和结果;重视共商、共建、共享的城市精细化治理,而非仅仅由上至下的城市管理;重视城市有温度的人性化尺度,而非鸟瞰式的宏大叙事与权力表达。

总 结 致 谢

朱子瑜

学会城市设计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

朱子瑜主任委员首先代表城市设计学术委员会表达了对致辞嘉宾王建国院士、石楠秘书长和袁昕院长的感谢,并进行了总结报告。

朱子瑜主任委员指出,学委会成立于2001年,一直是在规划语境下从事城市设计的研究。因此,我们才有机会,不单从形态,还要从社会,不单从宏观,还要从微观,不单是从建筑,还要从经济、地理等等方面进行研究,城市规划下的城市设计才有了一片非常广阔的天地。未来城市设计还将在城市规划的语境当中发展得更加壮大,当然也需要和其他学科中的其他部分进行进一步的融通。

城市设计首先是有用的。对于城市更新来讲,城市设计是一种技术手段;对于不同专业的协同,城市设计是一个平台,可以让各个专业通起来;对于风貌,城市设计是一个脚本,让各个角色尽情演出。其次,城市设计是有位的。我国重大战略的规划实践过程中有大量的城市设计任务。自上而下来讲,中央文件对城市设计的重视度也已经逐步清晰。2017年出台了《城市设计管理办法》,指明城市设计要贯穿规划、建设、管理的全过程,要加强和完善城市设计工作,管理好建筑设计、城市风貌,发挥好引领和协调作用。因此,城市设计要有为,有为才有位,有位才有用。要把城市设计与高质量发展、以人为本、生态文明思想相联系,要有侧重,探讨保护和发展如何平衡。要与人居环境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相联系。

最后,朱子瑜主任委员代表城市设计学术委员会对承办单位以及工作人员为会议举办的付出表达了感谢。

原标题:《活动 | 2020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设计学委会年会—— 聚焦“城市•人居•设计”》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