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腰背痛?小心变成“折叠人”

2020-10-13 07:1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名医话养生 东方卫视名医话养生

这张图是前段时间的一则新闻

图中的主人公名叫李华

因为背部严重变形,已经成了一名“折叠人”

这不是杂技表演,也不是图片修改而成

他是真的腰背直不起来了!

李华经历了什么?

从正常的人体到后期的畸形,李华经历了20年的漫长折磨。造成李华背部畸形的病从发病开始,最显著的特性就是腰背疼痛。

腰背痛的“罪魁祸首”

是谁?

机械性腰背痛

小A

因为工作或其他方面的关系,腰背疼痛是我经常的情况。难道这种腰肌劳损的疼痛就是这个病症的罪魁祸首吗?

医生告诉你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平时因为干活劳累后的腰背痛和造成“折叠人”的腰背痛完全是两码事。

因为,在医学方面来讲。前者属于“机械性腰背痛”,后者属于“炎症性腰背痛”。

炎症性腰背痛

大家要注意的是,这种炎症性腰背痛的背后,隐藏着一个狡猾至极的病,而这个病才是造成李华变成折叠人的罪魁祸首。

这类病症堪称关节炎中的高血压,也属于慢性病一类。影响之大,范围之广,让人不得不提防。一旦确诊,如不加以重视,致残率达到20%。

那么

究竟这是个什么样的病?

我们应当如何抵御?

强直性脊柱炎到底是什么?

我们应该了解什么呢?

强直性脊柱炎(AS)

是以骶髂关节和脊柱附着点炎症为主要症状的疾病。是四肢大关节,以及椎间盘纤维环及其附近结缔组织纤维化和骨化,以及关节强直为病变特点的慢性炎性疾病。

它并不是我们的脊柱本身发生了改变,而是在环绕我们脊柱上的韧带发生了炎症,这些炎症让我们的韧带发生钙化,从而形成坚硬的物质,并让我们的脊柱发生强直,动弹不得。

举个例子

左边的脊柱X光,可以清晰看到一节一节有空隙,然而另外一张图的空隙却被填满了。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就在于,X光是凸显不出正常韧带的,所以在左边的图中我们能看清脊柱;然而右图因为强直性脊柱炎,使得韧带钙化,形成了坚硬物质,X光就清晰显示出来了韧带。

就好比一根甘蔗,坚硬无比。

所以强直性脊柱炎的一切源头就是:炎症。而这也为强直性脊柱炎的狡猾埋下了伏笔。

强直性颈椎病的症状

表现为颈椎僵硬,强直于颈椎前屈位,抬头范围下降,严重的患者不能向前平视,只能看脚尖前方小的范围,还可伴有头痛、头晕、颈肩疼痛、上肢麻木、耳鸣、视物模糊、胸闷心慌等,严重患者还可导致肢体瘫痪。

强直性颈椎病是脊柱疾病的一种,起病隐袭,发展缓慢,全身症状较轻,部分病人可有疲劳、食欲减退、低热、体重减轻和贫血等表现,一般都不严重。

狡猾的强直性脊柱炎

为什么这样说呢?

初期强直的症状是因为炎症在腰背部发作,形成疼痛感。让很多人产生误解。

因为工作或生活其他原因所造成的的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等病症传来的腰背疼痛是机械性腰背痛。

而因为炎症所造成的的疼痛,属于炎症性腰背痛。

两种腰背疼痛的痛感是相似的,位置也是吻合的,但是造成的机理是不同的。

日常生活中易混淆

我们日常生活中多见到腰肌劳损的机械性腰背痛,常常与炎症性腰背痛混为一谈,认为只要好好休息就可以减轻症状。

殊不知,被强直性脊柱炎所迷惑的同时,我们也在浪费前期控制病情的时间。

如何自测腰背痛的类型呢?

1

疼痛时间

机械性腰背痛一般发病于下午或傍晚。因为从早到下午,工作一天,劳累至极,机械性腰背酸痛的感觉在这个时候最为明显。

而炎症性腰背痛最明显的时候,是半夜和早晨。炎症性腰背痛随时随地都在发作,只是当我们机体处于休息时,发炎部分就会聚集一团黏蛋白,当这些黏蛋白聚拢,就会发生痛感。

2

恢复原理

机械性腰背痛休息后能够减轻。

炎症性腰背痛休息后不能减轻,反而运动一下会有减轻的效果。刚刚说了因为发炎部分会在我们机体休息的时候,聚集一层黏蛋白,而黏蛋白在我们活动的时候会被打散,这个时候疼痛感就会减轻。

就好像一碗热粥,放的时间长了,上面会形成一层黏蛋白米浆,而我们用勺子去搅拌之后,就会散开。

3

发病年龄

机械性腰背痛一般多发于中老年。

炎症性腰背痛多发于青壮年(15-30岁)。

看到这里,

你会判断腰背痛的类型了吗?

如果是炎症性腰背痛,咱们就要重视起来了

因为强直性脊柱炎在发病

到产生身体畸形

一般是5-10年的时间

在前期予以控制是最为方便和简单的

但病情要是拖到后期

不仅治疗上麻烦重重

而且对自己的生活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治疗认识误区

既然一切病因都在炎症上,那么我们就吃抗菌药不就好了吗?

医生告诉你

要郑重的告诉大家:强直性脊柱炎的炎症,用抗菌药物来治疗,没用!

首先,这不是细菌或病菌所造成的炎症,而是一些后期感染而形成的炎症。比如一般的拉肚子、咽喉痛都有可能是炎症产生的病因。当然也有一小部分是遗传的因素。

不过大家请放心,遗传的作用仅仅在2%的概率上,所以可以忽略不计。

今日专家

戴生明 主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上海市风湿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风湿病学会委员。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