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90年代连环劫案,2020年首部警匪片《除暴》稀缺在哪?
本土化成为了警匪片的新追求。
文/bob
“大众记忆”。
2004年,面具下的阿祖在楼顶上和成龙比拼组枪成为了一代人对警匪片的经典记忆。也正是这部影片里的“阿祖”,让吴彦祖拿下了人生中第一个重要的奖项:第41届金马奖最佳男配角。
此后,吴彦祖和港式警匪片密切绑定,尔冬升的《门徒》、《枪王之王》、“麦庄”的《窃听风云》系列、林超贤的《魔警》,吴彦祖从反派演到了警察,成为了近二十年华语警匪片的一个“大众记忆”。
然而整个华语电影市场在近几年发生了极大的转向,尽管市场上依然欢迎优质港式警匪片,但更本土化的内地警匪片成为了一个大的趋势。在这个趋势下“港式”仅仅是类型的基座,故事质感和人物的共鸣只有更能和内地观众贴近,才能寻求更大可能的市场突破口。
这两年,在国产警匪片中大放异彩的王千源成为了“类型御用”,其参演的《解救吾先生》成为了警匪片“内容转向”的一个起点,而同样是在警匪片中饰演“配角”出身的他也入围了金马奖的最佳男配角。
在刚刚定档11月27日的警匪片《除暴》当中,吴彦祖和王千源的“世纪对决”成为了一大看点。除此之外,这部电影之所以引起很多人期待的关键在于其强烈的本土性。聚焦于90年代内地连环案件,通过两个具有“大众记忆”的演员去展现“本土故事”。
《除暴》在挖掘内地警匪片新的“题材金矿”的同时,实际上也体现出如今警匪片的一个创作风向,诸多待映国产警匪片都将目光放在了“本土”这一关键词上。
1
—故事“质感”—
根植内地。
出品人杨受成此前在开机发布会上表示,《除暴》的故事完全根植内地,而这也将会是合拍片发展的新趋势。除了《除暴》以外,英皇这两年也出品了《无名之辈》、《邪不压正》等影片,除了和内地头部主创班底建立合作联系外,故事的聚焦点都是发生在内地,而且是内地观众相对熟悉的本土故事。
此外,从吴彦祖和成龙主演的《新警察故事》到曾在国庆档逆袭的《无双》,英皇电影此前在警匪片上贡献了不少经典作品。
这两年,真正在市场担当重任的依然是港式警匪片。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内地警匪片将故事着眼于当下现实,从某种程度上使得市场接受度有所改变。
市场风向的转好,又让犯罪类型片将取材的范围尽可能压缩,无论是案件本身还是时代背景都过于集中,这一定程度上也造就了市场的审美疲劳。对于华语警匪片来说,目前的市场依然处于一个相对初级的阶段。作为《除暴》的监制,韩三平此前表示《除暴》补足了目前警匪片市场所欠缺的题材。
“中国不缺好的警匪片,缺的是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故事。警匪题材是全世界电影类型中的突出类型,怎么结合当下语境拍出警匪交织、正邪搏斗,讲好有质感的中国大陆的犯罪故事,是我们立志要解决的问题。”
此前,《除暴》在先行版预告片中,实际上已经奠定了这部影片的基本基调。在短短的15秒内,总共出现了友谊商店抢劫案、武江市运钞车抢劫案、普城银行中山南路杀人抢劫案、庆州矿工工资失窃案、常普广场黄金柜台抢劫案五宗案件。
不同于单一案件正邪对立的“直线叙事”,《除暴》聚焦当下市场观众并不陌生的上世纪90年代,通过五宗案件来呈现故事,在故事主线之外对于时代的展现同样是电影的一大亮点。在预告片中,五宗案件的复杂程度不仅仅在于破案的难度,实际上五宗连环案件背后涉案地点从商店到银行、从运钞车到工资失窃,从抢劫到杀人抢劫,案件背后的时代元素和人性欲望本身就有着极大的操作空间。
2
—市场“需求”—
类型需求的最大化满足。
对于经历了长达近半年的停滞之后,观众重回市场的一大关键在于影片在市场吸引力上的提升。尽管口碑成为了电影的“生命线”,但想要让观众重新“信任”电影的关键依然是类型元素的最大化满足。
对于《除暴》而言,吴彦祖和王千源的“世纪对决”成为了最大的看点,而且人物设立的层次感实际上是这类电影的一大关键。
两人此前都凭借同类型的多个角色获得了市场认可,观众对于两人有着先天的好感度。在此前发布的更名版预告片当中,两人都带着相同的头套,在脱下头套的一刹那两人正邪形象立判,但背景音里的秒表声音和枪声实际上又预示着电影本身并不是简单的“猫捉老鼠”,从电影此前透露的故事来看,犯下连环劫案的悍匪集团训练有素,而饰演首领张隼的吴彦祖多次恶意挑衅警察钟诚。
尤其是在最新的定档预告片中,吴彦祖饰演的悍匪淡定请警察“吃面”,甚至在犯下事后主动打110报警。而王千源饰演的警察在分析案情的时候也表示“我们早就被他们先盯上了”。这让很多影迷开始怀念《新警察故事》里吴彦祖和成龙的“绝命缠斗”。而电影整个故事的背景设立在了上世纪90年代,从两人的整体造型来说也让观众产生了时代记忆。
电影本质上是一个正邪对立的故事,但实际上悍匪犯案的过程中足以看到犯罪人物的“强硬”,对于电影最终的故事来说,反派人物越强也能满足观众对于“邪不压正”的快感。
无论是多次在警匪片中饰演警察的王千源还是多次饰演悍匪的吴彦祖,两人都以“硬汉”形象在同类影片中脱颖而出。而《除暴》中,两人之间的较量是很多影迷期待电影的关键所在。再加上此前凭借《踏雪寻梅》拿下多项大奖的春夏,无论是此前对同类型角色的塑造还是三人本身多次拿下电影节大奖,对于电影来说都是一种品质保证。
对于香港电影从业者来说,警匪片算是香港类型片中最为经典的一个类型。导演刘浩良此前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在跟庄文强导演工作时,庄文强导演告诉刘浩良创作警匪片要多和警察等人进行接触搜集素材,从而尽可能贴近真实。而除了人物本身的真实外,观众对于警匪片动作场面一直都有着极高的需求。
这其实也形成了警匪片的基本特点,就是在视觉语言上要类型清晰。在此前发布的三则预告片中,密集“枪声”成为了一大特点。据悉,电影在拍摄现场共使用了48支枪和6243发空包弹,爆破反应弹也达到了4312颗。动作场面的满足,对于警匪片的核心受众来说尤为关键。
在幕后班底方面,刘浩良此前执导过同类影片《冲锋车》,并且获得了当年金像奖最佳编剧和新晋导演的提名。除了导演作品外,编剧出身的刘浩良还曾参与过《一个人的武林》、《大魔术师》、《画皮》、《枪王之王》、《飞砂风中转》等作品。而作为一部内地警匪片,电影也邀请到了韩三平担任监制,此前韩三平导演也曾参与过多部同类型作品的创作,这对于电影本身而言也是一种保障。
3
—警匪片的新共鸣—
观众共鸣被激活。
从2015年,《湄公河行动》在国庆档逆袭开始,主旋律就不再是阻碍电影突破市场障碍的问题所在。随着主旋律“全民化”,如今主旋律恰恰才是电影突围的一大关键。
此前,多位主旋律作品的创作者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主旋律作品之所以能被大众所接受,实际上一方面在于作品内容尽可能的“接地气儿”,另一方面在于大众本身对于主旋律的社会认同感有了明显的加强。
这一点在警匪片上其实也有体现,尤其是去年《“大”人物》在市场取得了票房体量的突破,看到了警匪片和主旋律更紧密结合的可能性。
聚焦上世纪90年代连环劫案的《除暴》本质上还是致敬了身处一线的公安民警,在如此长跨度的复杂案件里依然“咬死不放”。但除了这一层面之外,电影实际上也契合了如今扫黑除恶的大背景,这一点是电影有可能激活观众的重要原因。
这两年“扫黑除恶”成为了整个社会的关注焦点,在各个地方开展也都取得了很显著的成效。但是在千禧年之前,90年代的犯罪案件非常猖狂,很多影迷对于类似《除暴》中的惊天劫案也留有印象。观众对于”扫黑除恶”本身的代入感,往往会在故事中投射情感。
去年,内地市场一共上映了47部犯罪类型片,累计票房达到了61.1亿。相比2017年,票房成绩几乎翻了一倍。《扫毒2》、《使徒行者2》等警匪片依旧是市场的“类型王牌”,从市场的反馈来说,警匪片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市场可能性。
今年,除了作为2020年首部警匪片《除暴》即将在11月27日上映外,还有多部警匪片待映。警匪片之所以成为制作端的热门类型,关键是在整个取材上找到了和大众连接的“共鸣点”。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