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微游上海|如何纪念一次城市漫步?拼贴出你的个性建筑!
澎湃新闻记者 朱喆
你印象中的城市漫步活动是什么样子?大抵是跟着专业导览,选择一条感兴趣的路线,边听讲解边拍照聊天,悠哉悠哉度过美好时光。
不过,今年国庆期间,在上海“网红”街区,出现了一种升级的玩法,大家漫步聆听专业讲解,再把一路所见所想做成个性拼贴画,将一次短暂的游览变为一件珍贵的纪念品。
作为上海最有名的风貌区之一,衡复历史街区是“万国建筑博览会”的缩影,如今也是最受游客欢迎的漫步区之一。
武康大楼周围满是拍照打卡的人,历史建筑修缮工程师应伊琼在人群里耐心地等待各路来宾,她将带领他们从武康路一头逛到复兴西路,同时将沿途出现的典型近代建筑风格一一讲解,加深大家对海派文化的认知。
应伊琼拿着话筒和大家讲解武康大楼本文图片除标注外均为 澎湃新闻记者 朱喆 图
“在近代上海,活跃着一批西方建筑师,他们为这座城市引入了许多欧洲建筑文化,创造了一大批极具艺术相和功能性的建筑。因此,20世纪初的上海建筑有了多元风格、鳞次栉比的风貌,其丰富程度在世界上也极为罕见”,应伊琼在开场白中说,“最为人熟知的就是邬达克设计的武康大楼”。
这座法国文艺复兴风格建筑建于1924年,第一、二两层为基座,有连续半圆券廊和水泥仿石墙面;三至七层为黄褐色砖墙,装饰丰富,建筑转角处等局部阳台。第三层有三角形古典山花窗楣,仔细观察,还会看到刻有螺旋花纹的“牛腿”造型,配合外墙的镶拼色彩,显得华贵大方。
武康大楼建筑细节
应伊琼指出,“现在我们看到的武康大楼是经过完整修缮后的样子,由于外立面空调机架、雨棚,晾衣架等附着物增多,对大楼安全和景观都有一定影响,所以修缮工程特别将二楼以上的所有空调机架位置进行了调整,做到‘横平竖直’,雨棚和衣架都拆除了。所有的空调机架也都统一定制,兼具遮挡、通风和安全美观的功能”。
武康大楼副楼(图中白色区域)
从武康路上还能窥见武康大楼副楼的背影,这栋诞生于1930年的五层高的大楼其实也是颇有意思的设计,从历史设计图上能看得出主创团队Lèdreaux & Minutti Architects & Engineers给万国储蓄会设计了一栋全新的公寓,奇妙的坡道连通两层车库。
Lèdreaux & Minutti Architects & Engineers历史设计图 资料 图
“这是从淮海中路上看上去的外景图,画面左侧并没有武康大楼,估计也是设计师的小心思吧!”应伊琼向大家解释。
沿着人潮一路向前,几幢淡黄色外墙的小洋房成为了游客街拍的背景。阳光下,外墙的纹理和装饰细节格外引人瞩目。
武康路394、396、398住宅外部细节
“这是典型的20世纪30年代在上海十分流行的西班牙式建筑,带有细小粗糙质感的外墙是水泥拉毛纹理,门廊和窗洞多为圆拱形,门或窗见有特制的西班牙螺旋形柱子”,队员吴小姐认真地在笔记本上写下导览中的关键词。
队员记笔记
一行人经过位于392号甲的别墅时特地停了下来,应伊琼说要看看周围独特的“柱子”。
武康路392号住宅细节
她援引学者李天纲在《武康路》的说法,介绍了这幢“仿文艺复兴式”的建筑有独具特色、变异的爱奥尼亚柱子;别墅对面395号是一幢巴洛克风格的花园住宅,“每层都有弧形的阳台,栏杆是宝瓶形状,大家仔细看看。”
武康路395号户型阳台栏杆是宝瓶形状
武康庭门口也人满为患,漫步小队只能到马路对面看看房子。对照着一张法国文艺复兴风格建筑设计图,大家也都看出了其中的门道,二楼阳台有简化的爱奥尼克券柱结构和立面局部装饰的欧洲古典元素,树影斑驳中,清水红砖和人字坡红瓦屋顶若影若现。
法国文艺复兴风格建筑设计图
武康路378号武康庭建筑局部
另一处在树荫下惹人注目的就是“罗密欧阳台”,得益于它被赋予的浪漫色彩,这个曲线形铸铁花饰阳台也成为了人们了解西班牙建筑的标志之一。
“罗密欧阳台”
宁波女孩小秦是建筑设计专业大三学生,行走一路她都拿着《武康路建筑地图》一书对照参考,她说现在学校里正好学到了近代建筑史,上海衡复地区又凝聚了各式特色的老房子,亲眼看看远比“纸上谈兵”来得有效。
武康路370号
她说:“如果对比武康路370号、240号开普敦公寓和115号密丹公寓,你从建筑整体线条和装饰上就能直观感受到现代派建筑和装饰艺术建筑两种风格的不同”。
武康路240号开普敦公寓
武康路115号密丹公寓
站在湖南路口的国富门公寓门口,应伊琼拿出一份历史建筑结构示意图,看得到原本公寓层高和2楼,3楼大套房的具体布局。
国富公寓建筑档案图
她仔细介绍说:“这栋公寓始建于1936年,设计师是俄国人Gabriel Rabinovich,他是当时哈沙德洋行的签约建筑师,从老图纸上看,大楼原本只有4层,楼上的阳台用的是横线条钢管栏杆,很有现代派建筑的特征。”
国富公寓阳台
节日里的武康路人满为患,大家听讲解时也不免被来来往往的行人打扰,一行人都有点想“逃”。
复兴西路路牌
从武康路转进复兴西路,一直往东方向,大家就像进入了理想的漫步世界。能看到游客的大概只有147号柯灵故居。
队员张生爱好文艺,他说了解中国电影的朋友都会来这里打卡一下,看看名家生活过的地方。他随口一提,“这栋房子也是西班牙风格建筑吧”。
复兴西路147号柯灵故居
应伊琼随即拿出一份资料,近代上海建筑专业期刊《中国建筑》第一卷第一期介绍的“西班牙式公寓计划大要”,图上的建筑示意和柯灵故居一模一样,图片角落里写着“奚福泉建筑师设计”。
《中国建筑》第一卷第一期介绍的“西班牙式公寓计划大要”
“奚福泉是我们中国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仔细看他对这栋楼房的设计,简洁又紧凑,一底带三楼,有半圆形券门、螺旋柱券窗,以及铁艺装饰、米黄色水泥砂浆拉毛外墙、红色屋面筒瓦”,她说,“奚福泉的设计做到了丰富且平衡,与我们在武康路上看到的那些西班牙式住宅也不同。”
织城studio还准备了各风格的建筑解说图,应伊琼给大家讲解结构细节
继续往前到永福路路口,看到立面筒瓦坡顶、券齿线脚、拱券窗洞、绞绳形式柱,铁花格栅等元素,又一栋西班牙建筑出现了。
衡复风貌馆(永福路复兴西路一侧)
“这是大名鼎鼎的公和洋行的作品,海关大楼、沙逊大厦、永安百货等等上海地标都是他们的设计。比起在外滩的那些宏伟大楼,这栋房子小巧玲珑,现在作为衡复风貌馆,大家可以预约参观,从房子里看到更多精巧的细节。”
复兴西路沿路洋房美景
再往前走,到复兴西路接连乌鲁木齐中路口,白塞仲公寓和麦琪公寓依旧是一派生动的生活景象,也难怪有队员感慨,“这里很接地气!”
麦琪公寓
应伊琼介绍说,“这两栋都是赉安洋行设计的公寓,大家在武康路看到的密丹公寓也是他们设计,法国人赉安及其团队把上海作为了他们自己的第二故乡,将毕生所学及建筑经验贡献给了上海,留下了非常丰富的作品。”
白塞仲公寓
这两栋都是带有现代派风格的建筑,白赛仲公寓已有91年历史,至今仍时髦大气,可见设计师功力之深。
漫步之旅告一段落,一行人以为下一站就是拼贴画工坊。
等到了乌鲁木齐南路64号,看到一栋红色瓦屋顶、半露木构架山墙和清水砖墙组成的老宅,大家有些惊讶。应伊琼解释道,“这里才是我们漫步的最后一站,这栋英国乡村别墅花园住宅出自邬达克之手,原先这里是国际礼拜堂牧师住宅。”
乌鲁木齐南路64号邬达克设计的英国乡村别墅花园住宅
一行人欣赏完“好看的房子”,才跟着领队到正对面的“66梧桐院邻里汇”二楼,插画师许静先介绍了拼贴艺术的历史渊源、发展和现场素材,大家听罢便开始创作。
徐静介绍拼贴画历史和素材
有人拿出手机,依着照片打草稿,有人拿出随身携带的纸、卡片素材,细想如何搭配组合,还有人则直接拿起画笔和剪刀,开动起来。
拼贴画制作
陈女士和8岁的女儿动作迅速,很快就画起来。她说平日里住在番禺路,离武康路区域那么近却总没有时间好好走走看看,趁假期带着孩子一起了解老房子的历史,品味海派文化。
陈女士和女儿在创作中
小秦同学拿出建筑系的专业本领,灵活地剪起卡纸,她说:“我想选几个沿路看到印象深刻的元素重新拼贴,就像折衷主义建筑一样,将不同的特征风格搭配组合”。
小秦在剪卡纸
组织这次行游工作坊的织城研究室uno studio的代表张琪在采访中表示,得益于团队成员都是来自国内外高校的建筑及专业背景,他们更着重“以小见大”,通过他们自定的线路研究和策划创意,带给大家更多丰富的漫步体验,为更多人架起与历史遗产、建筑艺术的沟通桥梁。
队员拼贴画作品组图
她说:“与通常城市漫步相比,我们的活动时间有点长,希望这样‘手脚合作’的体验,让大家觉得不虚此行”。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