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环球网 | 抗美援朝中的登高英雄——杨连弟

网信北辰
2020-10-09 18:4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澎湃号·政务 >
字号

编者按: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1周年,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70年前,英雄保家卫国,出征血洒万里疆场。举国同庆之际,我们缅怀千千万万的志愿军烈士,我们致敬所有浴血奋战的英雄!山河无恙,国泰民安!

后勤保障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铁道运输又一直是志愿军后勤保障的关键环节。早在1950年12月彭德怀同志就指出:“若无火车运输,汽车白天又不能行驶,要想支持数十万军队继续南进作战是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在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铁道兵中涌现出许多英雄事迹,杨连弟便是其中一员。

在天津北辰区的一处院落,四周绿荫环抱,院落中央有一座金黄色的军人半身塑像,下方镌刻着“登高英雄杨连弟”,作为一名英雄,他并不是用枪炮杀敌,而是凭着榔头、手钳抢修铁路桥梁。

热血忠诚,开路当先锋

杨连弟,1919年出生于天津市北仓镇,家境贫寒,年幼受尽苦难,1943年,被日伪当局抓去当电业工人,终日爬杆架线,后在建筑工地当架子工。1949年2月,杨连弟参加人民解放军铁道兵部队,成为铁道纵队一支队第一桥梁大队三连的随军技术人。

1949年夏,杨连弟所在部队担负了修复陇海铁路八号桥的艰巨任务。八号桥位于陇海铁路洛阳到潼关段的崇山峻岭中,桥墩高达45米,上指蓝天,下临深涧,是当时全国第一高桥。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它几次被炸毁,只剩下孤零零的桥墩矗立在深壑中。车站上,解放军急待运往西北前线的粮食、武器弹药等军需物资堆积如山,修复八号桥迫在眉睫。

要修复桥梁,必须爬上桥墩,将上面平整后再架设钢梁,但如何登上桥墩成为难题。原计划是搭建脚手架上墩或者在大桥两侧山腰搭建吊篮上墩,无论哪种方案都需要大量的施工器材。由于山区交通不便,材料一时难以运到。大家提的几个方案,都无法实施。杨连弟几次到大桥下面观察,发现每个桥墩上每隔三米就有一根修桥时留下的铁夹板,虽然只有几寸宽,却勉强能站一个人,他想了一个大胆的方案。用带钩的杆子勾住铁夹板上的圆孔,再顺着杆子爬上去,架设单面云梯。他跟团长汇报自己的想法后,团长非常担心,但在当时徒手攀登成了唯一办法。

团领导批准后,杨连弟在全团注视下,手持长杆第一个攀登,冒着随时坠落的危险,经数小时奋战,终于登上桥墩开始施工。

登上桥墩顶后,整平桥墩又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杨连弟在仅有二三平方米的桥墩顶上搞爆破,仅靠一块木板做掩护,连续爆破100多次。10月8日,桥梁重新架好,提前20天通车。铁道兵党委给杨连弟记了一大功,并授予“登高英雄”的光荣称号。

献身朝鲜,勇于立潮头

此时的朝鲜遍地都是大大小小的弹坑、倒塌的房屋、折断的电线杆、碎石......佛流江大桥被敌机炸毁,铁路运输中断,为尽快修复大桥,杨连弟带领组员利用敌机轰炸空隙白天抢修,开创了铁道兵部队白天抢修的先例。在抢修时,杨连弟命令大家在桥下工作,自己却不顾安危攀上桥墩上作业,起梁速度比夜间增加了好几倍。杨连弟在桥墩的钢梁上站得高、望得远。发现敌机马上吹哨,指挥大家隐蔽,躲过敌机的空袭,他们仅用4天就完成了任务,杨连弟和全班战士都光荣立功。

1951年10月,北朝鲜遇上了几十年未曾有过的特大洪水,杨连弟随部队转战到满浦线,担负朝鲜著名的清川江大桥的防洪任务。这里是钢铁运输线上的重要桥梁之一,已被敌机炸毁,运输中断。桥下水流湍急,使得工程更为艰难。

杨连弟和战士们用枕木排浮桥、铁桶架浮桥等方法设法接近桥墩,在汹涌的激流中奋战30多个昼夜,先后11次搭起浮桥,但都被洪水冲走,杨连弟提出用“交叉钢梁立在江底”搭浮桥的办法,杨连弟带领几名战士将浮桥放到江心,正当他向前架设时,突然两手扑空,掉到滚滚激流中,江水立即把他吞没了。

杨连弟不会水,大家向下游追赶几百米,用一根长杆把他救上岸。连长冲他喊道:“这么危险,你怎么还不把钳子扔掉?” “浮桥没搭好,扔了钳子怎么工作呀!”杨连弟回答到。经过几个昼夜的苦战,大桥修好,满载军需物资的列车源源不断地通过这座大桥开往前线。

1951年8月,杨连弟被选为志愿军国庆观礼代表团代表回到北京,并出席了全国铁路劳动模范代表会议。此后,他又随志愿军代表团在华北各地巡回报告英雄事迹。1952年3月,已任副连长的杨连弟又回到朝鲜。

为阻止志愿军修复铁路桥,美国飞机在朝鲜北部的铁路线上投下了各种类型炸弹。杨连弟带领他的连队顽强地战斗在清川江上。敌人连续轰炸,战士们连续抢修。1952年5月15日上午9时,杨连弟在指挥战士们起梁时,一颗埋在土里的定时炸弹突然爆炸,一块弹片飞来击中他的头部,杨连弟当场壮烈牺牲。

在朝鲜战场,杨连弟与他的连队在清川江大桥战斗的时间最长,直到最后牺牲在这里,把自己的热血洒在蜿蜒秀丽的清川江畔。

1953年3月15日,杨连弟烈士灵枢从朝鲜清川江畔运回祖国,翌日安葬在沈阳烈士陵园,与志愿军英雄黄继光、邱少云、杨根思等长眠在一起。

为了表彰杨连弟的英雄事迹,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给他追记特等功,授予“一级英雄”称号,并命名他生前所在连队为“杨连弟连”;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赠杨连弟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同时授予英雄奖状、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并在熙川郡富士山上修建“战斗英雄杨连弟之墓”。杨连弟成为中朝两国人民的英雄。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特将杨连弟同志生前战斗过的陇海铁路8号桥命名为“杨连弟桥”,并在该桥西北侧建立了杨连弟纪念碑。碑面两侧各刻“杨连弟烈士永垂不朽”的红色大字,碑面专门朝着铁道,每一位乘坐陇海线列车的旅客能够瞻仰碑文,追思烈士的丰功伟绩。

◆编辑:王楠 程英美

◆来源:环球网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杨连弟烈士永垂不朽

为他点个

↓↓↓

原标题:《环球网 | 抗美援朝中的登高英雄——杨连弟》

阅读原文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