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脑血管病危险因素预防与控制 ——“三大基石”管控(一)
中国卒中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暨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2020(CSA & TISC 2020)于10月9日-10月11日采用线下+线上相结合的形式召开,此次会议汇聚了众多从事脑血管病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临床医生,一场脑血管病的学术盛宴再次开启。9日上午脑血管病危险因素预防与控制——“三大基石”管控论坛准时开场,论坛上多位专家对卒中危险因素预防与控制最新进展做了精彩的报告。我们精选了部分精彩内容与大家分享。
易损斑块的判断、药物控制及预后
许予明教授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易损斑块即具有血栓形成倾向或极有可能进展为“罪犯斑块”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涵盖了各类具有形成血栓和/或快速进展风险斑块的形态学特征。易损斑块的主要特征为斑块内有活动性炎症,薄层纤维帽及大的脂质核心,内皮细胞脱落伴表层血小板聚集,裂隙/受损斑块及严重狭窄。
易损斑块的评估方法包括影像学评估和生物标志物评估,其中影像学是识别易损斑块的重要工具,目前尚缺乏特异性的生物标志物。
易损斑块是缺血性卒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需引起高度重视。LDL-C贯穿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始终,降LDL-C是斑块稳定和逆转的核心,同时也是抗动脉粥样硬化治疗的核心。以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为靶点的他汀单药或非他汀药物治疗策略,能够稳定斑块成分阻断甚至逆转斑块进展,甚至逆转粥样硬化斑块的发展,减少心脑血管事件。
最后,许予明教授指出针对颅内外动脉斑块逆转的相关研究有待进一步开展。
房颤相关卒中防治规范与研究进展
何俐教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房颤相关卒中更严重,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及复发率高,然而在我国可能存在明显的漏诊,需临床积极关注,其中一级预防是降低发病的关键。
卒中后应加强对房颤的筛查,智能手机、手环及植入设备等可用于辅助房颤的检出,具有较高的准确性。2019年9月 ESC 会议上公布的华为心脏研究结果:华为智能手环诊断房颤的阳性预测值(准确率)达91.6%。2019年3月 ACC 会议上公布的苹果心脏研究结果:房颤的阳性预测值可高达71%。
心源性相关卒中二级预防应首选抗凝治疗,NOCAS抗凝相关的出血可使用相关抑制剂逆转。但是使用相应的拮抗剂在临床的有效性仍然不确定,其是否可以改善出血后的功能结局也尚不清楚,需要开展相关的临床试验验证。
IAC 多中心队列研究结果指出,4-14天开始口服抗凝治疗与缺血/出血性结局的降低无关,需要随机试验来确定抗凝起始的最佳时机。虽然目前急性期抗凝二级预防启动时间尚无确切结论,但实际临床中仍可参考1、3、6、12原则。
相关循证证据和指南还指出,新型口服抗凝药替代传统抗凝药具有显著优势,对于非瓣膜性房颤仍为首选。
原标题:《脑血管病危险因素预防与控制 ——“三大基石”管控(一)》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