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夜读|如果“投喂”是种本能,那么如何文明化?
每次长假过后,我们总结好坏得失时,游客的不文明行为总是被吐槽的重灾区,其中,在动物园任性投喂动物经常上黑榜。
10月7日,在昆明动物园,有游客将一个裹着塑料袋的苹果投喂给大象,导致大象将塑料袋吞进了肚里。而这一幕,刚好被其他游客拍了下来。后经工作人员确认,此次误食暂不会影响大象的健康。
但是类似行为曾造成过多次动物死亡的严重后果,无锡一家动物园就把一头因为误食塑料袋死亡的长颈鹿做成了标本,以警醒游人。再早之前,1993年,上海动物园的长颈鹿“海滨”猝死于误食游客抛掷的塑料袋,也曾轰动一时,成为一代上海小朋友的集体记忆。
忍不住喂动物这件事儿,并没有文化地域的限制,你不管用哪种语言搜索“不要喂动物”,都能跳出来N多页结果。那么,除了劝阻和谴责,我们是否可以思考一下,人们为什么对喂食动物乐此不疲?有人会投喂小区流浪动物,梁朝伟会飞半个地球到伦敦喂鸽子,很多人喜欢去日本奈良,最大的乐趣是把专门出售的“鹿饼”送到小鹿的嘴里。
有心理学家就认为,人类有可能在长期驯养驯化野生动物的过程中,自身也进化出了一种“喂食本能”。这种愉悦感和看着别人美滋滋地吃下自己做的饭菜的满足感,可能略有相似。
投喂动物不仅是人们的一种自我满足,对于动物园来说,也是一种吸引游客的游乐项目,同时还可以成为一个科普的窗口。著名的动物保护先驱,生物学家珍·古德,她就认为一个“好的动物园”在儿童成长中扮演了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儿童心理成长发育中不可或缺的“情景学习”、“社会学习”,其实都可以在饲养、喂食小动物中实现。
我在日本学习的时候,曾经在福冈的一家动物园实习过,负责的就是儿童与动物互动的专区。在其他区域,自行喂食动物也是被明示禁止的行为,但在这里,喂食动物就是重要的活动项目。这里的环境布置和动物选择,都颇下了心思。供人接触、喂食的动物,以各种驯化动物,如小羊、豚鼠为主。因为这些驯化动物性格温顺,更能适应人类,与孩子接触比较安全。它们的食物也比较简单,青草等植物性饲料,喂食对孩子和动物本身都没有什么危险。
孩子们在这里获得了和动物相处的愉快体验,也能够学习到如何照顾他人的责任感。据园方介绍,这个专区开设之后,整个园区的乱投喂动物的现象确实得到了控制。
除了专门设立“投喂区”,对不能喂食的动物区域设立明确的警示标记,给游客的投喂需求一个出口和引导,日本对很多肆意的喂食动物行为也立法进行处罚,大阪箕面市就有地方法规,对肆意喂食猴子就会处以一万日元的罚金。正视需求的同时严格处罚失序行为,是日本在治理动物园“肆意投喂”的做法,从取得的效果来看,值得我们借鉴。
从早期的动物园通常像“集邮”一般,重视圈养动物的物种数目以及个体数量,到如今更强调教育和体验的功能,那么应该如何引导游人和动物正确的互动,提供适当的服务,就和环境保护、科学研究一样,都是动物园该面对的课题,也是社会管理、立法不该忽视的领域。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