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5
- +19
佛面犹如净满月
原创 花落成蚀 花蚀的人间观察 收录于话题#花老师带你逛博物馆30个
我对银川的印象特别好,好在它那宽阔、平坦的道路,好在香味浓郁又不膻的滩羊。当然,更因为这里的西夏遗存。
西夏是和两宋平行的一个西北古国,由党项族建立。“西夏”是中原国家对他们的称呼,他们自称为大白高国。这个国家的首都,就在银川。但我首次特别注意到西夏的遗物,并不是在银川,而是在俄罗斯的冬宫。
在冬宫埃尔米塔日博物馆的第三层,有一片中国区。那里有龟兹、敦煌的石窟原件,其艺术水平自不必说。我去过冬宫两次,每次都在这个区域驻足很久。让我凝神最久的,是这两幅娟画:

这两幅娟画,出自黑水城遗址。黑水城位于现在的内蒙额济纳旗,西夏时代,这座城池在和平时期是党项人和北方草原地区交流的重心之一,在战争年代又是抵御蒙古人、契丹人和女真人的堡垒,因此特别重要。黑水城的贵人们留下了许多高品质的遗物。可惜在20世纪初被俄罗斯来的强盗抢劫一空。
党项是个强悍的战士名族,曾力扛北宋、辽、女真多年,最终被不可阻挡的蒙古人消灭。但在战争之外,党项人有着非常精妙的审美,也擅长博采众长。请大家注意上面两幅娟画中的菩萨背光。这样的空心圆环形背光,会让你想到啥?

于我,自然是吴越国的造像。吴越国是北宋一统前割据江南的国家。这个国家崇佛,在铜造像上造诣极高。他们在造像中首次使用了空心圆环状的背光,这种造型在江南流行一时。我觉得,黑水城的那两张娟画上的空心圆环背光,应该是受江南风格的影响。
由此可见,打仗之外,人们还是交流的。
同样是西夏,同样是佛画,同样是文殊和普贤,在敦煌的榆林窟内,有两幅更为绝妙的作品。

这两张壁画,来自榆林窟的第3窟。壁画正中,是普贤、文殊二位菩萨,在他们背后,是水墨山水,在他们面前,是随行的部众。这两幅壁画,是西夏美术的最高水平,也是敦煌壁画的最高水平之一。
世人都知莫高窟,很少去榆林窟。世人都热爱莫高窟的盛唐,少有人了解原来唐之后的敦煌,也出现过很多精彩。而那冷门的大白高国,竟有如此审美,更是让人啧啧称奇。
所以,我应当去银川看一看,你也是。

一件是这件泥塑佛面:

请注意佛面的眼睛。为何佛眼含泪?宁夏考古研究所的资料说,这泪痕是“高温下眼珠釉料熔化流出所致”。西夏博物馆、宁夏博物馆收藏了数件来自贺兰县宏佛塔的佛头、佛面,这是其一,它们的眼下多少都有泪痕。
这样的泪痕,是失误,还是故意的?很难说,我倾向于认为开始是不小心的,后来发现这样的泪痕更显得佛祖慈悲,于是就依例多做了一批。这个想法没有证据,纯粹是我猜的。

这件妙音鸟,好就好在脸。它是一众妙音鸟中,脸部最细致、表情最灵动的一尊。仿佛就在轻唱佛经。

宁夏博物馆中,也有我喜欢的佛教造像。

另有一说,这尊造像的年代不是西夏,而是明初,这是从造型风格上断的代。我倾向于此说。
这尊造像的样貌,当然是一点也看不出来印度的感觉了,完全是汉地武将的造型。他身穿山纹甲,这种甲仅在雕像、绘画中出现,没出土过实物,应该是锁子甲的艺术化表现;头上的头盔是四梁四瓣盔,这是自南北朝时期就出现的形制,梁上的曲折被称为火焰纹,则来自北方草原民族的特色。
宁夏博物馆的馆藏,除了西夏造物。还有汉代的错金银铜羊席镇,唐代的胡旋舞墓门……好东西太多了。所以,在文章的最后,我们来看看图吧:







花蚀的人间观察
我是花蚀,曾经研究鸟类鸣声中的方言现象,现在是个独立撰稿人、半吊子生态摄影师、狂热的神庙迷和金属党。出版过几本书,爱写点自己关心的东西,关注啦你就知道了。
原标题:《佛面犹如净满月》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中国航天步履不停
- 中方:目前中美未进行任何经贸谈判
- 上海“五五购物节”4月底启幕

- 境内游预订人次翻倍,“五一”假期机酒预订高峰到来
- 个人养老金产品破千只:保险、基金扩容领跑 储蓄、理财增长放缓

- 动物体内的一种脂类化学物质,能引起动脉硬化或胆结石
- 中国的一位著名建筑学家,是林徽因的丈夫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