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诗坛知己:王维与孟浩然
原创 诗书画 东方卫视诗书画
盛唐诗人当中有一个有意思的“怪圈”,杜甫崇拜李白,为李白写下了“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的诗句。
而李白爱孟浩然,留下了“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的表白。孟浩然与王维又互为知己。
据说精通绘画的王维,平时几乎不作当朝人物画像,但他却给孟浩然一个人就画了三张,可见两人的友情十分深厚。
尽管孟浩然大王维十多岁,但成名却比王维要晚很多。四十岁的时候,他曾经去过长安应考,结果没有考中。
有种说法,孟浩然落榜后曾在王维的家中见过唐玄宗。玄宗请他说说最近写的诗,他就念了一首,其中有一句“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结果惹得龙颜不悦。皇帝说:不是我不重用你,是你自己不求上进,怎么诬赖我呢。
这件故事是《新唐书》里记载的,看得出孟浩然这种很难在官场中生存的个性是众所周知的。
或许他也很了解自己这种性格,从此回到襄阳城外的祖宅中隐居,一生再也没有求取过功名。
临行前,孟浩然留了一首诗作送给王维,表达了自己对好友的不舍和无奈,让我们一起来品读。
留别王维
(唐)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寂寂”两字,表现了作者的现状:一个落第士子,没有人来理睬,更没有人来陪伴,真是“门前冷落鞍马稀”。在这种情形下,长安虽好,也没有什么可留恋的,只有“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芳草”一词,来自《离骚》:“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
“欲寻芳草去”表明他考虑归隐,“惜与故人违”意思是,他归隐唯一的顾虑,正是要和老朋友离别了。表明他同王维友情的深厚。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两句,说明归去的原因。那些身居高位之人,又有谁能提携我呢?
一个“谁”字,说明他切身体会到世态炎凉的滋味。而了解自己心事,赏识自己才能的人,只有王维。一个“稀”字,说明知音难遇。
这个冷酷的现实,让孟浩然自知功名无望,这才下定决心再回襄阳隐居。因此他说“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只应”二字很是耐人寻味。作者认为,自己离开襄阳来应试,就是一场错误,原本就应该只走隐居这一条路的。所以,还是老老实实的“还掩故园扉”吧。
王维和孟浩然是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并称为“王孟诗派”。他们的作品当中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字里行间却流露出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道理。
这跟两个人的性格品行有很大的关系,也正因如此,两个人才成为了忘年之交,在人情冷暖中相互成为知己。
王维和孟浩然都有隐居生活的经历,不同的是,孟浩然的隐居既有“不得已而为之”的一面,也有“性本爱丘山”的天然。而王维的隐居,更多是官场生活之外,释放自我精神世界的方式。
王维有过两次隐居经历,一次是终南山,一次是辋川。王维晚年,曾绘制过一幅《辋川图》。
《辋川图》虽然已经失传,但是留有多个摹本传世,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北宋郭忠恕的《临王维辋川图》,感受王维的隐居生活。
这幅《临王维辋川图》以长卷形式,串连起《辋川集》里诗歌所描绘的二十景,再加上“辋口庄”, 一共有二十一景。
▲《临王维辋川图》局部 北宋 郭忠恕绢本设色 29cm×490.4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从画面来看,景色从华子冈、辋口庄等建筑群开始,穿过鹿柴、木兰柴等山林景色。
渡过南垞、欹湖等湖水景观,最终以漆园、椒园结束。《临王维辋川图》里规模最大的两个建筑群分别是华子冈和辋口庄,但是有意思的是,王维的诗歌里并没有提过辋口庄。这幅画作里,辋口庄应该是王维的住所。庄园里楼阁林立,堂屋里两张椅子相对摆放。
左边的凉亭里,主人和客人相谈甚欢,展示出一幅闲适安逸的生活场景。
相传宋代秦观在病中观赏了朋友送给他的《辋川图》摹本,觉得自己身临其境,不久居然痊愈了。这个说法肯定是夸张了点,但王维的山水画能给人以精神上的陶冶和身心上的审美愉悦,确实毋庸置疑的。
王维和孟浩然这对诗坛挚友,都选择了隐居生活来寄托精神世界,这是文人士子内心不受世俗污染的一方净土。这样相同的理想,让他们的友情更显得纯洁珍贵。
原标题:《诗坛知己:王维与孟浩然》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