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袁隆平:给我一粒种子,也许可以改变世界

2020-10-10 09:2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陈晋华 民国女子

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掌握到自己手上去。

——袁隆平

消除饥饿,造福世界,他用小小一粒水稻种子改变了世界,他的名字和一颗小行星画上了等号……是的,他就是“世界杂交水稻之父”“当代神农氏”“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感动中国人物之一袁隆平,是不折不扣的“90后”!

跳进“农门”,追寻美丽的田园梦

1930年9月7日,袁隆平在北京出生。解放前曾担任过县高等小学的校长的父亲和做英语教师的母亲对他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可是,谁也不会想到,因为儿时的一次郊游,他选择将“农”作为一生的奋斗方向。

事情恒偶然。1936年六月的一天,,汉口扶轮小学组织学生到一家私人园艺场参观。红红的桃子挂在枝头,紫红的葡萄一串一串地垂在架上,整个园艺场花红柳绿,一派丰收美丽的景象。这一切让正读一年级的袁隆平惊叹不已,这多像电影《摩登世界》里主人公梦中的景象啊!美丽的园艺场让小小的袁隆平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他暗暗下决心“学农”。

虽然父母极力反对,但他初心不改。高考时,他说服了父母,义无返顾报考了重庆相辉学院农学系,高高兴兴地跳进了“农门”。1953年,大学毕业的他到偏僻的湘西雪峰山旁的安江农校任教,一待就是19个春秋。

在后来的学习和科研中,他找到了研究杂交水稻的职业乐趣,发现了农学的美,无怨无悔地从事这项艰苦的工作。

百折不挠,小种子创造大奇迹

袁隆平最大的心愿是发展杂交水稻,造福全世界。他说,我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覆盖全球梦”。他要让杂交水稻走出国门,为世界的粮食安全和世界和平做出贡献。

为了实现这两梦,袁隆平锲而不舍,几十年如一日从事杂交水稻育种理论研究和制种技术实践。

1960年,我国遭遇自然灾害,粮食严重短缺,他决心尽快培育出让粮食大幅度增产的水稻新品种,用农业科学技术战胜饥饿。

1961年7月的一天,在湖南安江农校做教师的袁隆平和往常一样,行走在稻田里,突然发现了一株鹤立鸡群的稻子。

莫非自己找到的是一株天然杂交稻?袁隆平立即意识到,如果真的如此,可以通过人工方法利用杂种优势,培养杂交水稻。

于是,接下来的每一天,他和助手们都头顶烈日,脚踩烂泥,勾腰驼背埋在稻田里。1964年和1965年的两年时间里,他们检查了几十万株稻穗,终于找到了六株雄性不育株,提出培育“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三系法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设想并进行科学实验。

可是,他和助手们整整花了6年时间,先后用1000多个品种,做了3000多个杂交组合,仍然没有培育出不育株率和不育度都达到100%的不育系来。

失败的实验遭到了很多人的质疑和反对,但他没有放弃,告别妻儿,带着两个助手远赴海南坚持研究杂交稻。

1970年,他们在海南南红农场沼泽中发现一株花粉败育的雄性不育野生稻,从此打开了杂交水稻研究的突破口。1973年,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1974年,第一个强优势高产杂交稻破土而出;1976年,杂交水稻亩产从300公斤提高到了800公斤,并推广2.3亿多亩,增产200多亿公斤。

袁隆平领取籼型杂交水稻特等发明奖

一粒小小的种子竟然创造出如此大的奇迹,中国的杂交水稻震惊了全世界。袁隆平也震惊了世界,他的发明成果被誉为中国奉献给人类的“第五大发明”。

1986年,他又提出杂交水稻育种分为“三系法品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两系法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到一系法远缘杂种优势利用”的战略设想;1987年11月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他颁发了科学奖;1999年,经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北京天文台发现的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2009年,他成为“感动中国”人物之一,电影《袁隆平》献礼改革开放三十周年。

心怀天下,让杂交水稻惠及全球

“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人?” 20多年前,美国经济学家布朗曾发文提问。他认为,随着耕地减少人口增加、水资源匮乏和环境破坏等问题,中国的粮食供应会对国际粮食市场产生巨大冲击,引发全球生态危机,乃至导致世界性的经济崩溃。

袁隆平以惊人的科学成就,向世界宣布:“中国完全能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中国还能帮助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

一花独放不是春。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袁隆平心中装的不仅仅是中国人,他希望全世界的人民都不再为粮食苦恼。于是,他又开始了新的追梦之旅——让杂交水稻覆盖全球,为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零饥饿”愿景增添信心。

要实现这一理想,首先要让杂交水稻的技术世界共享。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今,袁隆平和他的团队开办杂交水稻培训国际班,只要能抽出时间,他都亲自授课。至今,培训班已经为近80多个发展中国家培训了14000多名杂交水稻的技术人才。

2010年3月23日,法国驻华大使苏和代表法国政府授予袁隆平院士法兰西共和国农业成就勋章

对农业技术相对落后、粮食缺口较大的非洲,袁隆平倾注了更多的关注。2007年,中国“援马达加斯加杂交水稻示范中心”项目正式启动,在他的指导和推动下,一批批杂交水稻专家也通过中国援非项目相继入非。目前,全球已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杂交水稻的大面积种植,每年种植面积达到7000000公顷,比普通水稻增产20%以上。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为了解决国家耕地面积少的难题,从2012年开始,耄耋之年的袁隆平将海水稻的研究纳入工作重点。他希望通过耐盐碱杂交水稻的研发和推广,让盐碱地像普通耕地那样造福人类,

他和他的团队以拓荒人精神刻苦钻研,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好消息也接踵而来:

2017年9月,海水稻试种成功,亩产高达 620 公斤,引起了各国关注,并受邀在阿联酋迪拜沙漠地区开展试种。90高龄的他老当益壮,带领团队在沙漠盐碱地试种海水稻。短短8个月,这个来自东方的“神秘力量”,在与大自然的较量中成功种出了水稻,完成了一项人类奇迹。

2018年5月,正式启动“中华拓荒计划”,在我国五大类主要类型盐碱地和延安南泥湾次生盐碱地同时进行海水稻插秧,同时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开辟了向大漠要耕地的试验田。袁隆平海水稻研发团队表示,今年在中国示范种植耐盐碱水稻的面积预计可达百万亩。

有人问他,这么大年龄为什么如此拼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饱含深情地说,我出生在旧社会,那时的中国落后贫穷、处处挨打,现在祖国越来越富强,我也是“90后”,我们都要为理想而努力奋斗!

原标题:《袁隆平:给我一粒种子,也许可以改变世界》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