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北京艺术家顶着风险改造2000㎡破房,就为放两块石头
赏玩古代器物和石头20年。
清末著名的金石学家、
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罗振玉,
正是陈翔的曾外祖父。
2015年,
陈翔改造宋庄一处2000m⊃2;的老厂房,
专门用来放自己的收藏。
挑高两层楼的空间里,最开始只放了两块石头,
一块立在地上、一块悬在墙上。
后来,他开始慢慢放入
明清家具、屏风、雕塑、画作,
但他从不迁就老家具,
拒绝把房子装修成古风,
而是做了大面积的留白和简洁的线条,
让艺术品之间保持礼貌的距离。
陈翔甚至还能带着养的两只大黑狗,
自在地在屋里奔跑。
原本打算在这个空间“玩”到退休,没想到几年前周围的艺术区开始拆迁,
陈翔被迫成了“钉子户”,
也不知还能坚守多久......
陈翔说:“越好的东西它越纯粹,
越纯粹就越孤独。”
撰文 白汶平
陈翔的空间位于北京宋庄的左右艺术区,几年前当地开始拆迁,艺术区原有的样貌被拆了一大半,入口处尘土弥漫,陈翔是至今唯一坚守的艺术家。在道路的尽头、工人住的临时板房对面,就是他的工作室和艺术空间——2000平米的旧厂房,用混凝土做了架构上的重新改造,再配上古董家具和赏石,朴素雅致。
陈翔收藏古代器物20年,圈子里他有个响亮的网名,叫“扎西”。2006年,他加入古董交流平台雅昌论坛,以扎西为名发表了多篇关于古家具的知识、工艺、历史等,带着线上的同好、藏家、行家一起理解家具。
很多人都好奇,扎西到底是谁?是做什么的?陈翔因此在圈里留下许多“江湖传奇”。
四联佛造像木山子清代末年,为甲骨文研究奠下基础的罗振玉、王国维,并称罗王之学。
罗振玉的收藏丰厚:古器物、石、碑、造像、画像等,是当代著名的金石学家,也是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而罗振玉正是陈翔的曾外祖父。
为两块石头改造2000m⊃2;厂房陈翔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大学学的是雕塑。1997年,他是最早一批进驻798的艺术家,跟着工作伙伴一同完成了中华人民抗战群雕。
艺术家隋建国(左一)与陈翔(中)都是第一批进驻798的艺术家
两年后,他自己创业开公司做城市规划,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北京奥运会等大型活动期间的城市景观,都由陈翔参与设计。
陈翔在798置换的德国厂房2003年,遇上798重整,于是陈翔置换了一间挑高9米的德式厂房,面积足足有1000平米,当年租金每平米6毛钱。
第一次真正拥有自己的空间,陈翔很开心却也愣住了,因为太大反而不知道该从何规划,于是他开始画图纸、研究灯光,开始“玩”空间,一待就是13年。
陈翔早期在798的空间只是时间一久东西多了,1000平米的空间也变得有些拥挤,不能让每件藏品保持距离,加上租金涨到每平米6块钱,让他决定搬离,落脚宋庄的左右艺术区。
2015年,陈翔租下了位于宋庄的厂房,一签就是15年租约,打算在这里玩到退休。
陈翔在宋庄改造的厂房厂房原本是一间拖拉机厂,后来被规划成艺术区,之后又变身为一间美术馆,所以展厅和灯光都规划好了。
但陈翔还是决定,把内部重新打掉做设计,他想要把之前在798的经验,结合自己的生活方式、藏品,再造一方属于自己的天地。
厂房的改造过程用混凝土做为空间架构前半年,陈翔都在画图纸,朋友问他什么时候动工,他总是回“快了,快了,我再调调”,大家说他在浪费时间和金钱,但他完全不在意,整个工期最终花了一年半才完成。
空间呈现的是混凝土、木材、缆线交织而成的朴素之美,总面积2000平米,划分成接待区、办公区、展厅。
买到“破烂”当交学费花20年提升古物审美
一进门是接待区,门口用砖墙做了一个玄关,放了些陈翔早期收的花瓶、雕塑、赏石,茶桌旁配了一盏西式现代的地灯。
每件家具不论中西式,线条都很简单,陈翔说他看东西从不看新老,只看好坏,好的东西是可以流传千年依旧不过时的,所以他从不迁就老家具,把房子装修成古风。陈翔(右)早年游历中国各地提升审美刚刚开始玩收藏的时候,陈翔很少能收到好的藏品。好货基本上都被古董商垄断,他也曾经走过弯路。
于是他走遍中国各地看古迹、雕塑、建筑、器物,花了20年提升审美,渐渐培养出独到的收藏品位。
“不是因为你是学艺术的,就一定能收到真正的艺术品。我就一收破烂儿的,作为单体收藏家,我只能挑别人淘剩的东西,但这是不可少的过程,必须经历。”楼梯的线条干净,一道斜线往上打破方正的格局,配上缆线,隐约划分出里外空间。二楼是办公区,有会议室、个人办公室、办公桌,因为疫情的缘故,陈翔只留下一位员工,剩下全部解散。
办公区延伸出去是一个三角形的悬空平台,往下就是展厅。平台是串连3个空间最重要的环节,陈翔简单摆放了桌、椅、柜子,它们各自占据自己的角落。东西不多,一眼看过去很空,但却没有空虚的感觉。陈翔说:“好的东西,每一件都有它适合观赏的距离”。
为了石头被迫做“钉子户”展厅是陈翔花最多心思设计的,当初造这个空间,就是为了两块石头。“中国的赏石,是虚里头的具象表达,它很高级也很难定义,所以我喜欢。”
厂房刚改造完时,空间里只放了两块石头陈翔最开始规划展厅的时候,就想着,到底要展什么?最后他在空间里只放了两块石头:一块立在地上、一块悬在墙上。
陈翔演示“气”在石头里的流动对陈翔而言,石头是活的,它有口气在,而气会走动,从根部向上盘,由虚到实、由实到虚。
“要给石头足够的空间,气才能放出来,把赏石放进室内,就必须要给它距离。”
最开始,陈翔很苦恼,到底该怎么陈列这块如同大骨头棒子一样的石头?依照传统的方式,他给石头加了底座,结果放到展厅时,突出的底座让空间乱了套,上千平米的空间瞬间变成几百平米。
反复调整后,陈翔觉得空间首先要是平的,不要有高低,最后决定用雕塑的方法来展示。他去掉底座、重新打点、吊装,地面的圈口,一圈钢一圈铜,做工细腻而有层次。
完工以后,陈翔退一步看,这才满意。他形容这块石头和空间,是一个礼貌又有次序的状态,静静地观察这个世界的变化。另一块浮雕是一件汉代雕塑,躯干部位的一半做成马槽。“它的雕工全在一个平面上完成,这放到博物馆展出都没问题”。当初收到这块雕刻时,陈翔还在798,没有空间放,就只能往地上一搁。来到现在的空间后,他决定用浮雕的方式陈列。
陈翔特别补做了一面白墙,下方的水泥尽量做窄,让它悬出来,摆放的位置在走道旁,随着光线从挑高的窗子照进来,每时每刻都充满变化。一切都打理好了,没想到艺术区就面临拆迁,周边的艺术家随着租约到期一个一个撤走,如今只剩下陈翔一个人。“没办法,既然这样,我就把我喜欢的东西全都放进来吧!”
转换心情,把展厅变成画室面对艺术区的拆迁,陈翔很无奈,当初搬进来的那股热情,慢慢被消磨光了,越来越少人来,以致于整个空间出现老味。
“我发现空间跟人的心情是有绝对关联的,一个房子只要有人住,那它就有生气,但如果再好的房子一被闲置,那它马上就黯淡下来、塌掉、失去状态。”
陈翔的画作2017年9月,陈翔和同学们组了一个“星期四画派”。大伙每周四聚在一起。
他原本很担心,隔了20年再拿起画笔,会不会画不动了?就从最基础的静物开始做素描,结果画笔碰到纸的时候,熟悉的感觉就回来了。
现在,陈翔每天都花很长时间画画,朋友开玩笑形容他:“别人是一张一张画,陈翔是批量地画”。有了画以后,陈翔在上千平米的空间,随处都能来上一笔。
为了方便,他在好几个角落都摆了画板和颜料,空间从展厅变成了画室,等到画完成了,陈翔又把作品往墙上挂,空间又从画室变回展厅。“当你跟空间有了互动,空间也就跟你玩儿了,一切都有了生气,变成互补的关系。”
如今的厂房里,只有陈翔一人和他养的两只大狗,开心的时候他们一块玩,而多半的时间大家互不打扰,各忙各的。“现在全世界处于一个静止的状态,那你就要找到一个最适合自己的等待的方式。有的人上了年纪喜欢热闹,有的人可能会越来越独,那我可能会奔孤独的方向去了,越来越陷到自己的空间里头。在我看来,越好的东西越纯粹,越纯粹的时候它越孤独。”
部分图片由嘉宾提供
原标题:《一个北京贵族后代,顶着拆迁风险改造2000㎡破房,只为放两块石头》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