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巨头们的全场景音频:“实现”不难,“现实”不易
文|张书乐(人民网、人民邮电报专栏作者,互联网和游戏产业观察者)
5G和AI等技术的日渐发展,正为有着“耳朵经济”之称的长音频赛道带来新机遇。
机遇就是,要让在线音频们的梦想得以“实现”,不难。
危机则是,要让在线音频们的梦想成为“现实”,依然不易。
巨头们都来了,抢跑!
作为最早入局者,蜻蜓FM(下称“蜻蜓”)正试图借机打造新的竞争优势。
“目前音频行业的市场渗透率在40%左右,这与视频、图文行业近乎100%的渗透率仍有很大差距。”近日,蜻蜓内容副总裁陈强在某论坛广播专场上表示。
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9年6月,喜马拉雅、荔枝的月活跃用户稳居市场领先地位,分别为7319.2万人,3226.8万人,蜻蜓位列第三,月活跃用户数为2158.8万人。
据陈强透露,为提升市场渗透率,蜻蜓正全力打造全场景音频生态。
但新赛道上却挤满的对手。
今年以来,互联网巨头们开始纷纷加码长音频赛道。
9月8日,网易云音乐宣布正式上线全新内容版块“声之剧场”,主打年轻IP改编的广播剧与有声书。
在此之前,腾讯音乐和字节跳动也分别推出 “酷我畅听”和“番茄畅听”入局长音频市场。
全场景有多难?不难!
长音频就能创造全场景吗?就此,《时代周报》记者陈婷和书乐进行了一番交流,贫道以为:
很难,难在不现实,却又不能不去实现之。
在线音频一直在找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知识付费失败了,然后场景拓展,其实也没打开,之前是想用智能音箱来打开场景,可还是被困在车厢里(上下班听音频)。
全场景融入不难做到。但真正要渗透却很难,用户在大多数场景下,用户并没有听音频的刚需,在线音频也没触及到用户的痒点,更不要说痛点了。
比如华为、小米和各种硬件进军的智能音箱,实现全场景,可以,但效果却不好,却又不能不去实现之。
缘起不复杂:智能音箱,只是提供了内容,弥补了华为小米只能用音响连接硬件,却没音频可选的尴尬。
2016年,小米曾两度投资喜马拉雅。今年3月,蜻蜓获得小米的战略融资。
此外,4月2日,高德地图与蜻蜓FM宣布达成战略合作,蜻蜓FM成为高德地图首个音频平台合作方。
多头下注,而不是孤注一掷的动作,显然有了别样的味道
但事实上,用户依然没有付费的必须。
尽管,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预计到2020年,中国在线音频用户规模将达5.42亿。其中,近六成网民有明确音频内容付费意愿,超七成网民有过音频付费行为。
但事实上付费意愿和频次,乃至金钱投入比,却依然是低频。
内容成本已经是在线音频的心病,收益模式靠广告和付费,但广告转换率不高,付费则不温不火,购买内容的成本,特别是有声书之类的,都难以降低。
所以全场景触及,却无法触发和触达,才是问题的关键。
自己自制成本也不低,因为内容是要钱的。腾讯的音频不就和阅文发力有声书吗,但这也是实现之,而不是让全场景变成现实的节奏。
但也不容易,听书不是评书,并不一定好。有声书也在跳出纯粹念书的套路,而是开始试图剧场化,比如说广播剧。
只能算是布局,却不能制霸。都在试错,万一哪个路径打开了场景呢。
简言之,现在用户其实还停留在听广播的体验模式上,只是更快捷,选择更多,用户也更年轻而已。
巨头的战略:抄底
唯一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巨头们开始进入在线音频市场,更深入的那种进入。
以前都是小打小闹,先让他们去折腾就好了,打出一条路,要么收购要么合作要么就自己也做一个。
巨头对新领域一贯都是如此,但一旦深入进入,大体是两种情况,其一是孵化成熟了,显然,在线音频还不符合。
则情况为第二种,即算青黄不接、不温不火状态下,巨头抄底。
因为这是未来的场景,如果太红火进去,自己代价也大,太风口时收购,代价同样大,但青黄不接时候,试错就比较划算了,正好布个棋子。
何况巨头能的智能硬件和各种生态也需要这些内容。
只是依然还是那句话,要实现不难,要成为现实不易。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